首发:~第51章 周昭王,南征不复
三年后,昭王十九年。
为进一步扩大铜矿产能,昭王打算二次南征,夺取更多的铜矿。
这时一位窥探到天机,但没能改变历史的人物站了出来!太史辛伯再一次反对,理由依旧是占卜显示大凶。
昭王身边的小臣夌(太监)察言观色,跳出来指责太史辛伯:“三年前太史就误判形势,如果当时依了你按兵不动,这三年的铜矿从何而来?”
辛伯无法辩驳:“臣下无能。如果一定要南征,请重新召回南宫中将军做先锋。”
小臣夌见辛伯退让信心爆棚:“南宫将军在铜绿山护卫开矿,他回来了,谁保护铜绿山?陛下英明神武,御驾亲征,所到之处荆蛮望风而降,何必烦劳南宫将军?”这顿马屁拍的昭王很是受用。
太史辛伯一声叹息:“老臣愿携犬子辛馀靡一同出征,护卫陛下左右。”
昭王见老顽固妥协很是高兴:“准奏!太史就随朕去南方看看风景。”
退朝回家,祭公来找辛伯:“这次出征真的有危险?”
辛伯看着祭公,凝重的点了点头:”正是!三年前的卦相,说的正是今日。“
祭公问:“那你为何还要带儿子一同出征?”
辛伯:“为人臣子,不能护佑陛下周全便是无能,只好共同赴死尽忠!儿子年轻力壮,危急时刻说不定可以救起陛下,力挽狂澜。祭公,如果我们回不来,将来朝里就拜托您老了。”
两位白须老人手握在一起,唏嘘不已。
出征之日,辛伯见祭公也一同出发很是诧异:“您怎么也来了?”
祭公大笑:“就许你辛伯为君赴死,就不许我老祭为国捐躯了?哈哈!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结果还不陪老朋友你慷慨赴死,怎么配做周公旦后人?”
辛伯:”那朝里怎么办?“
祭公大笑:”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不必操心!“说罢二老相视大笑……
这是怎样一种豁达的胸怀!
昭王心系铜矿,没像上次出征般逐个诸侯国巡视,而是略过邓、唐、随等国,一路飞奔直抵汉水。结果冲的太快,没有给当地的荆蛮土著留够逃跑的时间,双方打了几场遭遇战,周军自然大胜,屠灭了沿途的几个荆蛮村落,劫掠粮食补充自己部队。
辛伯忧虑的说:”上次南宫将军实际上没真打,荆蛮军队都是吓跑的,也没有惊扰到荆蛮民众。“
祭伯点头说:”是啊,这回我军这么暴虐,仇恨的种子算是埋下了。“
渡过汉水,进入云梦泽。这里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到处模样都差不多,没有路标缺少向导的周军迷路了,东一头西一头的胡走乱闯好多天,部队搞得筋疲力竭,军粮也所剩无几,士气低落。
这时,摧毁周军的倒数第二根稻草出现了:地震。
史书记载:狂风四起,天色昏暗,野兔乱窜。周军士兵惶恐不已,丢下兵器辎重,扭头向汉水岸边跑去。到了河边发现,汉水因剧烈地震导致河道变更,原来的渡船早已不知去向。
正在大家面面相觑之际,远处杀来一支队伍,荆蛮的复仇之师杀将过来。荆人士兵各个怒火中烧,怒发冲冠,瞪圆血红的双眼,要为自己死去的亲人报仇!
周军士兵彻底抓狂,完全失去抵抗的斗志,纷纷脱下铠甲,跳入汉水向对岸游去,昭王呆若木鸡,立在河边不知如何是好。
辛伯大喝一声:”馀靡我儿,不去救驾,更待何时?“
辛馀靡痛哭流涕:“儿臣不孝,不能护卫父亲周全!”跪下给父亲磕了三个头,背起昭王向汉水北岸游去。
辛伯与祭公相视大笑,登上战车,向南驶去。
在几千人跳河逃命的背景下,唯有这一辆战车,向乌泱泱的荆蛮追兵冲去,成为战火中的最拉风的逆行者!
我们常窃以为有权势者更怕死,以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命更金贵,放不下自己的权势,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辛伯与祭公贵为国相、太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面对死亡却如此洒脱、从容,因为他们知道人生中有很多比生命更贵重的东西,值得他们去珍惜,值得他们为此付出一切。
所谓贵族不仅仅是吃穿不愁,出入乘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高贵!刻在骨子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流淌在血液里的卫道护义!辛伯与祭公他们是真正的贵族!后世的资本富豪,只能算是财主,和贵族差着何止十万八千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辛馀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背昭王游过汉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昭王拖到岸边,累的躺地喘息;昭王看着江面上周军士兵的尸体随波飘荡,眼在流泪,心在滴血……良久,昭王幽幽说道:“辛馀靡,回去禀报王后,立满儿为王。”
辛馀靡闻言,噌的坐了起来:“陛下!……”
昭王望着江面喃喃说道:“我大周国自文王以来百余年未尝败绩,今日周六师全军覆没葬于我手,祭公、辛伯为国捐躯,皆朕一人之过,实在无颜面对镐京父老。”
辛馀靡身体早已虚脱,仍是挣扎着向昭王爬去:“陛下!不可……”昭王不待他靠近,拔出佩剑自刎身亡,血染汉水。
昭王用生命和鲜血救赎了自己的罪责。
辛馀靡领着残兵败将,车载昭王尸首仓皇的逃回宗周丰镐。
得知噩耗,昭王正妃房后登时昏死过去。宫里也是乱作了一团,一堆人忙着救治房后,掐人中捶胸口,另一堆人扑到昭王尸身旁哭天抢地。众人哭两下就集体呕吐起来,当时正值初秋,天气炎热,从汉水跑回来半个多月,尸体早已腐败不堪,恶臭难闻。
房后转醒后,从辛馀靡处了解到战事的前因后果,再次放声大哭。
哭的够了,出来指挥大家干活:“即刻将昭王入殓下葬。”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房后,不向天下诸侯发讣告,不合大周礼法。”
房后凄惨说道:“从发布讣告到下葬要等半年,你们看现在的情况,还能等的了吗?”
大家看看昭王的尸首,想想那臭味,都默不作声。
房后接着说道:“即便将尸身冷冻,让各国国君瞻仰此等遗容,大周颜面何存?陛下的死因,我们又如何向众人解答?另外,关于陛下的死因,不得外传,违令者斩!”
大家心里明白房后说的是对的,事急从权,顾不了那么多礼法了。周王室秘不发丧,草草的安葬了周昭王。
盖棺定论,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周昭王的一生:
他是幸运的,成康之治为他积累下丰厚的政治经济遗产;
他是不幸的,雄霸天下的宗周六师最后败给了天灾地震;
他是睿智的,敏锐的发现铜矿的战略价值,并为此奋斗一生;
他是愚顽的,六师的强大和一生的顺利蒙蔽了他的双眼,最终在阴沟里翻船;
生于盛世,他未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贪图享受;
志在四方,他意欲为大周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搏击长空;
周昭王为自己的骄傲轻敌付出了生命的惨痛代价,但他关键时刻没有萎靡退缩,用自己的鲜血证明了姬家男儿的血性,用极其悲壮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绚烂的一生。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只可惜,宗周六师和虎贲军迎来了建军史的第三次覆灭,后来穆王时宗周六师虽得以重建,终究难现往日风采,虎贲军则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军迷心中永远的痛。
十二岁的姬满立为新王,这就是后来的传奇天子——周穆王。
周穆王为什么被称为传奇天子?他将开始怎样一段人生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