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6章 蜀地之事,朱元璋下诏郡县立学
明玉珍去世,十岁的明升即位,改年号为开熙,将明玉珍安葬于江水之北,称其陵墓为永昌陵,庙号太祖。
明升尊奉母亲彭氏为皇太后,彭太后和明升一同听政。
由于明升年纪小,无法理政,所以国事便交由母亲彭太后执掌。大臣王胜、刘桢、张文炳等辅佐。
彭太后临朝期间,谨遵明玉珍的遗言,固守疆域、保境安民,坚决不肯对外用兵。因此使得明夏得以避免战火侵袭,为国家发展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明升即位时年仅十岁,无法驾驭群臣,麾下的大臣根本不听从明玉珍临终的遗言,共同辅佐明升,共同抗拒外敌,而是明争暗斗,不甘心居于他人之下。
彭太后母子虽然致力维护国家稳定,但怎奈麾下权臣之间的争斗激烈。
丞相万胜、知院张文炳关系不和睦,明玉珍在世时尚能压制他们,但等到明升一即位,两人便公然互相攻击。
万胜和张文炳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万胜也就暗中派人杀了张文炳。
而张文炳和内府舍人明昭(明玉珍的养子)素来交好。明昭假托彭太后的懿旨,将万胜诓骗至崇文楼下,缢死了丞相万胜。
万胜不仅功勋卓著,而且在执政时善待百姓,所以等到他遇害后,川、渝两地的百姓无不扼腕叹息。
因此,大将吴友仁利用大家的怨愤情绪,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在保宁起兵,发布檄文,要求严惩明昭。
明升令戴寿前往征讨,吴友仁给戴寿写信说:“不诛杀明昭,则国必不安,众必不服。要是明昭早晨被诛杀,我当天傍晚便入朝请罪。”
于是戴寿奏请处置明昭。
明升和彭太后也觉得明昭罪不可恕,也就把明昭诛杀,以示正法。
吴友仁也如约入朝谢罪。
从此,群臣各司其职,而吴友仁日益放纵,掌握大权。吴友仁此人是一个玩弄权术之人。由此导致明夏皇权旁落,国势日益不振。
万胜去世后,刘桢被封为右丞相,三年后去世。
明玉珍去世后,明升遵照父亲的嘱咐,派遣使者继续与朱元璋保持往来。
1366年四月,明升遣学士虞某与朱元璋交好,此时明玉珍去世两个月。
此时朱元璋已经消灭陈友谅的势力,已与大夏国的领地接壤,正集中力量对付张士诚。
同年九月,明升再次派遣使者前往,朱元璋依然态度友好,但与使者交谈语气颇为强势。
1367年三月,参政蔡晢奉命出使大夏国回来后,对朱元璋说:“明玉珍去世后,明升无法驾驭群臣,大臣擅权。因图其所经山川厄塞之处以献。”
同年十一月,明升又派遣使者邓良叟前往,朱元璋令邓良叟跟随徐达去看攻占的城池。
明军攻克大都后,1368年十月,明升派遣使者祝贺。
同年十二月,朱元璋派遣使者带书信给明升。在信中,朱元璋称赞明玉珍遣使者通好的行为,希望明升度德量力,审机识变,顺应形势,归顺明朝,以安生灵。
明升没有答复。
1369年朱元璋派遣使者征求木材,明升于是将本地特产一同进献,朱元璋以诏书回复。
明军平定关狭后,大夏国上下为之震恐。
戴寿对明升说:“大明的将士所向无敌,扩廓帖木儿、李思齐这样的劲旅都没能抵御。何况我们?”
然而吴友仁说:“蜀地与中原不同,遇到事态紧急可据险防守,而且我们军需供给充足,纵然明朝有精兵强将,能奈我何?”
吴友仁认为应假意与明朝交好,延缓对方的攻势,整治武备,加强防御。
于是,明升采纳吴友仁的建议,继续派遣使者与朱元璋交好。
同年冬天,朱元璋派遣平章杨璟入蜀地招降,令明升归附。明升拒不从命。
杨璟又写信给明升劝他归降。明升没有理会。
1369年十二月,杨璟回到应天府,建议朱元璋发兵攻击。
朱元璋说:“兵之所加,必贵有名。我们要发兵攻取,必须要有充足正当的理由。师出有名,才能让人信服。”
朱元璋仍然主张招降,暂不用兵,期待明升能醒悟来归。
明夏蜀地告一段落。咱还是说1369年明朝廷 这方面的事情。
十月甲戌,甘露降于钟山,群臣请告庙,不许。
人们都渴望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古人说的这个甘露就具有这样的神效,并且古人对此深信不疑。
午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