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33章 纳乌来了
丙不冬终究还是没能去皇宫。
上午米莱西告诉他,姐姐秋辞知道他要去皇宫后非常生气,特意让米莱西传话,庆典时务必远离宫城。
丙不冬奇怪姐姐是怎么知道的,但米莱西只抛下一句“你猜”就不理他了。
真不公平,这样的通话太被动了。
不得已,他只好跟夏友三解释了一遍。
夏友三把手搭在他肩膀上,认真地说,“没事,我能理解,毕竟,丙家后续香火的重任少不了你。”
过了一会儿,夏友三接着说,“其实,我去应该也没什么意义?”
“那你为什么想要去呢?”
“不知道,可能觉得对某个人有帮助吧!”
“某个人?”
“一个很特别的人。”夏友三直直地望着窗外,眼睛里仿佛有个人。
“值得你拿生命去冒险?”
“我不知道,我……只是不想她有危险。”
“莫非,你说的她,是墨子之手的人,而且今天晚上要参与行动?”
“应该是吧,她和我一起坐姜成大哥的马车来的城里,说有重要任务。”
“马车……姜成……她不是会老鱼吧!”丙不冬说着,一只手指着右侧的脸颊,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
“你怎么知道!”
丙不冬笑了,“鱼姐是个了不起的人,我觉得,你做了一个很棒的决定。”
夏友三本以为会遭到一番嘲笑,没想到,在丙不冬的笑容里,他看到的全是真诚。
没有了心里的秘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老鱼和丙秋辞都不会去皇宫,那夏友三和丙不冬因为担心去皇宫的举动就显得愚蠢无比。
现在,他们决定在房间里叫一桌好酒菜,好好看一场热闹。
酉时刚过,酒菜还没上齐,丙不冬和夏友三两个人倚在窗台上西向而望,如血残阳给整个宫城镀上一层金黄。
随着庆典时刻的到来,落魄多年的皇宫在灯火的点缀下,再次显现出昔日的荣光,而这,预示着一场大戏即将上演。
大庆殿很大,是住惯了小家小院的人无法理解的大。
宫城南北轴线上,宣德门以内,最惹眼的建筑也就是大庆殿了。正殿九开间大,正门大庆门左右,还有左右日精门,殿前东西两侧,各有六十间的长廊,以及左右太和门、东西挟殿各五间。
殿后有后阁,阁后是斋需殿,再往后才是大庆殿的北门端拱门。
人们第一次走进这里,不由去想象,以前皇上在这里受四海朝贺时,怎么会不心生驾驭九州的错觉?
只不过,唯一有这种经历的人,今天像个普通人一样出现在庆典现场,大庆门前一排贵宾桌后,他坐在西侧的最远端。
一些好事的人,千方百计想在现场看一看赵祯的窘迫,有人在人群里起哄,问他的羊卖不卖,还有人问他,是不是要去卡亚星了。
对于这些聒噪,赵祯只是淡然一笑,并不回应。
十年的宫城放羊生活,早磨去了他所谓的皇家棱角与皮毛,他自感就是一个普通农人,种田、牧羊、垂钓,倒也自在。
他本就不是个急功近利的人,天外人来那一年,他刚与西夏达成协议,迫使西夏去帝号,臣服大宋,虽然花些金银,但好歹稳定了一方。
百废待兴啊,正当他想大展宏图、治出一个盛世时,却发现没机会了。十年过去了,他有过复兴的想法,但见识了天外人的强大,以及汴梁城内子民的恐惧和逃避后,他释然了,毅然选择了放羊终老。
“能安乐到最后,也算大宋子民的福吧。”心里没了敌我,自然不会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但会场里有一个人很伤心。
十年前,他还是开宝寺的一个僧人,在一场皇家祈福仪式上近距离见了赵祯,当时他觉得赵祯像一个私塾先生。
一晃十年过去,昔日皇上的脸上多了些皱纹,也多了几分淡然,看起来更像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了。
只是李念觉得,破落的皇宫里应该没有听他讲书的孩童吧。
他不是为赵祯伤心,是为自己。
这十年里,自己从吃斋念佛的僧人,变成了一个常见血光的武人,有时他也想做回僧人觉迟,可一想到双手沾了太多鲜血,而要做的事还没有完成,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同时,他也有一丝欣慰,至少自己心里的那个私塾先生,在这冷寂的宫里抱守了一份执着。
伤心也好,欣慰也罢,这份感慨在心里流星一般稍纵即逝,他站在大庆殿前的广场上,在心里预演了一遍任务。
所有人都已经顺利进入皇宫,并且通过耳朵里的传话装置通报了自己的位置,距离庆典开始不足一个时辰,目前一切顺利。
在尚食局的灶房里,春林居和其他几个有名的馆子被探事司请来准备庆典的餐食。
王胖子一边忙活,一边抱怨这里糟蹋得不成样子,好端端的锅、灶、瓢、碗等因为年久不用,厨子们只能从自家馆子自带炊具,他的抱怨声毫无保留地传到其他队员的耳朵里。
李飞则守在大庆门和殿前广场之间维持秩序,他和几个察子站成一排,将观礼者与贵宾隔离开来,他偶尔回过头,看一眼斜后方的赵祯,说,“咱也是见过皇上的人了。”
大庆殿西边的一间挟殿里,小妍和一群舞伎站在门口,看着偌大广场上热闹的人群,半个时辰后,他们会上场表演助兴。
李念看到了李飞和小妍,听到了王胖子在灶房里的抱怨,唯独没有姜成的消息,刚才姜成说去紫宸殿找熟人拿点东西,去了之后就没了消息,距离庆典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他不禁有点担心。
那块透明泡泡在姜成身上。
距离戌时还有一刻,大庆门前的一字长桌上,贵宾们陆续入座,武德司使张德培看了看旁边的空位,坐了下来,所有人都知道,那是留给纳乌的。
殿前广场突然亮了许多,人们发现,广场四角突然多了四个圆球浮在半空,它们发出的光亮且不刺眼,把整个广场照得如同白昼,原来的灯笼火炬,则显得黯淡昏黄。
天外人到了。
人群中一阵躁动,人们纷纷抬头,发现纳乌的小飞艇出现在大庆殿的上方。
康十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