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57章 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
想到这些她并不意外,也不反对。
“你想帮那些孩子不是问题,我不会阻拦你,但是谁的钱赚的都不容易,而读书又是一件很漫长很辛苦很花钱的事情,需要长达十多年的金钱投入,就跟砸钱一样,依照亲戚们的情况,根本供不起。”
“我每个月赚的钱虽然还可以,但是我要为我们以后打算,还要给我们的孩子准备好很多东西,所以我能给出去的钱不多。”
“当然,我已经嫁给你,我们是夫妻,我们的孩子跟亲戚的孩子是亲戚,冲着这些我可以出一点钱,但是我有要求,我的每一个铜板都要花得值。”
“孩子只要上了学堂,只要成绩一直维持在甲等,而且家庭条件实在太差,这样的条件我才会出钱帮忙,哪怕是其中一条不符合,我都不会帮。”
要帮就要帮真的没钱的,而且是成绩最好的,
那些考不到甲等的孩子,就证明不是读书的料子,没必要花钱供着。
如果家里实在是有钱,哪怕是乙等的学子都可以供着。
他们又不是什么有钱人,条件那么差,还是给亲戚家的孩子花钱,她自然不会跟傻子一样什么钱都给。
——
“她真的这样说?”
云父云母的表情是掩不住的不可置信。
亲戚们因为借钱送孩子上学堂的事没少找他们,倒不是商量好一起过来,就是平时走动的时候只要家里有孩子就提过这件事。
他们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看他家情况好起来,儿媳妇能赚钱,想着借钱供孩子去学堂。
其实孩子并不多,毕竟成婚的没几个。
可上学堂要花很多钱,束脩就不用说了,笔墨纸砚就没有便宜的,一年下来花销巨大。
若是按照家里这些田产,两家每年存下来的那点钱都不够供一个孩子上学堂。
不止他们这样,十里八乡都这样。
像是云田村,整个村子有条件送孩子上学堂的不超过五家,其中还有四处借钱送孩子上学堂的。
他们就看着那些送孩子上学堂的家庭是如何从条件比大家好一点沦落到条件越来越差的。
这才供了孩子三年就越来越拮据,往回还有好多好多年要供,看情况很有可能供着供着就供不起了,最后只能半途而废。
这种事没少发生,毕竟只有送孩子上了学堂才知道要砸多少钱进去。
知道意外消息的一家人干活更卖力了,有的也在胡思乱想。
他们花人家的钱就算了,如今还要人家花钱帮他们的亲戚。
光是想想就觉得没出息。
先是牛,然后是新房子,再是束脩,接下来还有小丫头们想学刺绣。
他们和亲戚们好像都在指望让木盼一个人把他们和所有亲戚都拉起来。
只要她身上有一点价值,他们就恨不得让她分享出所有价值。
“我怎么感觉咱们家不是娶了一位姑娘,而是二郎拖家带口入赘人家。”
大郎干活时嘟囔了一句,正在干活的其他人都停下动作,齐齐望向云泰。
入赘,听起来就很难听。
可想了想,这样说也没错。
说是娶人家,可没有给彩礼,没有下聘,没有迎亲。
身为丈夫甚至没有赚钱给媳妇花,反倒是媳妇赚钱给丈夫花,给丈夫盖新房子。
诡异的沉默中云父开口了,说的却不是钱不钱的事儿。
“房子是盼儿花钱建的,将来也是人家要住的,她又是黑户,要不然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盼儿落户到咱们村,落户的房子就是新建的房子。”
话一出口一家人又停下手里的活儿,自觉凑在一起商量。
“一直是黑户的话不好,这要是被有心人盯上,事情就严重,咱们该想想办法,帮她在村子里立户。”
“我记得城里有人会干这些,就是需要多花钱,二郎你明日进城的时候多买些肉,拿一块肉和一壶酒去找里正,里正他肯定知道通过什么人可以找到能办这事的人。”
“对,立户的事情太重要了,等她在咱们村立了户,那就是咱们村的人,有了房子有了地,这样你们生的孩子才能正正经经上学堂,正正经经考取功名。”
任何一位考生想要考取功名都是需要正经身份的。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家世清白。
成为考生第一步需要去衙门开具父母的身份户籍之类的证明,拿着这些证明交给县试报名处填写很多亲供、互结、具结。
其中亲供就是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还有自己祖上三代的名字年龄籍贯等。
互结、具结就更要郑重了。
互结是五名报考者互结互保,一旦其中一人作弊,五人连坐。
具结是请已考取秀才功名的人做担保,保证此考生没有冒充他人籍贯,没有替人赶考,没有假名。
只有完成这些,报名处的衙役才会给考生一块准考木牌。
因为太过严格,那些互结的考生选择的都是知根知底的人,一旦知道其中一人父母身份不对,肯定没人跟他互结。
找秀才做担保更是如此,没有人会拿自己的功名开玩笑,都是熟人才会担保。
熟人自然知道彼此的情况,哪怕听到一点不好的风声都不会帮忙担保。
如今木盼是黑户,在没有落户之前孩子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虽然孩子还没出生,出生了也要十多年以后才到参加科举的年纪,可落户这种事情,是越早落户越好。
最重要的是只要落了户,人就跑不了了。
胖青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