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804章 利用我加官晋爵?
甚至可以说,没有衔接。
但是,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又让人充满了惊喜。
刘毕戈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导演了。作为一个已经在国际上取得过荣誉和名声的导演,媒体和评论圈对他的评价其实往往更加严格。但是,他每一次都选择完全不同的题材、类型的电影,这一点又让很多人感到敬佩。
在众人眼中,这是一个在不断跳出舒适圈、不断探索全新领域的导演。
而这样的导演,未必能够得到市场的买单,但总是更容易被同行、被媒体所尊重的。
而《定风一号》的场刊得分出来以后,也印证了这一点,作为主竞赛单元第16部放映的电影,它以27分排在第四名。
这属于一个位于核心圈的分数了。
有人则说:“如果不是刘毕戈的电影摄影风格过于鲜明、个性化,其实它的分数应该更高。”
刘毕戈的电影风格确实独树一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摄影画面上。
他特别喜欢把画面拍得沉郁。
这一点,除了《假死都不行》,其他三部电影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特征。
如油画一般的沉郁。
《定风一号》整体风格因为走的是写实的风格,这样的沉郁就更让人感觉沉重、逼仄、压抑。
这也是一些差评聚焦的点。
对此,刘毕戈并不在意。
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以想要拍出人人都喜欢的电影为目标的导演。
-
在媒体记者会上,陆严河他们入场的时候,收获了满场的欢呼声和掌声。
这是电影节的媒体会给每一个剧组的礼遇。
除非你的电影实在烂得让大家都不想演戏了,连表面的尊重都不想给你。
陆严河等人落座以后,问题就长枪短炮地抛了过来。
温生明都没有意料到,有好几个外国记者的提问,竟然是冲着他来的。
人家问,在电影中,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陆严河饰演的年轻人是可以被引导到你的信仰那儿去的?
人家问,你在跟陆严河的很多场对戏中,都在用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沉稳去应对陆严河那个角色的冲动、暴躁,但是同样的应对方式,前后又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这种处理方式是想要达到什么效果?
人家问,我们看在资料说,你在中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演员,那在选择跟刘毕戈、陆严河这样才华横溢但是很年轻的电影人合作时,你会指导或者影响他们吗?
……
温生明真切地感受到了,陆严河跟他说的——
除了在一些国内组织的座谈会、研讨会上,他确实很少会在一个场合,被人提问的问题都是围绕电影和主创人员本身来的。
难怪陆严河会这么喜欢参加电影节。
作为一个电影人,自己的专业能够被人认真对待,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地方的。
直到有一个记者向陆严河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自我觉醒的形象,但是在这样一个题材和时代背景之下,这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你和温生明饰演的人,其实都是现在中国执政者们的先驱,我的理解对吗?虽然在电影中,这并没有非常明确地指出来。”
现场气氛顿时紧绷了起来。
尤其是在场的中国人。
陆严河只稍微停顿片刻,便点了点头,大方地承认:“是。”
然后,他又问:“这有什么问题吗?”
陆严河的姿态非常淡定,沉稳,没有任何慌乱。
然而,现场却隐隐有些不安。
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刻意地想要把政治、宗教等这些东西屏蔽掉,让电影只是电影,让电影人可以少一点束缚、多一点诚实和坦然。
然而,客观现实的就是这仍然是一个充满了分裂、竞争和矛盾的世界。
被刻意按下不提的事情,一旦被有心人挑出来,就必须面对。
那个记者先是愣了一下,似乎是没有想到陆严河会直接承认,随后就笑了,说:“这难道不是把电影变成了你们政治宣传的一种工具吗——”
“等等。”陆严河面色凝重地打断了他,“我先问问您,你是哪个国家的记者?你来自哪个媒体?你代表的媒体,又是什么政治立场?我们在这里,究竟是谈政治,还是谈电影?”
陆严河一番话说得很清楚,掷地有声。
那个记者反而有点不知所措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记者说:“我是澳大利亚《先驱报》的记者亚历山大·莫迪。”
“我明白了。”陆严河笑了笑,“《先驱报》,我知道这家报纸,十五年前,被英国的莫蒂森先生收购,在那之后,就成为了一家时政评论类报纸,我很好奇,为什么你们这家报刊,会来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参加一场中国电影的媒体记者会?以我的了解,你们这家报刊,从来只刊发欧美的时政新闻和评论文章,即使偶尔说到电影,也是欧美电影,亚历山大,你今天出现在这里,对我意有所指地提问,让我感到很不安,我是——”
他眨了眨眼睛,“被你们西方哪个政客瞧上了,要把我立成一个靶子,通过攻击我、污蔑我来升官晋爵了?”
全场一片哗然。
亚历山大·莫迪神色慌张无比。
他完全没有料到,他只是说了自己是澳大利亚的《先驱报》记者,陆严河就直接把他家底给掀了,把他的背景说得清清楚楚,这还让他怎么发挥?(本章完)
宋不留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