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 90 章
那自映画的机器又不大,放在家里也不会占地方,贾数早就单独辟了一个院子出来专门防止与自映画相关的机器和图画等,可以说,映画院有的东西,他家不但全都有,还更多。
可这话问下人,他们怎么可能知道?
林如海无奈,只能换好便服后,一个人坐上马车去自家的映画院找人。
自从一部《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在权贵之中引起了轰动,就有不少人打听那自映画是怎么回事,有没有地方买。贾数与林母在外交际的时候,也都毫不客气地为即将开业的映画院打广告。
所以等映画院开业那天,映画院门口可以说是车水马龙。
也是因为这些权贵的捧场,才会吸引来其他百姓的围观,最后在映画院门口聚集了一大群人。
不过会进门的,大多是女人带着小孩的组合——
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太幼稚,大人喜欢不来,只能吸引小孩子。
但进了门,却发现映画院总共排了三出戏,一出事已经看过的《小蝌蚪找妈妈》,一出是已经在戏曲舞台上大放光彩,却别有滋味的《伶人怨》,还有一出戏,更是《故事集》第二期征文的修仙第一名,讲的被皇帝猜忌的将军在拼着满门抄斩的后果也仍要坚持固守城门,将来犯的蛮夷打出自己国家,但在身死之后带着全家飞升的故事。
三个故事的画风也不一样。《小蝌蚪》是直接用的传统水墨画法,再加上一些“萌”化,看起来十分童真有趣,很得小孩儿的喜欢;《伶人怨》则是采取的工笔画法,精致瑰丽,绚烂迷人,将舞台上的伶人之美,之灵动刻画的入木三分,美丽而精致的人物形象,让人对故事中的伶人充满了幻想;最后一个故事,却是两种画法都有采用,甚至在贾数提议下,还运用了一部分素描的光影手法,以及水彩油画的色彩运用,仙界背景泼墨写意,充满了大夏百姓对仙界的想象,仙气渺渺,让人向往;但人家,却运用了大片颜色对冲,恰到好处的留白意境,更是让战场的气氛在肃杀中带了一丝丝悲凉……
一个面向小孩,一个面向女人,最后一个,则是面向男人。
最后一个故事中,不管其他人对将军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争议,但那些能看得起自映画的人也都知道的“保家卫国”的道理,在屏幕上被放映出来,那比戏曲更加富有感染力的画面与色彩冲击,让前来观看的人为之悲惨而哭,为之结局而笑。
这些人看完之后,颇有些依依不舍,但才哭了一场,大部分到底还是选择了离开。
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打听到这三个故事都是顺次排序,播放完一轮之后还会继续播放后,毫不犹豫地买票,再次进了播映的房间。
与彩妆阁只能面向女人不同,与教辅书只能面向读书人不同,与故事集只能面向极少数认字的富贵人家不同,这自映画,面向的是所有人——
你可以不认字,但你总不能连画都看不出来吧?
林如海去找贾数几人的时候,他们正在讨论自映画的缺陷。
林母将《伶人怨》的故事看了一遍又一遍,临了还在一脸不舍
地回味。不过她也觉得有些可惜:“要是这自映画能有声音就好了。”
不过她也就是这么抱怨一下,心底到底没对此抱有希望。
贾数也有些麻爪,她对留声机是什么出现的倒是有些印象——
谁让留声机的发明者是大名鼎鼎的爱迪生呢?也知道留声机的原理大概与电话有关。
然而,电话现在还没影呢。
别说电话,只要与电相关的机器,现在大部分都还没有影子。
但要让自映画有声音,却不是很难办。
贾数笑着看向林母:“虽然我们不能让自映画自己说话,但可以让人练练故事里的台词,然后让他们与画面同步说话,这应该也能达到母亲的要求。”
林母的眼睛刷一下就亮了:“真的?可是到哪儿去找……”
她眼珠转了转,“不如让林家的下人去练练?”
贾数想了想,摇头:“这京城里有不少乞丐,还有一些是小孩子,我们不如直接让映画院将人找来签订契约,到时候让那些戏班子的人来帮忙训练训练,然后给画面配音。”
“配音?”林母愣了下。
贾数愣了下,道:“给画面配上声音,有什么不对吗?”
林母这才点头,“倒是很贴切。”
贾数在心底抹了把冷汗,愈发谨慎起来。
林母不知道贾数想法,听到她的提议后,整个人都振奋起来:“若是映画院将人□□出来,给故事配上台词,想来自映画肯定会更受欢迎。”
贾数看着林母眼底的跃跃欲试,不由提议:“儿媳手上还有其他事,暂时走不开,若是母亲有空,不如帮儿媳挑人?”
林母脸上笑容一顿,细想之后,遗憾地摇头:“我倒是愿意帮你,可若是我为映画院的事忙碌奔波,两个孩子岂不是没人照料?”
贾数却不觉得这算什么为难的事:“两个孩子已经到了年纪,有如海启蒙,皮皮与珠珠已经比其他孩子学得更多,懂得也更多。珠珠是没办法,只能留在家里,但皮皮也该托人送进私塾了。”
林母不解:“何不直接请位夫子到家中教导皮皮?”
“珠珠不能出门,我们自然要给她请先生,”贾数犹豫了下,道,“皮皮却应当与其他孩子多接触一下,至少也该多交几个朋友。”
这古代吧,也没个公共场合,孩子想要交朋友只能跟着母亲、祖母等女眷去参加各种宴会,在宴会上认识与自己意趣相投的好友。
但这样的交友方式,限制了孩子认识的人范围和数量——
能参加同一个宴会的人,身份背景不可能相差太大。
看林如海与林母的想法,甚至皮皮自己的天赋,贾数觉得他以后大概是要走科举做官这条路了。既然如此,那她自然希望皮皮从小就能接触各种阶层的人开阔眼界,到时候一是不至于被人蒙骗,二来也不至于对自己不熟悉的阶层产生任何偏见。
林母不太能理解贾数说的话:“皮皮又不是没朋友。若是你担心皮皮平日没什么玩伴,可以将他奶娘的儿子叫到林家陪他,或者府里下人的儿子,只要年龄相当的,都可以叫到林家陪皮皮玩。”
贾数无奈:“可下人的孩子对皮皮肯定是捧着的,只会将他当少爷,不可能将他当做朋友。”
就算是从小接受完全一样的教育,两个孩子都可能因为身份差异太大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更不用说那些下人的孩子,林母也不可能让他们与皮皮接受相同的教育。
而且就算孩子年纪小,单纯将皮皮当做自己的玩伴,但他们身边的人,包括他们的父母,因为知道皮皮与自己孩子的身份不同,肯定会日日叮嘱孩子小心伺候讨好皮皮。孩子就算不会小心翼翼地对待皮皮,态度又怎么可能一直不变?
若是一开始得到了友情,只有却因为最初的友情蒙蔽了眼睛,而不顾“朋友”之后的转变,不光是皮皮,甚至那些被选来陪皮皮玩的小孩,都可能受到伤害。
所以对林家下人的孩子来说,皮皮只可能是主人,不会是朋友。
林母还是不愿意让皮皮一个人到私塾上学:“那不然,我们多多举办宴会,邀请相熟且交好的人家到林家做客,到时候不光是皮皮,连珠珠都能多交几个手帕交,也能经常与自己的好友联系感情。”
贾数苦笑:“母亲……”这事儿一听就不靠谱,“若日日宴请他人到林家做客,只是为了让皮皮与好友玩耍联络感情,皮皮的课业怎么办?”
这话题的一开始,就是因为皮皮上学啊。
林母顿住,半晌后叹气:“林家族人到底太少,不然办一个族学,到时在里面求学的都是自家信得过的知根知底的孩子,还不必担心其他。”
贾数望天,她又不能让林家的族人多起来。
不过想想贾家族学,贾数又觉得就算没有族学,也没什么大不了——
若林家真有个族学,但没个镇得住场面的夫子与管理人,就凭族学里大多学子都沾亲带故,那族学稍不注意,就可能搞成贾家族学那样。
如果将皮皮送进那样的族学,她还不如直接给皮皮请一个西席在林家教导。
林母犹豫很久,还是拿不定主意:“
让我再想想吧。”
让皮皮一整天都在私塾求学,只有下学之后才能回来,林母实在不放心。
明明如海小时候就是请的西席到林家教导,等他长大后,这才将人送到刘正清大儒处求学。
林母这些年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了两个孩子身上,若是真让她撒开手,林母短时间肯定适应不了。贾数并不觉得奇怪,但她也并没有太过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