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45.第39集《佛法修学概要》
第一个,是慧解脱的阿罗汉。一般来说佛世的时候有很多。他看到佛陀以后,佛陀说:“善来!比丘!”一句话四个字而已,这个人过去善根就成熟了,就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他没有修行的过程,甚至于有的人根本就是没有准备要修行的,他只是路过看到佛陀说法,然后坐下听一听,他就证得阿罗汉果。
那么这种情况会有什么问题呢?他没有禅定。但是他的智慧善根很深,他完全是从无常故苦、苦即无我,从无常的智慧就在欲界定跟未到地定时证得我空的真理,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所以这种阿罗汉没有神通,也不通达法义。你问他很多佛法,他不见得懂,但是他是阿罗汉。他遇到了这种问题障碍的时候,遇到这个狂象来追击的时候,他也没有本事飞到空中去,他只能跑,给象追,因为他没有禅定,没有神通,但是他是阿罗汉。这个叫慧解脱的阿罗汉。这种在佛世时候的善来比丘很多,因为佛陀的摄受力太强。
第二个,俱解脱。这种是有禅定了。他不但是慧解脱,还有禅定解脱,一般这种阿罗汉都有神通力了。比方说目犍连尊者、周利槃陀伽尊者,就是俱解脱,有禅定的智慧跟我空的智慧。
第三个,是无碍解脱。无碍解脱就比较困难。他有禅定,而且通达一切的法义,他能够为众生做种种法义的演说。比方说舍利弗尊者。你问舍利弗尊者说:“这个盐巴怎么使用?”他会讲出十种的用途告诉你。但是你问其他阿罗汉,他不懂。所以这个无碍解脱,除了禅定神通以外,他又通达一切法的差别相。
这就是三种阿罗汉。他们共同点就是“无生”。
丁二、缘觉果位分二:戊一、 有学位 ;戊二、无学位
戊一、 有学位
一、有学位,谓从初发心乃至“无学位”之前,皆名“有学位”。
缘觉乘的特点,他没有分位,没有分果。要么你就是凡夫,要么你就是缘觉。他中间没有所谓的初果、二果、三果,没有这种差别,所以他是一种顿证的。
戊二、无学位
我们看什么叫无学位。
二、无学位,梵语“辟支佛果”,此翻“缘觉”,亦云“独觉”。若值佛出世,禀十二因缘教,断见思惑,证真谛理,名为“缘觉”;若出无佛世,独宿孤峰,观物变易,自觉无生,名“独觉”。二者名虽不同,行位无别,断三界见思,与阿罗汉同,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之上。
阿罗汉断三界正使尽,如烧木成炭;缘觉更侵习气,如烧木成灰;菩萨正习俱除,如劫火所烧,炭灰俱尽。
缘觉乘的无学位,有两种差别:
第一种,他是生长在佛世,所以他是佛陀的弟子。当然他是依止佛陀的教法来修学。他观十二因缘而断除见思烦恼,证得我空的真理,这叫“缘觉乘”。
第二种,是生长在没有佛出世的地方。比方说他在喜马拉雅山,“独宿孤峰”,这种大部分都是有禅定的,“观物变易”,“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自己觉悟“无生”,名“独觉”。
不管是缘觉还是独觉,两者行位没有差别,“断三界见思,与阿罗汉同,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之上”。我们解释一下。缘觉乘跟声闻乘有两个差别:
第一个,先谈禅定。我们前面说过,阿罗汉不一定有禅定,也就不一定有神通。缘觉乘一定有禅定,一定有神通。否则他不可能在没有佛陀教化的情况之下,独自觉悟证得无生,不可能。所以他一定是有禅定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从智慧的角度来说,缘觉的智慧比声闻的智慧来得高。因为他断烦恼又断习气;阿罗汉烦恼断了,还有习气。比方说难陀尊者。难陀尊者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他过去有贪爱的习气,他看到女众,他也习惯上下打量,他看得这个女众实在浑身不舒服,跟佛陀告状。佛陀说:“你不要怪他,他是没有那个烦恼,这是他习惯性的动作,他的习气。”
你看舍利弗尊者,他也有习气,舍利弗尊者那个身影,他在走路的时候,身影映在一个鸽子的身上,鸽子就颤抖。因为他过去生瞋心重。你看那个迦叶尊者,迦叶尊者是苦行第一,迦叶尊者听到音乐,他会起来跳舞,他控制不住,但是他没有那个放逸的烦恼。
所以声闻人他只断了烦恼的正使的活动,但是他没办法断除那种过去生所留下的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他那种习惯性的动作他没办法断,所以他的智慧力还是薄弱的。比方说烧木成炭。这个木头经过火烧以后,它已经产生本质上的变化,已经不是木头了,叫作 炭,但是它的形状还在,还有炭在,就是习气。缘觉人是把炭烧成了灰,菩萨是连灰也没有,他的烦恼也断了,习气也没了。所以这个缘觉乘他的禅定智慧是比声闻人还高。在三乘当中,他是排在声闻人的上面。
丁三、菩萨果位分二: 戊一:五十二位次。戊二、天台“六即佛”。
戊一:五十二位次 己一、十信 ;己二、十住 ;己三、十行 ;己四、回向 ;己五、十地 ;己六、等觉 ;己七、妙觉
接着我们来看看菩萨的果位。这个菩萨的果位是根据《菩萨璎珞本业经》所列的五十二个位次,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有五十二个阶位。
己一、 十信
我们来先看十信。我们把十信的基本定义做一个说明,请合掌。
十信位 —— 言信者,顺从义。谓此位菩萨,闻说真如实相之理及三宝功德,能生信解,随顺不疑,名之为“信”。
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第一个接触的阶位就是十信位。这个“信”就是对真理的顺从,就是至少你认同。虽然你没有证得,至少你是随顺服从。那么顺从什么呢?有两个:第一个,对真如实相的顺从;第二个,对三宝功德的顺从,叫作 “信”。
当然这个“信”它不是迷信,它是智慧的观照,一种真实的信仰。我们刚开始要进入“信”位,有两道菩提智慧:一个是空观的智慧,照了真如本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你相信你的本质跟佛陀的本质是一样的。虽然我们无始劫来有很多很多的烦恼跟业力,但是并没有去改变我们的本质。我们的佛性还是清净的,这是第一个信仰。第二个,你相信三宝的功德是可以救拔你的,尤其是对法的信仰,对法门的信仰。就是心力跟法力两种信仰,“随顺不疑,名之为信”。
这个“信”有十个阶位,我们简单把它念一遍。
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心。
十信位,古德给它一个名字,叫外凡资粮位。为什么叫外凡呢?因为他的心——心游理外,他的心是在真如的法性以外活动。也就是说,十信位菩萨的特点:理观薄弱。他只在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所以事修强。理观薄弱事修强。
十信位是整个修行问题最多的时候。就是整个成佛之道中,这个十信位是所有人最容易退转的时候,内忧外患。《楞严经》专门讲十信位,内有烦恼的干扰,外有业障的障碍。这还不够,还有鬼神障,所以这个时候是内忧外患。而且他理观又薄弱,他完全靠信仰:他相信他的本性是清净的;他相信——我依止阿弥陀佛的圣号就可以救拔我。他两种信仰:内信真如;外信弥陀。但这个时候理观薄弱就有问题,他没办法去抗拒外境对他的刺激。
所以十信位只能够做到启动第二念的正念,这个很重要。十信位的菩萨临终正念的培育,他没有第一念的正念,不可能!因为他理观太弱了。所以十信位的菩萨,当外境刺激他的时候,他是先起烦恼。但是他第二念马上开始调整,尤其是到后面的不退心以后,他那个十信让他很快能够恢复功力。所以十信位的菩萨,他只能够培养第二念的正念。
我们举个例子来比喻什么叫第二念的正念。
你看宋朝的苏东坡居士。苏东坡居士跟佛印禅师有很多的对话,我们讲其中一个。苏东坡在江北做官时,他平常忙完公务的时候很喜欢打坐。他有一天打坐很相应,出定以后,就写了四句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尤其是后面那两句话,他觉得非常满意,他的心安住空性,不随妄转,八风吹不动。当然那个时候,因为苏东坡是被贬官,他以此来自我鼓励。
写完以后他就叫侍者,赶紧拿这个偈颂到江南金山寺给佛印禅师看。他说:“你要让佛印禅师给我批注了以后,赶紧拿回来。”结果佛印禅师批了两个字叫“放屁”。拿回来一看,苏东坡就火了。他说:“我这样尊重你,把我的偈颂给你参考,你居然对我如此无礼!”那么当下就领着侍者坐船到了金山寺,要去跟佛印禅师理论。佛印禅师这个时候已经把房门关了,写了一个“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但是苏东坡也不简单,他看了以后马上自我反省,非常惭愧!回去继续用功。
所以苏东坡第一念看到“放屁”的时候,他是受到刺激了,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那种刺激能够让他从江北一直坐船到江南。但是十信位的菩萨毕竟他是在做功课的,跟一般凡夫还不太一样,他只有第一念的失念,等到他静下心来以后,他的善根那个观照力活动的时候,他马上会自我调伏。
所以我们一个资粮位菩萨,讲实在话,我们现在没办法培养第一念的正念,没办法,真的做不到。但是我们要求启动第二念的正念,至少你要把握第二念,这是一个成败的关键!
第二念启动的关键就在“胜解力”了。其实在判教当中,在十信跟十住的过程中间,在唯识学多一个胜解行地,就是在讲这个第二念的力量。你必须对于空假中三观的智慧,要产生坚定不移的理解。虽然你理观薄弱,虽然你禁不起外境的刺激,但是你对佛法的空假中的真理有很深刻的体验。你有本事在你失去了正念以后,很快地自我恢复,你要有一种自我恢复的力量。不必别人劝谏,也不用别人鼓励,自己的系统产生一种反转的力量,自调自省,这个叫作 胜解行地。
而我们现在追求的目标也在这一块,至少你要培养第二念的正念。而这个阶段是充满了风浪,充满了障碍,是最容易退转的地方,这个十信位要经历一万大劫。所以一般来说,我们会在十信位求生净土,因为避开这个种种的障碍,这是十信位。
到了十住就好多了,我们待会儿再来说明。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