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绣朱允熥

第103章 盛世(2)(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03章 盛世(2)

群臣马上跟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还是曹国公会来事,会说话!”有人心中暗道。

但也有人心中对李景隆破口大骂,“粗鄙至极不堪入目,这个当口称颂陛下,当妙笔生花锦绣文章,你李景隆说的什么玩意?要是让我说”

“皇上!”李景隆大喊,“臣斗胆奏请皇上,封禅泰山!对天地表功,以日月见证我煌煌大明。”

“臣等附议!”无官们跟着大喊。

文官们却没一个人说话,反而对李景隆怒目而视。

在他们看来,皇上出宫干什么?带几万人去山东泰山,你李景隆花钱?

国库的钱是国库的,可不是皇上的!

甚至有人想到,若皇上真的要动出巡的念头。今日就算磕死在金銮殿,也要拼死上奏。

还有人想,封禅泰山自从赵二来了一次之后多少点掉价了,皇上能答应?

群臣等了许久,却不见皇帝说话。

悄悄抬头,却愕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皇上走了下来,就站在群臣面前。

朱允熥背着手,表情淡淡的。

“国库充盈,国家有钱了,朕很高兴。”

“因为国家有了钱,有事儿的时候就不会想着加税,就不会想着从老百姓身上再压榨点油出来。”

“有了钱,就不怕闹灾,不怕外寇。”

“可要说是盛世?”朱允熥点点李景隆,“言之过早了点吧?”

李景隆讪笑两声,“皇上,这若不是盛世?”

“那也是名不副实的盛世。”朱允熥又开口道,“天下百姓可都吃饱,家有余粮了吗?”

“可都老有所养,少有所依?”

“都人人安居乐业?”

“是否人人都有衣穿,人人都有房住?”

朱允熥的话说出,群臣们又变得寂静无声。

“说盛世,据朕所知,天下还有许多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身上的衣服满是补丁。许多人别说是房子,就连盖房子的地皮都没半寸,甚至连栖身的茅草屋都没有。”

“这就算盛世了?”

说到此处,朱允熥微微一笑,“朕也知道,天下亿兆黎民,不可能人人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神仙来了,也过不上那样的日子。”

“朕也不是故意让诸爱卿为难,可朕就是想问你们。国家有钱了,就是盛世吗?国家的钱,跟百姓有什么好干系?”

“税收的钱取之于民,不能用于民已是惭愧,还要因为收税多了,夸口什么盛世,说朕是尧舜之君?”

群臣纷纷低头,许多人已猜到,恐怕皇上今日要发作。

“你们没发现,今日早朝缺了谁吗?”朱允熥继续笑道,“刑部的尚书,大理寺的少卿都不在,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随后,不等有臣子说话,又接着说道,“前几日句容出了个案子,一个权贵子弟奸污了一名女子。这女子去告状,县令不但不伸张正义,反而判是通奸!”

“哈,好一个鱼目混珠的糊涂案。”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案,天下总是有恶人嘛,恶人总是要为非作歹挑战王法的。”

“可你们知道吗?朕派了刑部的去公审之后,句容县多少人?”说着,朱允熥的语气骤然加大,“多少人去衙门里,请钦差大老爷为他们主持公道!”

“朕眼皮子底下一个县城,三班衙役连轴转接待那些告状的百姓竟然接待不过来。衙门里数十个书办,写状纸写到脱力!”

“桩桩件件,要么是蒙受不公,要么是官员不作为,要么是欲加之罪。”

“句容可就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呀,句容都这样,那些朕离着十万八千里的地方,什么样?”

“税收源自于民,国库充足当念民恩。”

“可百姓缴税纳粮了,还求告无门,这是何道理?”

岁月神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呆萌财迷少女的逆袭之路
呆萌财迷少女的逆袭之路
关于呆萌财迷少女的逆袭之路:缪瑶,一个外表看似普通的女学生,内心却藏着对财富的炽热渴望,还深谙扮猪吃虎的处世之道,在校园里默默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当她与逗比又骚气的陶宇成为同桌,
江湖人称坤哥
那年天仙八岁,我带着她卖军火
那年天仙八岁,我带着她卖军火
关于那年天仙八岁,我带着她卖军火:林寒穿越到92年的沪上,父亲是崇明岛首富。本以为能过一把欺男霸女,纨绔子弟富二代的瘾,然而开局父亲欠债三千万。债主中有银行,有工人,有机关单位,还有混混。然而,他在这
忘鹤幽依
桃源傻医
桃源傻医
远离喧闹的城市后,李风在大山里种植百亩药草地,研究各种草药。他在村里开家医馆,帮助村民们治病,闲暇时顺带揍揍村霸。炼丹针灸,各种失传的古老医术,在李风手中一一现世,震撼全球。他立誓,要让中医崛起,遍布
佚名
摄政王的妾室跑路了
摄政王的妾室跑路了
她是姜府庶女,却长的过于好看,被父母当作物件,送给了当今摄政王。他说:“送上门的都不值钱,你充其量只是一个玩物。”后来她远走王府,有了自己的夫君跟孩子。他恶狠狠的想,抢也要把你抢过来。你是我的,孩子也
繁华锦世
追妻秘籍:求爱甜蜜伪装
追妻秘籍:求爱甜蜜伪装
为了钓媳妇伪装破产的传媒大佬燕辞终于得手啦!!!!!!!!!!!!!!!!!!!!!
尘神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