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了个BUG却变成核心玩法

第48章 顾头不顾腚(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8章 顾头不顾腚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48章顾头不顾腚

在这游戏中诸葛玄本来也没什么军事才能,更何况此时的豫章根本没有多少兵力,最要命的是,此时袁术名义上还是诸葛玄的上级……

一层层的debuff给叠起来,这仗能打赢才有鬼了!

即便陈听泉已经用上了三个卧龙策,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卧龙策显然还是需要一些基本条件的,双方的实力差距不能太悬殊。

回合结束,游戏画面上弹出了一个新的界面,用于总结这个回合的大事件。

【189年夏】

【洛阳-董卓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徐州-陶谦平定黄巾叛乱,成为徐州刺史。】

【平原-刘备晋升为高唐县令。】

【陈留-曹操号召天下群雄讨伐董卓。】

【豫章-袁术大军压境,豫章不战而降。】

这个界面的前半部分总结了各个城池中发生的大事件,都是用特定图标显示的,鼠标移上去就能看到具体的描述。

而在界面的后半部分,则是跟玩家直接相关的内容。

【你发动了卧龙策『空城』!】

【因为豫章不战而降,『空城』未生效!】

【你发动了卧龙策『舌战』!】

【袁术对你的仇恨值过高,『舌战』生效概率为26!】

【『舌战』未生效!】

【伱被袁术擒获了!】

【你作为『天命人』被袁术杀死了!游戏失败!】

陈听泉看着戛然而止的游戏画面,一时间表情有些呆滞。

这就结束了?

我堂堂卧龙,八岁就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这特么也太早了点吧!

这袁术也真是个活崽种,竟然连八岁小孩都不放过,你还是个人吗?

弹幕都笑晕了,这神展开确实是大家完全没想到的。

“八岁卧龙还未出山就夭折,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死因:哎袁术怎么往南边来了?”

“这游戏不按套路出牌啊!”

“袁术还识破了空城计?好家伙,袁术>司马懿!”

“空城计也就骗一骗司马懿这种心眼多的,遇到袁术这种直肠子直接没用了,很好,这很合理!”

弹幕很开心,但作为当事人的陈听泉就一点都不开心了!

他眉头紧锁,开始认真地思考起这游戏的玩法。

很显然,他把这游戏给想得太简单了!

在游戏的最开始就已经明确告诉玩家了,这并不是那种模拟历史类的策略类游戏,它叫《天命卧龙传》,本身玩法就跟一般的策略类游戏不同,所以并不能用策略类游戏的常规思路来看待。

而且它的背景故事也说了,这游戏的核心设定是『天命人』与『妖魔』。

妖魔会不计一切代价地杀死天命人刘备和诸葛亮,而玩家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

“好,宝友们我懂了,第一局这么快就寄了主要是因为我没有搞清楚这游戏的玩法,我不该浪费第一回合的时间去搞什么屯田的,那玩意屁用没有。

“这游戏的初期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活着!

“这次绝对没问题了!”

陈听泉抖擞精神,重新开始了游戏。

这次,他开始尝试新的玩法,那就是尽可能地『苟住』!

陈听泉发现,他此时控制的诸葛亮是可以在各个城池自由移动的,但很显然并不是以武将带兵打仗的身份移动,而是以普通的旅客或者商贾的身份移动。

如此一来就简单了:惹不起来躲不起吗?

青衫取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熟男俗女
熟男俗女
二嫁蒋厅南,秦阮从名媛弃妇摇身一变,成了全京北城最尊贵的蒋太太。可她忘了……猎人在捕猎时,往往会以猎物的方式出现。(这是一个蓄谋已久的故事,特意声明一下,文中男主的私生子是收养的,身份后期会揭晓。)
闲鱼不咸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君逍遥拜玉儿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君逍遥拜玉儿
【不废柴,不舔狗,天骄争霸暴爽无敌流】君逍遥穿越玄幻世界,成为荒古世家神子,拥有无敌背景,惊世天赋,更得到签到系统,开局签到一具大成荒古圣体。在泰岳古碑签到,获得六星奖励,神象镇狱劲!在十岁宴上签到,
J神
出阳神
出阳神
若人犯五千恶,为五狱鬼。犯六千恶,为二十八狱囚。鬼有洞天六宫。道存七千章符。人养三万六千神!这个世界,鬼不做鬼,人不当人。地狱已空,人间如狱。
罗樵森
重生90年,带着妻儿逆袭人生
重生90年,带着妻儿逆袭人生
上一世,王谦为了摆脱农村这个囚笼,不惜抛家弃子,十年未归。然而往后余生,他却活在无尽的悔恨与痛苦之中。他离家出走的这十年间,他爸妈因为没钱治病,活活拖到死;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从此远走他乡,但
慕月
三年为奴复仇之路燃爆帝都
三年为奴复仇之路燃爆帝都
关于三年为奴复仇之路燃爆帝都:在繁华喧嚣的京城,户部侍郎顾家的嫡女顾念之,曾是备受宠爱的掌上明珠。她聪慧过人,诗词歌赋、女红刺绣无一不精,生活充满了明媚与欢乐。然而,命运的阴霾骤然降临。顾念之和她的母
凡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