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00章 朱桓
准备等吴军渡河到一半时发起进攻,然而看到朱桓亲自断后,魏军却不敢出动。
当时全琮是全军统帅,孙权又派偏将军胡综来传达诏命,参与军事指挥。全琮因大军出动却没有收获,
商议之后,打算部署指挥众将袭击魏国城池。朱桓素来高傲,耻于受二人指挥,于是前去见全琮,
追问为什么要临时出兵。朱桓激动发怒,与全琮相互争论。全琮想为自己开解,就说是胡综的意思。
朱桓听了更加恼怒,回到大营就派人去叫胡综。胡综到了营门,朱桓出去迎接,打算对胡综动手。
有人从营帐旁边的偏门跑出去,告诉胡综让他回去。朱桓出了营门,没看到胡综,知道是左右侍卫所为,
当即砍杀了向胡综报信的人。手下佐军前来劝谏,朱桓又把佐军也杀了。朱桓声称自己狂病发作,
回到建业(今江苏南京)治病。孙权爱惜朱桓的功劳和才能,才没有对他治罪,下令让他的儿子朱异代为统领部下,
又派医官前去给他看病,几个月后将他送回濡须中洲。孙权亲自为朱桓置酒送行,希望他早日病愈康复,
再统率兵马以图伐魏。朱桓感念于心,表示愿当重任,为国分忧。
朱桓轻财重义,他记性很好,和别人见一面几十年都不会忘记,他部下有上万将士,朱桓连他们的妻子儿女都认识。
朱桓爱护将士,又庇护他们的亲属,自己的俸禄和产业全都分给部下。后来朱桓病重,所有将士都为他感到担心。
东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朱桓病逝,终年六十二岁。部下将士及家属,无不哀痛追思。
朱桓家无余财,孙权特地赏赐食盐五千斛,用来为他办理丧事。朱桓死后,儿子朱异继承了他的爵位。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朱桓以勇敢刚烈而著名,生性高傲,耻居人下,每次临阵交战,
受到别人节制指挥而不能自由行动,他总是要怒气冲冲、激愤不已。但朱桓轻财重义,记性很好。
爱惜将士,家无余财,得到将士拥戴。他病逝后,部下将士及家属,无不哀痛追思。
东晋史学家孙盛评价:作为臣子而作威作福,于国于家都是祸患。朱桓这个人残忍嗜杀,
好比虎狼,君王尚且不能随意杀人,更何况他只是将相。俗话说,得到一个人却失去一个国家,孙权纵容朱桓犯罪,有损国家法度,得不偿失。
南宋学者张蛑[mou]评价:自古以来依靠长江天险的人,屯兵占据险要,但能够击败敌人取得胜利,
多数在长江北岸。因此吕蒙修筑濡须坞,而朱桓以偏将的身份却能击退曹仁的大军,诸葛恪修筑东兴大堤,
而丁奉以区区三千兵马,能击败胡遵七万人。转弱为强,是形势使然。
南宋学者章如愚评价:像程普、黄盖、甘宁、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贺齐、凌统、全琮、
吕范这些人,都是智谋足以统率军队,勇武足以击败敌人,没有一个人是不称职的。
宋末元初学者郝经评价:朱治、吕范因劳苦功高被重用,朱然、朱桓胆略勇武著称,他们几人都隐约有古代大将的风度。
三国时期,东吴将军朱桓得到一个婢女。每天夜里睡下后,婢女的头就飞走了,有时从狗洞中进出,
有时从天窗中进出,飞翔时用耳朵当翅膀。天快亮了,头又飞回来与身体复合。这样的情况发生多次,
睡在旁边的人觉得奇怪,有天晚上就点了灯去查看,发现婢女身体还在,头却没了,体温稍低,
呼吸也正常,于是就用被子把她的身体盖住。等到次日一早,她的头回来了。碍于被子遮住了身体,
不能和身体复合,两三次都掉在地上。那头非常忧愁,呼吸也变得很急促,看起来好像快要死了。
于是,旁边的人就拿开被子。头又飞起来,连接在脖子上。过了一会儿,她就气息平和了。
朱桓认为这个婢女是妖怪,感到害怕,不敢再收留她,赶紧打发她离开。后来朱桓打听了一下,
才知道这是她的天性。当时,参与南征的大将也常常掳获落头氏的人民。曾经有人用铜盘去盖住了头飞走后的身体,头飞回来后没办法挤进铜盘里面。结果,这人就死了。
孙权在建业为朱桓送行时,朱桓忽然端起酒杯对孙权说:“臣就要离开陛下远去了,如果能摸一下陛下的胡须,
臣此生就没有遗憾了。”孙权听了,微微地倚着案几把头伸了出去,朱桓上前捋须感叹说:
“臣今天可以说是捋到虎须了!”孙权大笑。后来,人们用“捋虎须”比喻冒犯那些厉害的人。
曹操曾率领大军沿着濡须口这条行军路线,被称为“四越巢湖”。这意味着他跨越了巢湖地区四次,
采取这样的策略来进攻东吴。这条水道不仅提供了便捷的军事通道,还为曹操提供了策略上的优势,使他能够灵活机动,随时改变进攻方向。
濡须口因此成为曹操与孙权交战的战略关键点,两军在这一水域展开激烈的对抗,争夺着这片战略要地。
这里的水道纵深而曲折,使得军队在其间行进不便,战场地势复杂,为曹魏与东吴的军事对峙增添了不少波折和变数。
为了加强对这一战略要地的防守,吴国在坞口北部的濡须山下修建了濡须城,使得防线更为坚固。
濡须口外的江心处有一座岛屿,被称为“中洲”。这个岛屿形成于江水泥沙的积聚,位置恰好在濡须口的江心。吴国在这座岛上安置了守军的妻儿老小,人数达到万余人。
中洲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居住区域,也是吴国军队的家属安置点。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助于维护守军的家庭安定,同时也是对这一战略要地的额外防护,确保濡须口的防线更加严密。
整个濡须口地区呈现出坚实的军事防线,通过巩固的城墙、木栅和岛屿的布置,吴国在这一区域展现了他们对于军事布局的深思熟虑。
这样的军事建设使得吴军能够更好地应对曹魏的进攻,并保卫这一战略要地的安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