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06章 全面开花
接着的几天,吴火狮和林葆诚为了华光制衣的厂址而奔走。
选址不用费劲,最合适的就是台北县板桥和三重这两个地方,国府早就圈定这两块境内的大片农地将转工业用地开发。
三重的东侧挨着淡水河,将来方便货物走水路,因而地价稍贵,每坪的价格100台币,比高雄港口区的150台币低,但比台中、台南靠近铁路的地块贵将近一倍。
尽管价格不便宜,尽管三重稍远离淡水河的地块能便宜一半,但冼耀文直接圈定了濒临淡水河的狭长一条,一遍遍跑生管会,土地申请从30万坪这个数字开始,一遍遍被打回来,数字越改越小,到了5万坪这个数字终于有得谈了。
针对5万坪的地块,冼耀文给生管会画了五年工人超2万,十年超5万的大饼,这才打动了生管会的大boss尹仲容,一次支付了500万的土地款,生管会轰轰烈烈的征地行动开始。
5万坪差不多就是17甲稍稍超出,官方的补偿标准是最好的水田5000台币/甲,一般的补偿3000台币,旱田和山坡地最高3000台币/甲,但一般只能评估到1500台币/甲。
板桥和三重是例外,因为被规划成工业区,需要大面积征地,有地农民很可能成为无地农民,相对补偿给的比较高,最高8000台币/甲。
但这个补偿和农民的关系不大,华光制衣5万坪的地块圈定范围后,范围内的地块就开始高换手,有人用最低的补偿标准从农民手里收地,然后以最高标准从生管会拿补偿,从中赚取差价。
17甲的地块居然能吃出逾10万台币的利润,超过了土地的补偿差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皆因聪明人采取了分期补偿和土地置换的高招,给了第一期,后面几期何时给或给不给待定,土地置换不仅孬地换好地,且面积还会缩水。
不得不说,吃相是一等难看。
当然,千来千去的再难看又能难看到哪,无非是“最后一根稻草”的原因显得难看,500万除以17甲等于毛30万台币,当冼耀文去争取并不存在的“三通一平”,得到的回复只有税务优惠政策,其他自己想办法。
感情收了30万,一分都不带回馈企业,真有教养,吃得干干净净,碗都不用洗。
受此感染,冼耀文也决定采取不浪费的原则,5万坪中的5000坪作为华光制衣的厂址用地,其他45万坪转售给太子营建,售价500万台币,也就是说华光制衣一分钱不花,白捡了5000坪土地。
他和吴火狮签了一份抽屉协议,未来45万坪土地产生的收益,华光制衣分润20,吴火狮占一半,协议期限20年。
没辙,米歇尔是人精,周孝赟是人精加大舅哥,借了中华制衣的名头做事,不留下足够的好处,他容易被生吞活剥。
这么一来,太子营建的2000万台币初始资金又少去500万,除掉之前的开销,已经不足1500万。
转眼进入五月中旬,太子企业机构基本完成,业务如火如荼地展开。
太子资本投资了明星化工股分,投入资金160万,占股32。
明星化工股份主打产品是明星花露水,前身为大陆的上市企业明星香水肥皂厂,1949年厂二代周文玑带着配方辗转香港抵达台北,与早先到台北市设立分公司的人重启征程。
对弗朗西斯卡拍板的这笔投资,冼耀文给予肯定,周文玑虽是女人,但能力不俗,能将明星香水肥皂厂做上市,又能更上层楼,提高明星花露水的名气,相信她在台湾也能取得成功。
若不是大笔资产无法带到台湾,太子资本根本捞不到投资的机会。
太子贸易的第一笔贸易1000吨蓬莱米,已经发往东洋。
这笔贸易不走神户“特别免税通道”,正常报关入境,利润非常低,但只有一半资金会返回台北,另外一半拆借给东亚商会,在冲绳换成货物运到韩国变现,然后在韩国换成货物,运至香港变现,资金回流到太子企业(美国)掌握的离岸户头。
一笔资金在四家公司流转,直接产生三笔利润。
第二笔贸易竹编、草帽等手工艺品和煤炭也已经在装船,前者发往以越南为主的东南亚、美国,东南亚交由龙学美对接,美国借金季贸易的客户渠道变现;后者发往香港,账面上做几笔虚假交易,实际转售给内地。
太子贸易给内地发了一份商函,询问是否可代为采购朝鲜的无烟煤。
同时,也给万邦公司发了一份商函,协商夹带运输事宜。
万邦的货轮为客户运货,不是每次都能用完货轮的载重吨,边边角角塞几十吨水泥绝对没问题,这个运力太子贸易看上了,正好可以压低运输成本。
以台湾的由头从西方进口高标号水泥,然后硬碰台湾的进口限额,按照给的额度部分水泥进入台湾,不给额度的部分,总不能扔到海里,只好便宜行事,拉到香港便宜卖了。
至于幕后买家是谁,台湾方面最好别过问,不给额度就算了,再唧唧歪歪,难免有欺人太甚的嫌疑。
太子贸易一心向党国,却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咋地,还不能展开自救?
东亚商会走了盟总的路子,拿到10万吨硫酸铵的出口额度,匀了5万吨给太子化工,正为这批化肥怎么落地而头疼。
盟总批的条子,自然是要求遵守美援大框架,客户只能是韩国和台湾,而价格是50美元/吨,低于国际市场价80美元/吨。
东洋在战争中失去了九成的货轮,前面一些年盟总不允许东洋大规模造船,东洋对外出口运输只能依赖外国货轮,海运业友商之间形成了默契,承揽东洋的运输业务一律要高价,从东洋运化肥至台湾,货运成本差不多10美元/吨。
太子化工从金季物流借运力以万邦的名义承揽运输,表面收高价,暗地里进行返点,在保证万邦拿到合理利润的前提下,货运成本可以压至3美元/吨。
即太子化工将化肥拉到台湾的成本是53美元/吨,假如以台币结算,台湾方面非常乐意按65美元/吨的价格吃下,现在的问题是,太子化工想部分以美元结算,并对台币的75汇率表示不满,正僵持着在打嘴炮。
其实冼耀文对台币结算和汇率都没意见,嘴炮就是为了打而打,一开始太好说话,并不能等来台湾方面的投桃报李,只会是“这个好欺负,下次还欺负它”,人之常情,没有谁有软柿子不捏,偏偏去碰硬石头,老实人只有吃不完的亏。
太子化工不做老实人,也不做刺头,不给国府面子,但会给某个具体的官员面子,即亲官员远政府,嘴炮打着,等待一个有担当的官员站出来。
这个时间节点还未到,因为截至目前尚未有人找冼耀文聊这个事。
冼耀文不急,谈崩了也没事,大不了亏点运费,将化肥拉到西德去,是出口西德也好,还是借给西德出口荷兰、法国、意大利也罢,能换回钱就行。
着眼整个世界的化肥贸易,局面有点乱,就像西德的化肥产能远远没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产量自用尚显不足,但盟军既限制西德的产能恢复,也不许西德境内保持太大的化肥总量,原因是化肥和炸药只隔着一层纸。
于是,搞笑的画面出现,西德既对外出口化肥,也引进相同的化肥,就像硫酸铵,西德在出口,也从荷兰进口。
当然,除了规避盟军的限制,也不无试探贸易往来和打通贸易通道的可能,毕竟欧盟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历经了数十年的磨合。
对欧洲国家而言,现在的头号假想敌是苏联,但美国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抱团取暖是一条绝好的路子,不过首先要坐以待对手毙,为美国主导的去殖民化无声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