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70年代

第二十章 吃冰棍和照相(4/5)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二十章 吃冰棍和照相

然后张兴明就递给姥姥吃,姥姥摇头不要,张兴明就不干,非得让她吃,姥姥笑着咬了一口,张兴明自己再咬一口,就递到姥姥手上,说:“太凉了,不好吃,牙疼,姥你吃吧。”

哥哥捧着冰棍吸吮着,眼睛随着张兴明和姥姥递来递去的冰棍晃动着。

最后这根冰棍,张兴明咬了两小口,姥姥吃了点,剩下的还是哥哥给吃了。

边上就有谁家的媳妇说好话:“哎呀婶儿,这是张老三的孩子吧,真懂事啊,一看就孝心。”姥姥就笑,说:“嗯,这个二的从小就懂事,可精了。”哥哥听了就不乐意,拿白眼球剜人家。

吃过了冰棍,在河里洗了手,姥姥领着哥俩进了柳树下头一家的院子。这是老钟家老大的院子。

这个时候,他们家就是砖瓦房了,红砖勾着缝,基台拿水泥抹的水平的,大玻璃窗,窗框上刷着蓝色的油漆。

墙的下半截用水泥抹了一米多高的墙围子,上面用盘子碗的碎片镶着花形的图案。(那时候农村盖房子,先用石头垒个基台,高出地面一米半米的,然后在上面再起房子,这是为了防止水灌进屋里,也防潮)

瓦是东北的大方瓦,小队里就有制瓦机,基本上就闲在那里,一直到几年以后,村里盖砖房的多了,才专门有人天天打瓦来卖,收入是小队的,可是也没几个人见着这钱。

屋里墙面上刮着白灰,在这年头的农村这就是相当豪华的墙面装修了,雪白雪白的,和所有村民家里的黄墙黑顶一屋子报纸比起来,相当的有逼格。

墙上挂着几个玻璃像框,里面放着几十张他们家人的照片。这年头可能有些人一辈子也没照过像呢,一张就八毛一块的,没几个人舍得。

要知道大部分人家这时候一年也挣不来十块钱现金。

钟老大是队长,他家也就是小队办公的地方,屋里不少人,抽着烟喝着茶,闹哄哄的。

姥姥领着哥俩进了屋,就有人站起来招呼:“来了婶儿,嘎哈呀,有事啊?”

姥姥就指着哥俩说:“给孩子照张像。”边上有人就说:“张婶阔呀,这女儿在城里,和咱不一样了呀。”姥姥就说:“阔什么阔,再阔有你们阔?这是他爸上次来留了几块钱,让给孩照一张。”

有人就议论:“现在城里他们一个月有三十多块钱了吧?进厂里当工人就是比咱地里刨整的多些。”

“多啥呀?吃都吃不饱,啥都得买,啥都要票还啥都没有的,那点钱光吃饭都不够,一年到头连个假都没有。

他家老二原来不也在厂里吗?后尾不是托人回来了,还是咱种地踏实点,能吃饱不是。他家老大是死的早,要不然肯定也得回来。

唉我记着他刚复员那哈儿,不也回来了吗?咋后尾又弄城里上班去了呢?”

“他家老头不待见他呗,啥也不给,住的地方都没有,不回城去哪?那头不是给分房子嘛。”

“拉倒吧,那分的啥玩艺儿,没有个灶屋大,让俺去俺都不去,那是没办法了呗。”

“也是,这年头,能混的差不临的谁进城啊,就名好听,那玩艺儿又不顶饭。”

“行了行了,别白话人家那点事了,各人有各人福。这事到底咋整?到底能商量个准信不?那头催我好几回了。”钟老大打断了几个人的议论,把话扯到他们的正事上。

“咋整?你说咋整就咋整呗,能咋整?咋整我都没意见,听你的,你就说咋整吧。”

钟老大点根烟,偏着身子对屋外头喊:“小光,小光子。”“哎,哎。”跟过来一个二十几岁的男的,张兴明也不认识。

钟老大指指张兴明哥俩,说:“去后屋,给张婶家孩子照两张像。”“哎。”小光子点头答应了,对姥姥说:“来婶,来这屋,我给你照。”

姥姥拉着张兴明哥俩跟着他往后走,钟老大在屋里喊:“收五毛哦,别整八毛一块的,张婶不是外人。”张兴明撇了撇嘴。

那时候的照像馆里的相机是那种巨大的箱式,前面炮一样的镜头,后头一个木箱,底片是玻璃的,手工上到箱子后面,一张照片换一张底板。

摄影师在箱子后面,用一块黑布蒙住上半身调光,调好了,把镜头关了摸黑上好底板玻璃,钻出来,举着快门线:照了啊,预备,啪的闪个灯,全程照像的人被安排好位置姿势后一动不能动,一动就虚了。

老钟家这不是那种照像馆器材,是一台海欧120/4b,小队财产。这台机器算是当时国内比较先进的照像机了。

四四方方的机身,正前方两个竖向并排的镜头,一个取景,一个拍照。

这种相机是双反取景,取景器在相机正上方,照像的时候捧着相机对着被拍对像,低头从上往下看取景器。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双反取景的相机成像比单反成像好多了,可以做最大和最小景深成片,而且靠相机自重稳定机身,总比举着靠胳膊稳定来的容易。

但是特么双反相机实在太特么贵了,怎么咬牙也买不起。

哥俩在白墙前面站好,小光挎着相机摆弄,看他那笨拙的手法,张兴明差点冲过去教他。这么简单的操作,真是特么实在太笨了,不过,这玩艺儿在这个年代,也算是高科技了,又是这样一个封闭的乡下,只能理解了。

摆弄了半天,拍了两张,张兴明又拉着姥姥三个人照了一张,姥姥有点舍不得,不过最后还是同意了。

姥姥交了一块五毛钱,也没有固定的取像片日期,只说弄好了通知。出来的时候外边有二家也在等着照像,看来这生意还不错,看来拿照片也不用等很久。

胶片相机的冲洗有点麻烦,需要时间,另外,胶片相机必须一卷胶片拍完了才能冲洗,没有数码方便。

但是从效果来说,胶片总体要高于数码,你用胶片拍个山水,再用数码拍同样的山水,让你用上万像素的,照片出来你对比一下成像颜色和细腻度,那就不是一个等级。

拍胶片好烧钱哪。

还有,弄不了暗室学不会暗房技术,你还是玩数码好点。

照像的时候还遇到了张兴明五爷家的小姑。

这时候,小姑应该只有二十几岁不到三十,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很多,精神头也不是很足。

小姑看到姥姥领着张兴明和哥哥很热情,上来拉着说东说西的,姥姥就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她唠了一会儿。

这个小姑其实挺可怜的。

张兴明的太爷爷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是方园十几公里最大的地主,五爷家现在住的院子被堡里人称为老院。

老院是原来堡里最大的建筑,几进的大宅子,修着石砌门楼和围墙,那个时候,每天有人带枪站岗的。

在张兴明老家这里,老时候最出名的是胡子和绺子。

胡子和绺子都是土匪,或者叫山匪,后来说胡子绺子都是土匪,是一个意思,其实不是。

胡子是坐地匪,有寨子,就是有固定经营地址,而绺子是流动的,走到哪抢到哪,抢了就跑。还有跑单帮的,叫单搓,严格来讲并不属于匪,而是强盗。

胡子是有队伍组织的,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有四梁八柱管理体制,比较讲规矩,有十不抢,三十六誓,其实对乡里危害不大,更像是占山的武装组织。

小rb在东北几十年,最大的敌人就是这种组织,有史料记载的就有人三百万,枪一百八十万条。

胡子绺子都有道号,道上的名号,历史上有记载的胡子有忠义军,保国军,压东洋,战东洋,护乡军,先遣军,光复军,保安军,坐三省等等。

绺子的就更多了,草上飞,一股风,冰溜子,九头鸟,坐山雕,山豹子,坐地虎,活阎王,南霸天北霸天,举不胜举,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胡子和绺子是完全不同的。

胡子用的是组织名字,绺子用的是当家人的外号,或叫花名。

胡子里也有用当家人花名为组织名字的,比如老三省,老北风,就是相当有特色的两股胡子,老三省和老北风是两个大柜的外号。

宁溪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全民御兽:我的神兽有亿点强
全民御兽:我的神兽有亿点强
“同学们,我再强调一次,觉醒御兽天赋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的观想《御兽图录》中的图案。”“你们观想的图案越具体、越详细,觉醒的天赋等级就有可能越高!”“至于御兽天赋的重要性,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很清楚,
佚名
林阳王欣欣
林阳王欣欣
这天,接警中心接到一个电话:“如果我把风车国的最新版光刻机制造说明书拿回家,算犯法吗?”接线员以为是有人恶作剧,没有理会。但次日,大科院就收到一封神秘邮件,邮件的内容则是风车国新版光刻机详细的制造说明
湖月照影
结婚十年,妻女厌我,离婚后我炙手可热
结婚十年,妻女厌我,离婚后我炙手可热
结婚十年,颜心始终对叶轩冷漠如冰,甚至是他躺在手术台上命悬一线,她也没有过问半句。叶轩深爱着她,也坚信终有一天,他能把她的心捂热。但他等来的却是,她对另外一个男人的一往情深呵护备至。就连他一手带大的女
我爱吃龙虾
汉末暴君,我爹是董卓
汉末暴君,我爹是董卓
天下诸侯得知他来了,心中感慨,董贼不死,吾等皆不得生!士族门阀得知他来了,悲痛欲绝,董贼不死,生灵涂炭矣!他是暴君,天下士子无不想着生啖其肉!他是圣君,天下百姓无不心驰神往!他是战神,他是猛者,他是智
是大叔啊
野性总裁穿上娇夫马甲
野性总裁穿上娇夫马甲
她精心策划一场与男神的浪漫邂逅,精心布置房间,灯光昏黄暧昧,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可命运弄人,男神没等到,却让那位平日里高不可攀的腹黑大佬捷足先登。这位大佬,在人前总是雷厉风行,行事果断,浑身散发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