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06章
李清月摇了摇头 ,“ 今日周季童所为还不到要命的地步 , 至多就是遭到严惮 , 用周道务的贬官保他父子二人一命 , 对临川姑母来说已是万幸了 , 如何会因此怪我 。 何况 , 不是事事都能讲求人情的 。“
她扶着面前的护栏 , 眼中闪过了一缈幽光 ,“ 比起所谓的人情 , 我更希望能借着这契丹叛乱 , 让天下看到一出对照 “
是庞飞鸾和周道务在提防敌情上的对照 。
也是李敬业和周季童作为将门第三代子弟的对照 。
她需要这出对照的声名 , 将大唐境内的更多年轻子弟笼络在手中 。
阿娘以天后身份临朝 , 正在日益博取朝堂之上臣子的信任 , 以她负责推行的铨注法将更多有才之人自底层官员中选拔出来 , 甚至即将把改变推进到科举之上 。
但那些还未踏足官场的 , 却需要以另一种方式把握在手中 。
她此前希望通过对李敬业的改造树立起典范 , 终于在今日能到落成之时了 !
这大概就是两张包罗数代的网 , 正在以一种防不胜防的方式笼罩在朝野之间 ,
静静地等待收网之时 。
不过这等野心勃勃的谋算 , 在李清月顺大河乘舟折返长安之时 , 还是先被她下意识地抛在了脑后 。
越是接近河洛 、 关中 , 沿途所见受灾的情况也就越是严重 。
朝廷诏令各州难以维系民生的百姓前往外州逐食求活 , 便让黄河沿岸多有顺流而下蹇蹇前行的难民 , 希望能在它州寻到一处供给粮食的地方 。
可这大唐境内绝大部分的粮食亩产也不过只有如此而已 , 就算从遭灾的一州迁
移到他处 , 又当真能够寻到求生的机会吗
只能说 , 河南河北各州为了接应关中 、 山东以及江淮的难民 , 已经尽力在开仓放粮了 , 可此等杯水车薪之下 , 势必还有更多的人倒在半路上 。
当船行至济州河弯的时候 , 因河道渐窄水势愈急 , 不得不放缓了速度 , 便让李清月愈发清晰地看到了那一张张麻木的面容 , 正在朝着对谁来说都是未知的方向走去
“ 等等 , 拦住他 ! “
庞飞鹃刚听到公主喊出这句话来 , 便见前头的河岸边跳下去了
个人 。
天久不雨 , 就连黄河都比平日要浅得多 , 船上的船夫很快调拨船头 , 下网捞人 , 将这个已然饿得皮包骨头的老者给打捞了上来 。
但在看到对方面对旁人送来的饼子也岩然不动的神情时 , 李清月又忽然觉得 ,
她让人把他打捞上来的举动 , 或许不一定是对的 。
对方随后的动作 , 也只是木然地站了起来 , 不顾衣上还在落水的潮涨 , 便请求将他放下岸去 。
他没接过船上的馈赠 , 也没重新跳到河水之中 , 而是继续用一种仿佛苟延残喘的脚步往东而去 , 逐渐消失在了日暮的光影里 。
李清月明明很确定 , 自己早不是当年还对逐食惊愕不已的样子 , 依然被这样几近无声的一幕狠捶了一记胸膛 。
她不知道这个考者会否在远离了她的视线后重新跳入河中 , 给自己寻求一个解脱 , 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恰好遇到了一个落脚之地 , 但她很清楚 , 自己就算救得了这一个人 , 能保证泊沓封地内的百姓安然度日 , 能用自己这数年积淀救得了几万人 , 对于这波及百万户人口的旱灾 , 依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力感 。
除非 , 她能将变革覆盖到更深处 …
但在铜铁能用在改变生产力 、 制作打取水井的工具之前 , 又偏偏还需要用在制作对外戌防的武器之上 。
她很确定 , 在这样的天灾面前 , 契丹绝不会是唯一发起动乱的 。
已经蛭伏了七年之久的吐葛 , 必然会想要做这个趁火打劫之人 。
在很可能不会太远的战事面前 , 李清月已到喉呈口的很多话又不得不被吞咽了回去 。
这种两难的抉择 , 让李敬业这等神经有些大条的人都察觉到了李清月的情绪低沉 , 也相当乖觉地在此等高压之下保持了沉默 。
不过在途经洛阳获取补给后 , 他想了想还是出声安慰道 :“ 大将军 , 其实这个情况也没那么悲观 , 您看 , 连太子和太子妃都亲自来到洛阳施粥赈灾 , 安抚流民 , 确保其中没有偷工减料的情况了 , 可见朝廷对此事还是相当重视的 …“
“ 你这话还不如不说呢 ,“ 李素筠吐槽 ,“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 除了能用来对外表现一番太子的仁德之外 , 有什么其他的好处吗 7“
恐怕是没有的 。
就跟当年李治想要通过发行乾封泉宝来改变私铸恶钱的情况 , 分明是一样的 。
“ 行了 , 少说两句吧 。“ 李清月拍了拍自己的脸颊 , 努力挤出了个笑容 , “ 作为平乱凯旋之人 , 我们确实不该再有这等沮丧情绪的 ,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此次伤亡惨重吱 “
“ 我们并未让契丹得逞 , 祸乱边境 , 也算是为大唐今日局面带回了个好消息 , 怎能悲秋伤春 ! “
她也绝不能因沿途见闻 , 在回返中央之时还有一番软弱模样 。
至于太子和太子妃在洛阳的赈灾 …
虽然确实如素筠所说 , 乃是治标不治本的行动 , 但在百姓心中 , 这是大唐未来的天子亲自前来查看灾情 , 试图做出补救 , 也未尝不是在让一些人找回求生的信念 ,
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件好事 。
算起来 , 那太子妃还是个李清月曾经听过名字的人 , 正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
儿 。
显庆年间弘农杨氏便已想借助于荣国夫人的关系 , 将这个姑娘和太子敲定关系 , 只是被彼时的杨老夫人给拒绝了 。
但自乾封三年开始 , 荣国夫人的身体便时好时坏 。 为了让母亲有看到下一辈诞生的希望 , 再少一个离世之前的遗憾 , 武媚娘还是做出了决定 , 将这位杨姑娘许配给太子为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