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228(含28w营养液加更)
“ 但 … 但我等会否因此失势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太子您的处境啊 。“
李弘皱了皱眉 :“ 我又如何 7“
他此刻大略明白了面前之人的愚法 , 那便是阿娘要从天下士人中选出一批并不属于世家的子弟 , 在朝堂上组建出另外一支势力 , 和世家出身的官员分庭抗礼 。
糊名正是为了保证这场制举的取士公正 。
这其中或许有天后希望进一步增进自己的威势 , 获得更多的效忠拥趸之人的缘故 , 但怎么说呢一一
首先这听起来就是个讲求公道与实力的办法 。
其次 , 这些被遍选入流的官员绝不可能在三两年内就得到破格升迁 , 取代那些朝中重臣的地位 , 那么何来动刀到杨思正等人头上之说 。
偏偏杨思正等人脸上如丧考姗的神情无比真实 , 让李弘不知道 , 自己是不是还忽略掉了什么东西 。
杨思正极力平复下语气解释道 :“ 不怪太子仍觉无碍 , 实是您幼年便不忍见楚子商臣之事 , 也自然不愿相信 , 父子母子之间的亲缘关系也并非牢不可破 。“
「 可天后摄政临朝 、 把持朝纲明明是天皇陛下的权宜之计 , 今日天后越权的一步步举动 , 却分明是在效仿北魏灵太后旧事咪 。“
李弘眉头一竖 :“ 谁允许你如此说话的 ! “
杨思正半步不退 :“ 臣说的是实话而已 , 也正为太子着想 , 何必有所顾忌 ! 宣武灵太后先造申诉车 , 以接受投诉冤情 , 和天后的铜医上书何其相似 , 她后在朝堂上亲自策试察举孝廉 、 考校官员计吏 , 和天后先插手铨选后插手科举同样类同 。“
「 可那位宣武灵太后先扶持北魏孝明帝即位 , 孝明帝年幼失权 , 秘召尔朱荣入京 , 事泄暴毙 , 恐为其母所杀 , 灵太后又诈称公主为皇子 , 扶持元姑娘登基 , 再换幼主元钊为帝 , 以致河阴之变 , 北魏王朝崩塌 。 那么今日的摄政天后 , 安知不会重蹈灵太后覆辙 。“
李弘又惊又怒的神情还未来得及变成怒斥杨思正的话 , 就听他的下一句话已迎面而来 :“ 太子也莫要忘了 , 上一个只在宫中称为二圣的 , 还有废长立幼之举呢 。 您只当这科举糊名改变是意在广揽贤才 , 恐怕要吃大亏的 ! “
李弘的动作凝固在了当场 。
杨思正的这一番话 , 不像是他能说出的 , 但无论是不是由其他属臣所教授 , 在其激愤的语气之中 , 都像是一记重锤础在了他的心头 。
吃大亏吗 …
若是在几年前 , 他完全不需要担心这样的问题 。
父亲曾经亲口和他说过 , 他不希望李唐皇室变更继承人的传统继续出现在这一代了 。 之前的太子李忠是他没有彻底掌握权势的时候被迫立的 , 可以不算 , 但李弘之于李治 , 就如同李承乾之于李世民 , 是毫无疑问的继承人首选 , 后面的两个弟弟在他不曾犯错的情况下 , 绝不可能越过他去 。
正是这份 “ 保证 “, 让李弘少掉了很多担忧 。
可这几年间他年岁淀长 , 却发觉很多事情日益脱离了他的掌控 。
他曾经带着东宫属臣修编 《 瑶山玉彩 》, 得到了阿耶的夸奖 , 他的弟弟李贤却是无比天资聪颖 , 在当个富贵闲人之余 , 还带着伴读一起修编起了 《 后汉书 》。
若将这两者放在一起 , 谁都能看出高下之分 。
他在洛阳主持赈灾 , 可洛阳元氏不忘为天后扬名 , 让他至多在其中算一半的效力 , 李贤却跟随母亲前往雍州办事 , 又在还朝后于其属臣的助力下写出了一份相当合格的文书 。
就连年少的李旭轮也在今年年初得到了天皇天后的单独指派 , 在属臣裴炎的陪同下在外巡查 。
他的同母所出姐妹就更不用说了 。
太平如此年幼也在河北道体察民情 。
而和他年龄最是相近的安定 …
若非她没有问鼎帝位的资格 , 只怕早已变成了对他而言的心腹大患 。
杨思正的这句警告其实一点也没错 , 倘若阿耶对他仍有偏袒之举 , 阿娘却已跟他日渐疏远 , 也有了更进一步越权摄政的计划 , 这出糊名取士大有可
能就是在剥夺他这位太子身边的助力 , 也终将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
而他如今早已不敢如当年一般笃定于获取到安定的支持 , 也就更加不能失去这些围拢在他身边的助力 。
太子妃曾经跟他说过的 , 她登门造访过安定 , 却并未得到多少亲厚的待遇 。
一想到这里 , 他便不由颓然后撒 , 也失去了方才质疑杨思正 、 觉得他不该将母亲和胡太后相比的出口果决 。
这科举糊名若是有悖于他的利益 , 当然得将其取缔 !
好在 , 现在还在刚刚提出的时候 , 没有将消息完全传遍四海 , 应当有这个机会 , 在朝堂上将其驳斥下去 。
可一想到即将对上的是自己的母亲 , 哪怕心知这出辩驳应当能让他借此博得臣子的忠心 , 李弘也觉自己心中打鼓得厉害 。
更让他心中没底的是 …
“ 我要用什么理由来劝阻呢 7“
若是仅仅站在他自己最开始理解的角度 , 他并不觉得这其中有任何一点不妥 。
他在弘文馆神文馆中有着斐然的地位 , 也能清楚地看到 , 这些拥有最为顶尖师资力量的地方 , 也在同时有着划分严明的招生标准 。
寒门子弟若要论起接受教育的条件 , 根本不可能和世家贵家出身的子弟相提并论 。
糊名与否 , 难道会很影响到最终取士的结果吗
非要说的话 , 这些世家出身参与科举的人 , 若是连那些条件远逊色于他们的寒士都比不过 , 那他们可能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能力了 。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
哪怕李弘觉得杨思正所说的顾虑和后续影响确有道理 , 也不能将这等理由放在朝堂上说出来 。
他得有一个更加妥当的理由来反对糊名 。
戴至德的脸上闪过了一缕笑意 。
太子能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 简直再好也不过了 。 这已足够证明 , 他已彻底站在了他们的这一方 , 只是 , 还需要一个用来领袖朝臣上书驳斥的理由罢了 。
他从容回道 :“ 若是有人平日才高八斗 , 只是在应策临场表现不佳 , 有此科举糊名之举 , 岂不是要将其直接淘汰下去 又倘若有人只擅北方时务 , 不通南方之事 , 又恰好遥上了不擅长的题目 , 阅卷官员不知其籍贯南北 , 只会当其无能 。“
“ 这便是糊名制的问题 。 将一人之评判全然取决于一场看似公道的策论 , 实在有些荒唐 。
李弘捕唇 , 总觉这话里怎么听都还有些古怪 , 可乍一听又真有些个道理 , 便问道 :“ 那如戴尚书所言 , 该当如何 7“
戴至德摸了摸胡须 , 气定神闲地答道 :“ 太子大可提出 , 在寻常阅卷之余再添一项流程 , 便是令参与制举的士人上呈往日文集 , 名为行卷 , 以行卷和正卷两厢映照取士 。“od
“ 如此一来 , 既不必担心士人前途被决断于一场考核 , 又能因太子提出了这项决策而博取士人之心 , 岂不是要比天后这糊名之策更为切合时宜吗 7“
“ 行卷吗 …“ 李弘喃喃自语 ,“ 也对 , 若是有才学之士 , 早该有诗文传唱于世 ,
在上交行卷后也该被考官额外记住 , 不怕被埋没于世 。“
他有些感激地朝着提出解决之道的戴至德看去 :“ 就照戴尚书所说吧 ! “
在明日的朝堂之上 , 他便作为这些臣子的领袖 , 提出反对的愚法 。
只是不知是不是得算心有余悸 , 他又朝着杨思正问道 :“ 安定身在何处 7“
杨思正想了想 , 回道 :“ 我方才来东宫前还撞见过她 , 可能去了天后那里 7“
李弘垂落在身侧的那只手微不可见地抖了一下 :“ 她不是应该不在长安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