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二十年,封神台前斩姜子牙

第173章 你的道是一枚金钱(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73章 你的道是一枚金钱

不管商王如何知道这一切,但这一次提醒,是巨大的恩情。

这是助他逆天改命,躲过封神榜的再造之恩,恩同圣人师尊。

帝辛知道赵公明已经想明白,并且道心重新稳固,于是淡然一笑,道:

“道友客气了。”

赵公明哈哈一笑,道:“大恩不言谢,贫道日后定重谢。”

这份因果,现在无以为报,只有等到过了这道死兆后,才是他报偿因果之时。

他抱拳一礼。

一礼作罢。

他也不再拖泥带水,转身离开了御书房。

在他离开御书房的瞬间,他就已经忘记了封神榜上有他真名一事。

但帝辛的提醒,他却记得清清楚楚。

赵公明用最快速度回到了金鳌岛,找到了多宝道人。

多宝道人见到赵公明回来,还有些奇怪,道:“赵师弟为何这么快就回来了?”

“你已经寻找到机缘了?”

他一脸惊讶。

仙人寻找机缘,几百年都是常有之事。

赵师弟怎么才几日就回来了?

难道这么他快就找到机缘了?

赵公明向多宝道人一礼,道:

“见过大师兄,师弟想向大师兄借一千件先天灵宝。”

“以解命悬一线之危。”

多宝道人:???

……

金鸡岭城后,不管是阐教还是西方教,都需要重新安排他们的计划。

更何况两教已经下定决定,要把整个成汤灭绝。

不是改朝换代,而是把成汤所有人族灭绝。

如此大计,岂能没有准备的时间?

因此,帝辛八年的最后一个月,毫无波澜地度过。

时间很快就又过去三月。

帝辛九年,三月初,春。

在所有成汤神灵的加班加点下,帝畿的医馆完全落成。

第一批进入医馆学习的医者,已经入驻医馆。

同时,数月来,成汤的读书人也越来越多。

读书人越多,掌握浩然正气的人也就越多。

读书人越多,可以去修习医道的人也就越多。

随着读书人和医者越来越多,成汤国运也在不断的增长。

这一日。

朝会。

九间殿。

比干执朝笏上奏,道:“大王,户部接各地上报,帝畿之地,又多三位大儒。”

“如今,成汤已经有十八名大儒,十万秀才。”

满朝文武全都是神色一喜,纷纷称赞亚相比干教化有功。

修习儒道,成为读书人只是第一步,基本上能识文断字,能研读四书五经,就可以。

但再往上,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却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才可以。

儒道立道到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

能有十万秀才,可以说已经是超出满朝文武的预料。

在大王写出千字文,四书五经,立儒道之前。

这朝堂之上,都有不少大字不识一个的官员。

官员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是民间。

若不是浩然正气与儒道相辅相成,绝不可能这么快就有十万秀才。

帝辛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王叔教化有功。”

成汤子民只要学会千字文,就会拥有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会让成汤子民更愿意去读书,并且提升成汤子民的学习能力。

而读书越多,浩然正气也就越多。

如此相辅相成,这才能在短时间内造就这些大儒与秀才。

这离帝辛想要的全民教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但现在这个成果,他还是很满意。

这当中除了儒道和浩然正气的相辅相成以外,更有比干的功劳。

大唐风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克系执法官
克系执法官
污秽的野兽垂以蜜饵,引诱驯良的灵魂堕入深渊……承载万重信仰的旧日支配者的漠视下,唯有执法官在清算一切……
机智的黄瓜
我的抗战有空间
我的抗战有空间
关于我的抗战有空间:参加一次军方均试验后的特战队长孙义成,莫名穿越回1938年的冀南,利用脑部量子芯片形成的空间,大肆收割各种物资,将包括RMY等的大量物资收归己用,武装手下,扩充军队,无情地消灭侵略者。同时也利用各种物资暗地里帮助自己人,为自己人的军队创建空军、炮兵部队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零山人
家父吕奉先
家父吕奉先
吕逸穿越了,乱入东汉末年。开局中平元年的并州。这一年灵帝还健在,始终坚持祸乱朝政。这一年,黄巾之乱刚起,大贤良师张角病死。这一年,刘老板刚开始找合伙人,桃园结义如火如荼。何进还没进京,董卓还在西北开荒,丁原还没当上并州刺史,貂蝉还不满十岁...所以哪怕他是吕布的儿子,也还来得及。首先第一步,我不能死!
一世浮生若梦
我死当天,顾总和白月光订婚了
我死当天,顾总和白月光订婚了
结婚两年,他为了白月光疯狂的报复她全家。父亲入狱身亡,母亲脑梗重度昏迷,残疾弟弟被送精神病院,而自己被他灌了半瓶的避孕药,无法生育。顾家更是想要她的血,救活年近九十岁的老太爷。终于,她死了。……三年后,莫念初强势归来,她身边有良人陪伴,更有可爱的萌宝绕膝。他红了眼,把她逼到角落,“生了我的孩子,还想跟别人,我不准。”“我早已经不爱你了。”“我一天没签字,你就还是我的。”他抱着她的大腿,跪到她的面
醋花生米
大河守望
大河守望
20世纪30年代,在黄河北岸有一对母子为拯救被大河吞没的亲人,在黄河边日夜守望、打捞。 他们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四年,最终等来了亲人的奇迹生还。 小说通过亲人守望的故事,阐述了黄河儿女的挚爱亲情和家国情仇。
关源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