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341章 囤粮 拓土 扩军(下)
“1000多万人?总座,你不是在开玩笑罢?”在座诸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就连最为沉稳的许心兰都忍不住大惊失色地问道。
“当然不是。”林海含笑回道,“不过河仙要达到这个粮食产量,起码需要50万户农民,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要移民150万人过去。这事说起来还比较遥远,我们要年底才能出兵柬埔寨,水利也得一点一点修,所以今年我们主要还是往嘉南平原移民,首选的地点就是魍港。”
这时,冯一刀发言了:“总座,魍港就在大员边上,我们要是大规模移民,会不会与红毛起冲突?”
“这是个好问题。”林海停顿了一下问道,“尖兵司的新兵们训练得怎么样了?”
去年年底的厦门之战,尖兵局步哨在攻打壕沟时伤亡惨重,不过也由此荣立集体一等功,且所有人全部吃三饷,回到淡水后就有很多人报名。经过优中选优,截止到林海去广东打李魁奇之前,尖兵司就已经满员了。
“基础训练早就完成了,如今赵副司长正带着新兵们在新竹、苗栗一带搜捕道卡斯人。”
冯一刀说的赵副司长就是九指,随着警备司升格为警备总署,冯一刀这个警备总长已经不再兼任尖兵司主官了,新的主官是原步哨哨长歪嘴,九指则是他的副手。
尖兵司选人的要求较高,新兵的底子都不错,所以向来都是以战代练为主,林海听到这话高兴的点了点头:“很好,让歪嘴带着尖兵司留守人员进驻魍港,我会让海军部也派些船过去。红毛要是敢炸刺,直接干死他丫的。”
“是,总座!”冯一刀接着又问道,“要是和魍港周边的土人村社起冲突了,又该怎么处理?”
魍港位于后世的台南市北门乡,眼下这里还是一个向西突出的半岛。半岛南北两边分别有一个被沙洲围住的潟湖,北边的叫倒风内海,南边的叫台江内海,两个潟湖在后世都变成了陆地,所以半岛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
在半岛的西侧同样也有一些沙洲,这些沙洲相当于天然的防波堤,使得魍港成为不错的帆船锚泊地。半岛之上有一条名为急水溪的河流纵贯东西,给这片土地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此处最早是杨禄、杨策兄弟的老巢,后来李旦派颜思齐在此拓殖,截止郑芝龙覆灭时,此地一共有几千农民,如今都成了公司的俘虏。
这些人开垦的田地主要在沿海沙洲以及急水溪入海口附近,照现在的移民速度很快就会被分完,要继续深入内陆的话就会侵占萧垄社、目加瑠社、麻豆社土人的地盘。
或许是因为土地肥沃的原因,这一带的土著村社规模比台北地区要大得多,以上三个村社都有好几千人,在原本的历史上都与荷兰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冲突。
关于对待嘉南平原土著的政策问题,林海早就有过考虑,他当即回复冯一刀道:“还是在宜兰的老办法,要么迁走,要么被灭,让他们自己选。”
之所以在嘉南平原采取宜兰政策,而不是像在桃竹苗地区那样搜捕到底,主要还是因为这里将会是大规模移民的农业区,林海希望能尽快安定其秩序。
“迁到淡水来吗?铁之国只怕容不下更多人口了。”这时方秀娥开口发言,她前不久还是教育司司长,不知林海对此早有布局。
“不是淡水,是彰化,我们需要把嘉南平原的土著村社全部迁到彰化。”林海指着地图上嘉南平原北边的彰化平原道。
彰化平原大致呈等边三角形,西北边界是海岸线,东北边界是八卦山和大肚溪,南边则与嘉南平原隔着浊水溪相望。这也是一片土地肥沃的平原,不过面积只有嘉南平原的四分之一大。
“彰化?那里不是大肚藩的地盘吗?”方秀娥接着又问道。她所说的大肚藩是台中地区的一个土人王国,带有一定的村社联盟性质,其子民包括好几个不同语言的土著民族,这大概是台湾土著社会自行发展出的最高级政治组织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土著王国一直存活到了一百多年后,与荷兰殖民者以及明郑政权屡有冲突,虽然屡遭败绩,但始终保持了半独立性。
“勉强算是吧,大肚藩对彰化的控制力并不强,他们的核心村社在大肚溪流域的台中盆地,和彰化平原中间隔着八卦山。”林海说着又道,“我们可以帮助大肚王控制彰化,把大肚藩变成金河国的藩属,就像铁之国一样。”
台中盆地以北就是后世的苗栗县,大肚藩和道卡斯人的领地以大甲溪为界,两者之间也互有仇杀。早在尖兵局第一次在苗栗开展军事行动时,林海就让冯一刀带队出使了大肚藩,金河国与之存在一定的商贸往来。
去年七月,大肚王甘仔辖·阿拉米甚至还受邀访问过基隆,和广南使者阮思齐一道观看了金河国的阅兵仪式。
“总座,需要属下再去一趟大肚藩吗?”冯一刀闻言问道,大肚藩和金河国目前基本是平等的外交关系,要让其接受林海的计划还需做一些工作。
“没错,我这次从广南带回了十头战象,你带几头过去送给大肚王。”林海说着又道,“九指正在苗栗,你先去与他会合,带着军队去见大肚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是,总座!”冯一刀应声领命,岛内拓土本就是警备总署的职责。
“出使完大肚藩后,让九指进驻北港,收服当地的汉人村寨,和魍港的歪嘴同时发力,把北港溪流域的土人村社也全部迁往彰化。”
林海所说的北港就是当初袁进掳掠移民的拓殖之地,目前还有几千名天不管、地不收的汉人移民在此耕种。
当初袁进带着小弟投降了福建游击沈有容,留下来的基本都是良善农民,所以要武力收服他们只需几百军队就足够了。林海打算承认他们的土地所有权,一户不足二十亩的按移民待遇补足,也和其他移民一样向户政司交税。
所谓北港就是北港溪的入海口,具体位置在后世的嘉义县六脚乡,这里四百年后是不临海的,但眼下其西边是一个海湾,后世的东石乡和布袋镇目前还都在海底。
海湾给北港提供了良好的避风条件,其位置在魍港以北三十余公里,荷兰人所在的大员则在魍港以南三十余公里。北港和魍港一样都有河溪入海,溯溪而上可以开发出大片的水田,所以自然也成为了嘉南平原上的移民首选地之一。
在北港溪以北也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土人村社,就是后来与荷兰人冲突最激烈的虎尾垄社。这个村社也有好几千人,周边的小社都受其约束,其中甚至包括浊水溪以北彰化平原上的二林社和东螺社。
这就是为什么林海说彰化只能勉强算是大肚藩的地盘,因为虎尾垄社在彰化南部也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二者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摩擦,冯一刀或可借此说服大肚王接受林海的条件。
“请总座放心,尖兵司保证完成任务!”冯一刀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尖兵司可是打过苦仗的,对付汉人移民村寨和土著村社那简直是手拿把攥。
“甚好,不过你的任务不光是拓土,还要扩军。我打算优选一万名精锐农兵,今年年底带去柬埔寨,这一万农兵在战后不用返回金河,直接就在河仙安家!”
林海已经在阮福源面前夸下海口,柬埔寨之战金河国要出兵两万。他不仅不打算食言,而且准备尽可能多地出兵,以便在未来的柬埔寨朝堂上占据绝对的话语权,为今后占领更多的湄公河三角洲土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势必将会是一场规模浩大的跨海远征,至少要出动上百艘中大型海船,声势堪比郑和下西洋。
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干脆留一万兵力在河仙?这样就可以在回程时将部分船只用来押送战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在柬埔寨持续保持军事存在,这是广南方面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如此一来,林海甚至可以在战后要求柬埔寨出人在河仙修建水利工程,为接下来的大规模移民打下基础。
同时,这一万人本身也是移民的先遣队。湄公河三角洲虽然荒凉,但并不是无人居住,这里本身也有一些水真腊部落,早期移民必须要有武装,否则是无法生存的,半个世纪后的广南也是靠南明的流亡军队才真正拉开占领湄公河三角洲的序幕。
也就是说,早期移民实际上就相当于是一支屯垦军队,这不正好适合耕战都有经验的农兵吗?反正农兵训练也比较简单,今年福建移民的规模肯定是不小,只要给出有吸引力的政策,从中挑出一万人前往河仙应该是不难。
这场小规模的吹风会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林海打算明日一早就启程去往基隆,一是去说服在基隆办公的那四位军方董事,二是要看看长平号和冠军号的进展。这两条巡航舰在去年十月底开工,至今已经有小半年。
散会之后,许心兰在万华的家中宴请伦第一,酒酣耳热之际,他忽然举杯对伦第一道:“贤侄,恭喜呀!”
伦第一莫名其妙地端起了酒杯:“敢问许夫子,晚辈何喜之有?”
许心兰笑了笑道:“今日之会,移民司、户政司、财务司都是对口部门,唯独和经济发展司毫不相干,你说总座为何要喊上你伦司长?”
伦第一酒量大得很,他此时脑子仍然很清楚,听到这话手一抖,酒杯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夫子的意思是?”
“若是老夫所料不错的话,河仙将来的一把手是非你莫属啊!”许心兰意味深长地看着伦第一,“1500万亩田地,1000万人……哪怕打个对折也相当于好几个金河国了,这个份量应该不用老夫多说了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