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670章 最后的一件大事上!!!
许成龙告诉于文明要在熄灯前归队,刚剪了一半头发,就听到熄灯号的第一声响。
于文明不得不叫理发员停下来,尽管剩下的头发看起来像个“碗”。
于文明急匆匆地付了钱,飞奔回部队。
许成龙看着他那滑稽的发型,不禁笑了出来。
于文明也跟着笑了。
在训练基地里,于文明积极参与了两个新闻实践阵地,一个是“军训之声”的广播台,另一个是《黄龙金秋》的刊物。
于文明被指派担任报道组主管,全身心投入到这个工作中。
由于于文明的稿件经常被选用,训练基地的七八百名学员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这让于文明感到非常高兴,他坚信,无论在哪里,优秀都会闪耀光芒。
在于文明军训的三个月中,他经历了身心的极大考验,不仅学会了服从命令和纪律,还培养了坚韧的毅力。
这段经历不仅让于文明更加珍惜他的军人梦想,也为他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在这期间,于文明与他的区队长许成龙结下了深厚友谊。
许成龙告诉于文明他们的经历有些类似,都是系统改革中的一员。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了,许成龙区队长要返回江城高级后勤学院继续当他的教员。
这天南地北的,也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分别这天,于文明非要拉着许成龙去喝送行酒。
酒到兴头,许成龙就跟于文明说起了他的往事。
那会儿正是八十年末,沐浴着改革东风的部队,正在悄然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而作为这个时期入伍的许成龙,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年9月,刚上高中三年级一个月的许成龙,偶然听到征兵工作的消息。
许成龙心头那从小就萌生的从军梦,顿时成了一股越燃越旺的火焰。
“我想当兵”许成龙回家向父亲说出了萦绕心里几天的话题。
他父亲怔怔地看着许成龙:“你不考大学了?”
许成龙感觉即便复习一年,也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他想到部队去。
他老师曾说过,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就是参军后在部队考上了军校,前两天还特意回到学校看望过她。
所以,许成龙也想参军努力考军校。
就这样,许成龙的父亲最终同意了他的参军梦想。
许成龙报名后,体检和政审各环节进行得十分顺利。
当接兵连长来家里走访那天,看到桌子上摆着的高中课本,还拿起来特意翻看了两下,嘴里说着“不错、不错!”
到部队后,许成龙这些新兵随即开始了规范的新兵训练,每天的训练和政治教育安排得满满的,他们感到既累又充实。
但没料到,新兵训练即将结束时,组织了一次文化课考试。
作为一名参加过大学考试的高中生,对于新兵连的文化考试,许成龙表示并不担心。
他们这批新兵,货真价实的高中生并不多,有的写的是高中,实际上只是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没上两天就辍学了。
许成龙老乡中一个高中生给家写信,错别字连篇,遇到不认识的字还问他。
这次考试,新兵连并没有公布成绩,但许成龙知道考试题他都会,或许有错题,但成绩不会太差。
随后,许成龙他们完成了新兵阶段的全部考核,他被分到了通信一连。
到连队后才知道,新兵连的连长是通信一连的副连长。
班长说,一连是全团专业最多的一个连队。
也是团首长和机关最看重的一个连队,来一连的兵都是挑出来的。
听到班长这样说,许成龙想到和一个村的老乡和战友丁伟。
丁伟只有初中文化,新兵训练结束分到了五连。
通信一连在团部旁边,5连则在距离团部6公里外的二营营区里。
没想到的是,就在许成龙分到一连的第二天,连队组织新分来的战士进行文化摸底考试。
考前听指导员说,给许成龙他们出题的是连队的章工工程师,他是长安通信学院的毕业生……
连队的这次文化摸底考试,主要考数学、物理和化学……
第二天,新兵们又重新进行了分班,许成龙被分到载波站八班。
后来,许成龙才听老兵说,连队把成绩好的战士分到了载波专业。
其他的战友则分到了电话、电源和汽车等三个站,站相当于排。
随即许成龙他们就开始了紧张的专业课训练。
许成龙他们的专业训练不是野外体能或者战术一类的训练,而是在教室里学习电工专业知识。
他这才明白新兵连和下连后经历的两次文化考试,原来都是在挑适合专业岗位需要的人,许成龙庆幸自己顺利过关。
笔下宝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