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162章 张璁:嘉靖朝改革风云的幕后推手,明代改革第一臣(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62章 张璁:嘉靖朝改革风云的幕后推手,明代改革第一臣

一、早年经历

张璁1475年11月30日出生在浙江温州府永嘉县华盖乡三都的一个普通家庭,这片土地如今属于温州市龙湾区。自幼年起,张璁便展现出了对儒家经典的浓厚兴趣与超凡的记忆理解能力,尤其在经学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在他年仅十三岁时,一首《题族兄便面》的诗作便已透露出他不同凡响的文学才华与清高志向,诗中以“卧龙人”自喻,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世间疾苦的深切关怀,同时展现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

尽管天赋异禀,张璁的科举之路却并非坦途。他七次参加会试,屡遭挫折,每次都未能金榜题名。这对于一个志在通过科举实现抱负的读书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然而,面对接踵而至的失败,张璁并没有选择放弃,反而利用这段时间深化学问,尤其在《周礼》、《仪礼》、《礼记》这“三礼”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这为他后来在礼制改革中的突出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科举的不如意,张璁选择在家乡温州的罗峰学院聚徒讲学,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更多求知若渴的年轻人。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为他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张璁不断磨砺自己的思想,深化了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为他日后在政坛上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二、步入政坛

张璁步入政坛的转折点发生在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的春天,这一年他响应了礼部的考试召集,这是他多年科考征途中的又一次尝试。然而,命运的转机并未立即显现,张璁的科举之路依旧充满波折。直到次年,即正德十六年(1521年),历史的车轮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动,明武宗朱厚照突然驾崩于豹房,未留下子嗣。根据皇位继承规则,武宗的堂弟朱厚熜被选为皇位继承人。

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年仅十四岁的朱厚熜正式即位,成为明世宗,随即颁布诏书,宣布大赦天下,新皇登基的喜讯传遍四方。这一变故,不仅标志着一个新的皇朝时代的开始,也为张璁的仕途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五个月后的五月十五日,张璁终于在奉天殿迎来了他的关键时刻,补行殿试并一举中得二甲进士,这标志着他正式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官场。尽管此时他已经四十七岁,较之许多同僚晚了许多,但这迟来的成功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他被安排在礼部观政,即实习性质的工作,这不仅是对他多年来学识积累的认可,也为他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并参与国家治理的平台。

三、大礼议之争

“大礼议”是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初期一场关于皇统与礼仪的重大争议,它不仅关乎皇室血统的认定,更深层次地触及了君臣伦理、儒家礼教与皇权的微妙平衡。这场争议的起因是世宗欲将其生父兴献王追尊为皇考(即承认其为皇位的直接继承来源),而以杨廷和为代表的朝中重臣则坚持认为世宗应遵守过继给明孝宗为子的礼仪,视孝宗为皇考,兴献王为皇叔父。这种分歧迅速演变为朝野上下激烈的政治辩论。

张璁在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成为支持世宗立场的关键人物。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他上疏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异议,反对将世宗与其生父母关系割裂的传统观点。张璁的论述基于对历史先例的深刻分析,特别是针对汉代定陶王、宋代濮王的案例,他指出前两者皆是在无子嗣的情况下预立为皇嗣并养于宫中,而世宗的情况与此截然不同。世宗作为明武宗的堂弟,因武宗无嗣而继位,依据《祖训》,遵循兄终弟及的原则,其继位具有直接继承的正当性,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过继为子。

张璁的论点强调了“天下岂有无父母之国”的人伦基础,认为世宗与生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应被皇位继承的礼仪所剥夺,这实际上是对儒家“孝”道的深刻诠释。他的《大礼或问》更是系统阐述了自己关于皇统承继的观点,认为世宗继承大统并非基于过继关系,而是遵循祖制的自然继承,因此应当尊其生父为皇考,维护人伦天性。

这份奏疏得到了明世宗的高度认可,对于渴望维护与生身父母情感联系的年轻皇帝来说,张璁的观点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使得世宗感到自己的决定有了理论支撑和道德依据。张璁也因此被视为理解并支持皇权的忠臣,很快受到了世宗的信任和重用。

四、勇于改革

在嘉靖年间,明朝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土地兼并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威胁社会稳定与皇权统治的严峻考验。张璁作为嘉靖朝的核心改革者,深刻认识到土地问题的紧迫性,力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来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国家根基。

土地兼并的严峻形势

明武宗时期,全国流民数量高达六百万,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土地集中于皇室、王府、勋戚手中,形成大面积的庄田。这些庄田的急剧膨胀,严重挤压了平民百姓的生存空间,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进而引发频繁的农民起义。到了嘉靖年间,张璁面对的是一片亟待解决的土地危机,他明白,要稳固政权,必须从土地问题入手,恢复农业生产,安定民心。

庄田清理与土地改革

张璁上任后,果断展开了对庄田的大规模清理工作,不仅在京畿地区,还将清理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并触及到僧寺产业,显示了他改革的决心与魄力。嘉靖九年的清理行动中,共查勘勋戚庄田五千余处,涉及土地五万七千余顷,其中大部分被归还给了原业主。为了防止未来再次发生类似情况,张璁还严格制定法律条文,禁止侵占或私下转让民田,对违法者施以重罚,甚至包括勋戚大臣。这一系列严厉的措施,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势头,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嘉靖中兴”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科举制度的革新

在教育与官员选拔方面,张璁同样看到了旧有科举制度的局限性,尤其是科举考试中过分重视形式而忽视实际才能的问题。为了提升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他着手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与文体,强调实用主义,鼓励考生关注现实问题,减少浮夸空洞的文风。同时,针对科举名额有限,大量人才被排除在外的现状,张璁创造性地提出了“科举、举人、岁贡三途并进”的用人策略,打破了单一的科举选拔模式,拓宽了人才选拔的渠道,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为国效力。

尽管这些改革在初期遇到了不少阻力,包括一些保守派的批评,认为改革过于严苛,甚至有损士子利益,但张璁的坚持与远见卓识最终获得了显着的成效。改革后的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不仅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也促进了学术风气的转变,增强了教育机构的教育功能。张居正等后来的名臣对张璁时期的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那是明代学风最为接近古代优良传统的时期,足见张璁改革的深远影响。

五、反腐倡廉

在嘉靖时期的明朝,政治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官场贪腐横行,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张璁作为嘉靖朝的重要改革者,对贪污腐败现象深恶痛绝,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力图肃清官场风气,恢复政治清明。

推行《宪纲》以整饬风纪

嘉靖六年(1527年),张璁担任都察院负责人期间,向明世宗提交了一份名为《宪纲》的提案,共包含95条具体措施,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官吏贪腐问题,提升政府效能。他特别挑选了七条最为紧迫的条款,建议立即执行。这些措施一旦落实,将大大加强法制约束力,规范官员行为,提升行政效率,从而达到整肃朝纲的目的。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张璁在任用官员时,打破常规,主张以“廉能爱民”为标准,不论资排辈,只要具备清廉、有能力且爱护民众的品质,无论其出身、学历或官职级别,均可被推荐和提拔。他在《论用人》疏中明确表示对仅凭进士、举人身份选补官职的不满,认为应该更广泛地发掘和任用真正有德才之人,这种不拘一格的用人理念,为官场带来了新风。

严惩腐败,树立榜样

嘉靖十年(1531年),张璁因名字犯了世宗名讳,获赐新名“孚敬”,彰显了皇帝对其的信任。同年,面对吏部侍郎徐缙的私纳贿赂行为,张璁不仅没有包庇,反而主动揭露其罪行,展示了他反腐的决心和公正无私的态度。徐缙最终被革职为民,此事震动朝野,表明了张璁在反腐斗争中的强硬立场。

身体力行,清正廉洁

张璁的反腐行动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包括皇亲国戚、太监、官吏、权贵等,他们对此怀恨在心,多次发起弹劾。但张璁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即便多次因各种原因离京归乡,依然保持寒士本色,不以权谋私,更严禁家人仗势欺人。他在位十年间,未曾引荐任何内臣,不允许私相授受,也不滥用职权为子侄谋取荫庇,这种清廉自律的行为,为当时的官场树立了罕见的正面典范。

六、久病薨逝

嘉靖十四年(1535年)春天,张璁的身体状况开始下滑,疾病缠身。面对日益恶化的健康,他多次向明世宗提出辞官归乡的请求,但世宗念其劳苦功高,不舍其离去,不仅未予批准,还亲自为张璁调配药物,希望他能尽快康复。然而,张璁的病情并未因此好转,甚至在一次朝房值勤时突然昏倒,长时间昏迷不醒,这一事件让世宗意识到张璁的健康状况已经到了无法继续承担繁重政务的地步,最终同意其致仕,让他返回故乡温州调养。

回到家乡后,张璁的病情并未好转,长期处于虚弱状态。世宗对张璁的病情十分关切,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温州瑶溪贞义书院探望,并数次下旨召唤张璁回京复职,但张璁的身体状况已无法承受长途跋涉和政务压力,因而未能成行。

直至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六日,这位为国家改革事业倾尽心力的政治家在温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五岁。消息传至远在承天府(今湖北省钟祥市)的明世宗,他深感悲痛,对张璁的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下令举行隆重的祭葬仪式,追赠张璁为太师,赐予“文忠”的美谥,以此表彰他一生的贡献与忠诚,张璁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

结语

张璁,这位来自浙江的学者型官员,以其坚定的政治信念、深厚的学术素养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成为了嘉靖朝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改革措施虽然伴随着争议与挑战,却无疑为明代中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历史的评判中,张璁或许是一位复杂多面的人物,但他对于推动明代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值得后人深入研究与客观评价。

枫之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快穿万人迷:男人都爱伺候我
快穿万人迷:男人都爱伺候我
【沉浸式快穿+无脑玛丽苏+女主美美美+深度狗血+每个世界男主都不是同一人+男全c】 林窈,不知年龄不知来历,自带空间古树金手指,什么体香、身材、容貌、吃食,统统在手,穿越到各个小世界帮助炮灰女配完成心愿的故事! 重要提示全文架空,私设多,切勿考据,一切为剧情服务,如果不合胃口,请大家手下留情,最后真诚祝愿大家早日暴富! 世界一:年代文炮灰村姑(已完结) 林窈:前世隔壁女邻居谈恋爱好像很有趣的
仲文
弃妇二嫁,绝嗣王爷又能生了
弃妇二嫁,绝嗣王爷又能生了
夫君爱上了当朝受人敬仰女将军,为了名正言顺的地位,身为正妻的她被棺中活埋。 上天眷顾,她还留下一口气,借助同样苦命的温家二娘子的身份,成为了他情人的姐姐。 在仇人眼皮下存活,身后无路,步步艰辛! 她变成了一个只为复仇而活的孤魂野鬼。 她豁出一切,撕掉渣男和女将军丑恶的面具,让他们坠入深渊! 本以为此生再无依靠,却替嫁给了杀伐决断、克妻绝嗣的南肃王。 他成了她
相宜如愿
认亲失败转嫁豪门,全家爆哭忏悔
认亲失败转嫁豪门,全家爆哭忏悔
令人闻风丧胆的京圈太子爷隐婚了! 不仅如此,还多了个三岁半可爱乖巧的女儿。 有人说,太子爷的隐婚对象,是沐家被报错的真千金。 乡下来,一回来就吃了亲爹妈闭门羹的那位!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位被亲爹妈都嫌弃的草包千金,究竟使了什么狐媚手段,才能让太子爷和她结婚! 然而看到本人…… 你说这位貌美如花,气度清冷出尘的仙女是土包子? 眼睛瞎了吗? 不仅如此,真千金还能掐会算,命理医术,风水卜算,奇门玄说样
奶小酥
一群白眼狼,也配值得保护?
一群白眼狼,也配值得保护?
他穿书了,在一本古早龙傲天爽文中,成了倒霉的炮灰男配。 回想前八世,他都不得善终, 无论作何努力,都摆脱不了反派炮灰头衔! 直到这第九世, 既然做什么选择都会死,那好不如直接摆烂来得轻松, 可,此时,最强反派系统,它来了!
佚名
诡三国斐潜
诡三国斐潜
没有系统,没有老爷爷,没有推土机,没有集邮癖,只有一个小职员,无财无权无势,一步步的在三国各路牛人间披荆斩棘!枭雄还是英雄,美女还是江山,阴谋还是阳谋,王道还是霸道?慢慢一路走三国,你会发现其实曹操没做献刀,刘备不光会哭,孙权平衡有术,一起来会一会吕布关羽的武艺,顺便看看大小乔的呆萌……
马月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