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这一家子惹不起

第38章 大彪与二虎(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38章 大彪与二虎

“老五老六五岁还和尿泥呢,劳资又不和尿泥,骑个狗怎么了,骑个狗有什么丢人的!”

“说起来,和尿泥看着也挺好玩的”

“不不不,这也太恶心了”

“还是骑狗更好玩!”

顺利说服自己的李宝玉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翻身骑在了二虎的背上。

二虎绵密的皮毛下肌肉涌动极为明显。察觉到主人在背上骑稳,二虎也开心的甩着尾巴撒了欢的疯跑起来。

“哈哈!童年万岁!”

李宝玉在二虎的背上睁大眼睛高兴的欢呼了起来,起起落落间寒风在耳边呼啸不断,就好像是在飞翔一般。

见李宝玉突然露出了熊孩子的一面,白巧巧哀伤的眼眸中闪过几分笑意。

然而狗终究和马不同,硌人的骨头和太过灵活的奔跑方式使得李宝玉没骑两圈屁股就麻了起来,手中也不小心揪下来二虎的几挫毛。

不过二虎全然不在意,察觉到主人不适应的扭动了起来,便带着李宝玉进入正房稳稳将其放下。

白巧巧安静的跟在后面,怀念的看着屋里的一切,这里也曾是她们一家生活的地方。

“吱吱!吱吱!”

极为明显的老鼠叫引起了白巧巧的注意,不过她并未害怕,而是第一时间想着怎么找出来打死。

这几年城里城外老鼠都很泛滥,加上各地鼠疫频发,导致四九城居民对老鼠的出现都十分警惕。

况且被老鼠咬到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所以孩子们从小都会被教导看见老鼠必须第一时间找出来打死之类的话。

同样这也是白巧巧母亲对白巧巧说过的话,白巧巧从没忘记过。

然而就在老鼠从房梁掉下来吓的白巧巧脸色一白时,一团金白相间的毛团厉喝一声扑了下来将老鼠按了个正着。

“喵”

阳光下,一只金白两色交替渲染的小老虎伸出粉嫩的舌头贪婪的舔了舔嘴角鼻尖。

“你要是敢再当我面吃老鼠,我就把你塞进二虎的嘴里。”

听到李宝玉冰冷的声音猫咪浑身一僵,迅速把舌头收了回去,气恼的用两只小爪子按在了老鼠的首尾两端,微微用力便拉断了老鼠的脊椎骨。

鼠虽死但没有一丝鲜血流出。

干脆利落。

“为什么不让它吃?”

白巧巧看着圆头圆脑的毛茸茸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喜爱,上前两步蹲下抚摸这猫咪的脑袋。

“猫就应该吃老鼠。”

“倒胃口,马上晌午了不想吃饭了?”

李宝玉没好气的白了地上的猫咪一眼解释道:

“有天晚上这狗东西爬在我的被子上吃老鼠,生吃啊!就在我胸脯子上,嘎嘣嘎嘣的!小爷我特娘的以为谁吃大豆呢!”

察觉到二虎不满的顶了顶自己,李宝玉摸了摸狗头安抚道:

“好好好,以后不骂狗东西了。”

总之,夜视能力极为出众的李宝玉对大彪那晚嘴角的半截老鼠内脏至今难忘。

“真稀罕。”

白巧巧不服的撅嘴嘟囔着。

“哪个猫吃老鼠不是生吃啊。”

“”

李宝玉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这话有毛病,不过转头想想,是自己身为现代人的洁癖作祟罢了,况且大彪的吃相确实不怎么好看。

德朗与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轮回之从仙路开始
诸天轮回之从仙路开始
沈平康就要死了,脑癌!  出生于小县城的他来大城市里拼搏奋斗几年,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处,而是给他带来了一身的病痛,脑癌晚期,可他不想死啊……
流去的时光
穿书了,谁还稀罕当平妻
穿书了,谁还稀罕当平妻
穿书炮灰+团宠+爽文+女强 宋若臻穿书了,穿成男主的早死前妻,万贯家财让男女主过得一生荣华,就连全家都成了对照组全员惨死。 穿到成亲当日,两辆花轿一同进门,分明是手握婚书的名门正妻成了平妻不说,还成了对她的恩赐? 宋若臻:“晦气!谁稀罕当平妻?” 万贯家财做什么不好?让她巴巴的送给男女主,这大冤种谁爱当谁当! 爹爹失踪?她堂堂玄门掌门占卜算卦寻人算风水样样皆通,找回来就是! 大哥残疾自尽?治好后
季微微
都市神医:开局九张婚书
都市神医:开局九张婚书
江羽说,千万别跟我比。论医术,我医术盖世。论武力,我武力超群,同代无人及。
庄小贤
我家大床通古今,一心赚钱养暴君
我家大床通古今,一心赚钱养暴君
苏见月万万没有想到,一觉醒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暴君,竟然成了她的床搭子!一个立志洗白,做千古名君,改写历史。一个一心向钱,放飞自我,去他的爹不疼妈不爱,未婚夫不要的小白菜。在暴君的指点下,苏见月拒做假千金真女主的对照组,一跃成为一线女明星,国民真闺女!在她的鞭策下,暴君兢兢业业,辨忠奸,识才能,终成千古一帝,流芳百世。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暴君半露胸肌,长发如瀑,卧在榻上,深情款款。“宝贝儿,做我的
夏千鲤
不觉玉树映金台
不觉玉树映金台
紧扣二十大“促进教育公平”精神内涵,以上海市重点项目“强校工程”为背景,描绘上海市为积极践行国家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理念,市、区教育管理部门引领中青年教育工作者克难求进,力壮“豆腐腰”公办初中(实施的示范效果已辐射多省市)的真实历程!在人们不知不觉间,一所所家门口的学校形成优秀的学风、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如一株株玉树映衬教育公平发展的金色时代!
竹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