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第1018章 五路出击,并攻曹刘?(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018章 五路出击,并攻曹刘?

吕布点头笑道:“文和,你来说说看吧,此番布局如何推演。”

“这一次大军主攻方向,可以放在任何一处。”

“甚至两面开战,三面开战皆可!”

“本王只有两个要求,第一要求稳,第二要求快!”

楚军之前征战各处,基本上都是单面进攻。

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一是对外扩张地形所限。

二是吕布不敢穷兵黩武,把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钱粮消耗太多。

君不见,现如今楚国朝廷都占据半壁江山了。

可临湘城之中的楚王宫,也就是个州牧府的规模而已。

可这一回,经过十年积累和储备,楚军上下也算得上财大气粗了!

理论上来说,荆南和江东可以支持南线作战。

蜀中和汉中,可以支持中路作战。

而三辅、凉州和并州之地相加,勉强可以支持北线战事!

所以吕布才会让贾诩畅所欲言,尽可能挑选最优进攻路线!

听到吕布此言,贾诩笑道。

“属下有三条规划,可供主公抉择~!”

想当年宛城之战过后,贾诩本来是想要劝说张绣再次投降曹操的。

结果吕布半路出手把自己家眷打包到新野,然后被迫上了贼船!

最开始的时候,贾诩原本是打算一路划水再伺机而动。

可谁知吕军一路东征西讨,势力范围居然越来越大!

到了此时,更是一跃成为天下最大一路诸侯!

虽然自己还顶着楚王长史的名头,可贾诩心中清楚,只要吕布可以更进一步。

这将来朝廷三公之一的太尉,根本无人能与自己竞争!

所以此时此刻,贾诩也是一时间心潮澎湃起来!

吕布点头道:“文和一一道来,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贾诩略一拱手,然后指着墙上挂着的天下地形图开口道。

“属下第一条规划,乃五路出击,共击曹刘之势!”

“其中北路军主力出雁门去代郡,第一路偏师出壶关去河内郡,二路偏师佯攻潼关为牵制。”北军主力:雁门入代郡一路偏师:壶关打河内郡二路偏师:出长安打潼关“南路军北渡长江攻江夏和南郡,再以偏师出房陵攻南阳和襄阳一线。”南军主力:渡江北上南路偏师:出房陵打南阳郡说到这里,贾诩略一停顿仔细解释道。

“潼关一线敌军布防甚严,就算大军出击,也必须要付出极大代价才有可能攻破关隘震慑洛阳一线,所以此路不适合大军出击,只能以偏师向前牵制更多曹军兵力。”

“壶关关隘虽然在我军手中,可敌军在河内郡肯定也是早有准备,再加上黄河水道为阻,同样不利于大股军队行进。所以此路兵马,只能以精锐之兵为偏师向前进击。”

“唯有雁门郡去往代郡一线,地形平阔,江河远遁,最适合大股军队行进,所以北军主力,当从此处发力~!”

楚军和曹军地盘接壤之处,只有这三个地方。

相对于关中一线和壶关一线,贾诩还是觉得从雁门入代郡最适合。

看到吕布微微点头,并未立即开口。

贾诩继续解释道:“南路军方面,从上庸入南阳郡一线,刘备早已经安排兵力布防,再加上道路崎岖难行,并不适合大军行进,所以此路只适合偏师向前。”

“南路军主力渡江北上,有九江、庐江、江夏和南郡四处可攻。”

“但是九江和庐江江面宽阔,而江夏和南郡方面,有我军提前布置可以接应,所以主力大军渡江北上,当以江夏和南郡为最优目标!”

喜欢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请大家收藏: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20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载酒青衣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有一座混沌监狱
我有一座混沌监狱
执掌混沌牢笼,号令万古神魔,主宰诸天万界!苏昊邪魅地笑道:“哥也想低调啊,可实力它不允许啊!”
佚名
快穿之妾室妖娆,生存掠夺守则
快穿之妾室妖娆,生存掠夺守则
一些悲惨的妾室她们想要活下去,那就必须去争,必须去掠夺,蒋纯惜穿成这些妾室,为了完成任务,所谓的道德情操在她这完全不存在,在她眼里有的只是完成任务,因此就算手段龌龊无耻那又如何呢?人啊!不都嘛是这样,
爱吃甏肉的焱妃
快穿:满级大佬反杀记
快穿:满级大佬反杀记
【快穿+男配+逆袭+无cp,问就是作者不爱写言情桥段!】作为时空管理局的金牌员工,晏清调到了炮灰反杀部门。这些炮灰角色,原本是男女主的踏脚石,他们慷慨地送上金手指的大冤种,成为被命运摆布的大冤种,只要
这烧烤真不错
总裁爹地慢点宠
总裁爹地慢点宠
传闻鼎鼎大名的陆大少,育有一儿一女,陆太太却身份成谜。顾夕呵呵一笑,关她鸟事,她只想好好工作,好好赚钱。“妈咪,你真的不要我们了吗?”直到两萌宝委屈地抱着她的大腿,眼泪汪汪地问道。顾夕一脸惊悚地望着眼
栩栩
青梅竹马齐奔朝堂夺权势
青梅竹马齐奔朝堂夺权势
山村孤女在重男轻女、人命贱如泥的时代,面对长辈的不公,自己取名、赚钱。她凭借医术摆脱困境,成为名满天下的神医。同时,一位少年从山村走出,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以科考改变命运,走上权力巅峰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