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二十一集 平定突厥
贞观二年初,众臣请击突厥,太宗以新与结盟攻之不义,乃罢。
便在此时,西突厥统叶护可汗与大唐和亲,派真珠统俟斤随唐使李道立朝贡长安,献上万钉宝钿金带和五千匹马,并迎娶唐宗室公主。
东突厥颉利可汗不欲两国和亲,由此不顾国内大困,屡次兴兵入寇,又派人威胁统叶护道:迎娶唐朝公主,休要从东突厥境内经过!
统叶护大忧,由此未能与唐公主成婚。
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趁机而起,共推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可汗,并接受唐王朝册封;东突厥突利可汗也暗中与唐联络,表示愿意归附。
由此唐朝反击突厥条件,已经成熟。
突利可汗建牙帐在幽州之北,统治东部地区。因所辖奚、霄等数十部大多叛变,纷纷投降唐朝,突利可汗不能禁止,故被其叔颉利可汗厉言责备。
颉利斥责已罢,复派突利前去讨伐薛延陀、回纥叛军。
突利可汗战败,自己逃回。颉利大怒,将突利囚禁十多日,并加以鞭挞之刑。突利因此生怨,回到牙帐之后,反叛颉利可汗之意已决。
其后颉利可汗欲侵唐朝,派人向突利征兵,突利非但不给,反遣使上表唐太宗,请求率部南下,加入唐朝。颉利闻知大怒,由是带兵攻打突利,突厥内战便起。
贞观二年四月,突利派使来唐,请求援助。
太宗召集大臣讨论,因问道:朕与突利约为兄弟,今其有急,不可不救。然而前在渭水与颉利亦结盟未久,如此奈何?
兵部尚书杜如晦奏道:戎狄无信,渭水之盟犹如一纸空文,当不得真。今其内部相攻,陛下若不因其乱而取之,待彼二部和好,后悔无及。夫取乱侮亡,古之道也。
李世民又看长孙无忌,此番无忌不语。
恰在此时,契丹酋长叛离突厥,带领部众降唐。颉利可汗随后亦派使来,请求唐朝归还契丹酋长,自愿以唐朝叛徒梁师都交换。
唐太宗决意与突厥开战,便对来使说道:契丹与突厥本来不是一族,今其自愿归附我大唐,你突厥何故索之!梁师都本是中国之人,盗我土地,暴我百姓,突厥受而庇之,我兴兵致讨,辄来救之。彼如鱼游釜中,何患不为我有!假使不得,亦终不以降附之民易之。
突厥使者见唐天子态度如此强硬,只得回报可汗。
唐太宗便下敕令,先去招降梁师都,恕其叛国之罪,命其率众归降。梁师都不肯,太宗复诏命夏州都督长史刘旻、司马刘兰成,使其设法逼迫梁师都投降。
刘旻奉旨,遂遣小股骑兵践踏梁师都庄稼,且派人施行反间计,使梁师都君臣相猜。
梁师都部将李正宝等策谋擒杀梁师都,事泄后被迫降唐。
刘旻见此,以为时机已到,上疏奏请出兵。唐太宗即遣右卫大将军柴绍挂帅,殿中少监薛万均为副,又派刘旻据守朔方东城,共同进伐。
梁师都闻报大惊,遂先下手为强,引本部军直至夏州,欲先下其城,使唐军失据。
唐将刘兰成偃旗息鼓,按兵不动,梁师都攻之不克,又粮草不足,只得趁夜退兵。便在此时,刘兰成全军开城追击,因而大败梁军。
突厥发兵救援梁师都,无巧不巧,在距朔方数十里处,正遇柴绍大军。
柴绍率军奋勇出击,雪夜设伏,大破突厥军马,复乘胜而进,包围朔方城。突厥不敢救援,城中食尽。梁师都从弟梁洛仁率本部军哗变,诛杀梁师都,举城投降。
隋末最后一路反王梁师都,就此亦告消亡,历时一十二年。
唐军既克朔方,便为反击突厥奠定进军基地。捷报传至长安,太宗李世民大喜,乃以其地设置夏州。柴绍转升左卫大将军,升梁洛仁为右骁卫将军、朔方郡公。
便在此时,西突厥内部生变,统叶护可汗被其伯父莫贺咄杀死,自立为侯屈利俟毗可汗。部族百姓不服其统治,弩失毕部自行推举泥孰莫贺设为可汗,然而泥孰不应。
统叶护可汗之子至力特勒为避杀身之祸,逃到康居,泥孰派人将其迎回,立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由此便与莫贺咄互相攻击,烽火不断。
两可汗都派使到唐朝请婚,唐太宗皆都不应。
西突厥由于内战,原来臣服西域各国以及敕勒各部俱都叛离。原附东突厥部落亦纷纷叛离颉利可汗,而改投薛延陀部,并一致推举薛延陀俟斤夷男为可汗,夷男不敢应承。
其时唐太宗正计划除掉颉利,故遣游击将军乔师望赍持册书,兼道往至薛延陀部牙帐,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给鼓纛。
夷男由此大悦,派使入贡,更将牙帐迁至郁督军山下。
由是名正言顺,各部来归,迅速占有大片土地,东到靺鞨,西到西突厥,南到大漠,北到俱伦水,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等部都归属之。
毗伽可汗派弟统特勒入贡唐朝,唐太宗赐给宝刀、宝鞭使归,夷男对唐朝心悦诚服。
颉利可汗闻而大惧,急派使节至唐称臣,并请赐婚,行子婿晚辈之礼。
贞观三年冬,北部连遭风雪,罕见霜灾横扫诸州,粮食主产区都遭重创,大面积饥荒席卷而来。全国人口最密集关中地区又遭旱灾,沃野千里颗粒无收。
面对天灾接踵而来,朝野间便有许多人联想到武德九年玄武门血案,由此纷纷传言,说因李世民弑兄杀弟,才遭此天谴。
太宗李世民不为所动,乃对诸朝臣说道:此风雪既是自北而来,突厥受灾较我中国尤为严重。此乃天助我平灭宿敌,何谴我李世民耶!
众皆大悟,连声赞叹。
十一月,颉利可汗遣将军雅尔金、阿史那杜尔率军进扰河西。唐肃州守将张士贵、甘州守将张宝相坚壁清野,终使突厥人无功而返。
消息传至长安,将军张公瑾上书天子,请伐突厥。
唐太宗览奏称善,对群臣道:当此决战,非用战神出马不可!
乃命鬼谷掌门、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挂帅,拜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兵分六路北伐。中路军以李靖亲自统领,张公瑾为副;东路军以英国公徐世积为将,率主力进攻东突厥腹地;西路军以霍国公柴绍为将,顺黄河前进。西北一路以任城郡王李道宗为将,张宝相为副,兵出灵州;北路军由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将,镇守燕云以防突厥军东逃;东北一路以灵州都督薛万淑为将,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
六路大军总计十余万众,皆受主帅李靖节度。安排已毕,祭旗誓师出发,分头以进。
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三千骁骑从马邑出发,进屯恶阳岭(今山西平鲁西北),乘夜袭占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颉利可汗未料到唐军突至,惊谓部将:唐兵若非倾国以来,李靖焉敢提领孤军至此?其为先锋,必有主力大军紧随其后。
乃不敢正面迎战,急命将牙帐撤至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
李靖闻报笑道:颉利胆小如鼠,中我计矣。
随即派出间谍,并突厥降将前往突厥腹地,离间部众。颉利心腹大将康苏密中其离间,遂挟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前至定襄投降李靖。
颉利可汗闻报康苏密降唐,愈加不敢停留,继续率部向阴山撤退。未料行至浑河之畔,正与唐西路军元帅霍国公柴绍相遇,一场大战,颉利再次败逃。
颉利可汗此时大悔不应招惹大唐,仰天叹道:是某失其计较也。未料唐童李世民,比杨坚更为霸道;三原李靖,较当年杨素更为难惹。
一面自怨自艾,一面向阴山遁逃。
这一日傍晚时分,行至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北风吹面如刀,天上彤云密布,又飘下漫天飞雪。颉利可汗见风雪凌厉,难以行军,便命三军且寻背风之处安营。
安营未毕,忽听四外炮响连天,号角长鸣,不知有多少唐兵,随漫天风雪一同卷至。颉利可汗大惊,急问左右:此是何处军马,怎生到此?
不一刻哨马来报:来者是徐世积所率通漠军,兵出云中,提前在此设伏。大汗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