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一章 眉山(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一章 眉山

大宋皇祐四年,壬辰。

西蜀王小波李顺起义已经过去五十七年,盗贩茶盐的现象又重新开始变得普遍。

起义的余波,得来的就是“蜀人难治”的口碑。四川成为朝廷放羊,任其自生自灭之地,诸般政策管理都非常松懈,与中原迥异,成为一个行政特区。

十四年前,大宋边州党项人控制地区反叛,西夏立国。

也是那一年,宋廷朝堂之上,出现了一个名词——朋党。

十二年前,欧阳修作《朋党论》,巩固了这一说法,也掀开了宋廷廷争温情脉脉的面纱,将问题明确化,理论化,模式化。

十一年前,宋夏战争开启,宋军于好水川大败。

十年前,西夏携大胜之威,反攻宋国,宋军在定川寨实施抵抗,再次被打败。

国难当头,契丹人也开始趁火打劫,富弼出使契丹,商定盟约,许岁赠绢银各十万两。

经过长期谈判,八年前,与西夏的和议终于达成。

宋国承认西夏,岁赠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

短短十数年内,除了外患,还有内忧。

王伦,张海,郭邈山,金州民,光化军,桂阳蛮,王则……各路骚乱,此起彼伏。

四年前,黄河在商胡口决堤。

朝堂之上,庆历新政失败的阴影还未散去,治河方略又起争端,一令三改,久拖不决。

而后因外戚张尧佐除授事,朝争又起。宋庠,文彦博连续罢相。

今年,侬智高几经试探,终于露出真面目,建立大南国。

朝廷忍无可忍,派狄青讨伐。

就在今年,夔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甚众,官府定法整饬。

一代大儒,人臣典范范仲淹,怀抱着忧国忧民之心,怀抱着诸多后悔和遗憾,溘然离世。

还是今年,朝廷命王尧臣、王守忠、陈旭等较庆历、皇祐总四年天下财赋出入,凡金币、丝纩、薪刍之类皆在其数,参相耗登,至皇祐元年,入一亿二千六百二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四,而所出亡余。

……

长江这时候还不叫长江,只有“大江”或者“江”这两个称呼。从江陵府一路西上,经峡州,过三峡,越夔州后,大江便进入岷江段。

岷江再过泸州,入嘉州,之后便改向北上。

嘉州境内,有数条小江汇入。

其中一条的水色,在秋冬长作青碧,颜色可人。两岸竹林苍翠欲滴,因此人们把它唤作“玻璃江”。

沿着玻璃江继续上行,便可以见到一处小山临江而卧,山势低矮,形似蛤蟆,此山也因为山形,被称为“蟆颐山”。

蟆颐山侧,坐落着一座小城,因如眉的山势而名,这便是嘉州和成都府的中转地——眉山城所在。

这里距离嘉州和成都府,刚刚都是一百六十里,是一处位置绝佳的水运交通枢纽之地。

地方不大,却甚是繁华,整个眉州,计户三万,州治编民户数五千。

大宋辖制,分路,府,州,军,县。依人口和繁华程度,又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

其中的赤、畿,多为京师和天下重镇。而眉州虽地处边陲,但下辖三望一紧四县,在益州路十二州中能排到第四,洵为上州,端是繁华。

如果从南门码头上岸,路过野亭,会看见城郊两侧都是田地,藕池,这是李冰当年水利的遗惠,正是芙蕖艳放之际,田园风光,煞是好看。

眉州藕,天下驰名。

农家周围,多还有一圈芋地,品种一般是当地所产的红嘴芋。

此地物产丰美,红嘴芋味道一般,因此吃的人反而不多。不过这芋头叶子与美人蕉相似,红边绿心,甚为可爱。

除了度荒,人们其实多把它当做绿化使用。

二子从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换嫁给绝嗣太子后我连生三胎
换嫁给绝嗣太子后我连生三胎
谢窈听说嫡妹拒绝嫁给太子,非要嫁给寒门举子,便知道她也重生了。上一世,嫡妹谢玉娇嫁给太子,却不想太子体弱,没几年便撒手人寰。嫡妹因无所出,只得青灯古佛了此余生。而她凭借好孕圣体,婚后仅一年就生了龙凤胎
昔也
妻子不忠!我成全后她却哭了
妻子不忠!我成全后她却哭了
两周年纪念日,他早早备好大餐和礼物,等妻子回家庆祝。饭桌上的菜他热了又热,却始终没等到妻子。不久后,妻子打来电话:“我在公司处理事务,不回去了。”他心生疑虑,向公司前台询问,确定了妻子是在对他撒谎。妻
佚名
官道雄才
官道雄才
奇谋算尽官场事,正气浩然天地魂。红颜知己身边伴,悲欢离合生死梦。且看一代官场奇才陆羽,一个县长秘书的跌宕起伏官场人生!
风和暖阳
白月光重生?京圈太子爷被撩红温
白月光重生?京圈太子爷被撩红温
【重生+双向奔赴+蓄谋已久+甜撩+全家火葬场+真假千金+全家火葬场】重生前,云漾恨极了裴今墨。她怨他,厌他,痛恨他用尽手段将她困在金色牢笼里。直到她惨死于深井中,云漾亲眼看到那个她憎恶无比的男人发了疯
佚名
都怪妾室太美,勾走了侍郎的心
都怪妾室太美,勾走了侍郎的心
她身世低微,被爹娘卖出去后,变成了贱奴。他家世显赫,却多年无子,妻子和母亲不合。为了恶心儿媳,早日抱孙,他的母亲做主让她做个外室。人人都看不起她,她却十分努力。哪怕做个外室,也要一步步往上爬。后来,她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