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457章 ,匈奴工业的发展和路线(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57章 ,匈奴工业的发展和路线

军臣学成归来之后,稽粥把从康居抓捕的上万奴隶和一半的钱财交给军臣,让他像冒顿单于一样,在匈奴国建设钢铁城。

军臣和他带来的师兄弟也不负稽粥的期望,先是探查本地的铁矿,煤矿资源,在两种资源的结合部,定下了钢铁厂的位置,而后建立砖窑厂,烧制耐火砖,用奴隶挖铁矿,煤矿,开始建设城池,打造各种钢铁厂需要的器械,因为没有蒸汽机,他们只有再用回原始的水利器械。

三个月后,钢铁城虽然还处于打地基的程度,但钢铁厂已经建设完成,并且开始炼制第一炉钢铁,开炉之前,军臣把自己的父亲和匈奴国其他高层全部找来,让他们见证匈奴国第一炉钢铁出路的样子。

大汉历十七年九月十五日,钢铁厂。

稽粥这些匈奴人高层盯着烧的发烫的高炉,在他们看来,当年匈奴人在大漠没有打过汉人,不是他们不够勇敢,而是他们武器装备不如人,他们匈奴国连人手一把钢刀都做不到,而汉人却是从头到脚,武装到牙齿,他们甚至奢侈到战马都包裹上钢铁,不少匈奴人高层认为他们就是败给了汉人无穷无尽的钢铁武器。

所以他们对汉人的高炉,既恐惧又羡慕,而现在他们匈奴人终于有属于自己的高炉,这可是历史性的时刻,所以稽粥这些匈奴人高层甚至带着一丝紧张。

军臣大喊道:“开炉!”

大匠宁至打开高炉口,铁水开始流出来,流向一个个早已准备好的磨具当中,磨具当中的铁水冷却,工匠再把这些成型的胸甲,放在水利锤下。

“咚咚咚!”在水利的带动下,上百斤的铁锤发财惊天巨响,胸甲被锻造成型,进行冷却,最后打磨抛光,最后简单的胸甲就制造出来了。

军臣把高炉制造出来的第一件胸甲递给自己的父亲。

稽粥有的激动的拿起这胸甲道:“当年汉人就是穿着这样的胸甲骑兵,把我等赶出大漠了。”

匈奴国丞相臧衍问道:“像这样的胸甲,钢铁厂能每日能炼制多少具?”

军臣道:“钢铁厂每日可以出铁一万五千斤,一具铁甲48斤,要求铁锭全部用来炼制胸甲,每日可以生产两百具胸甲,上千柄刀剑武器。”

稽粥有点激动道:“这比预计的产能更高。”

稽粥身为一个军事家,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钢铁的力量,钢刀就比铁刀强,一個有甲兵能打10个无甲兵,而铁甲兵又能打5个皮甲兵,钢铁就是军事力量。

军臣道:“我匈奴的铁矿含铁量更高,大汉矿石的含铁量一般都是在三成左右,需要进行粉碎筛选,流程繁复,而我们匈奴国的铁矿更好,普遍含铁量都在5成以上,所以效率更快,产能更大。”

稽粥笑道:“钢铁厂一日可以武装千人,最多三年,我匈奴就能弄出10万钢铁之师。”

匈奴国自然是有铁匠的,甚至稽粥来到西域之后,最重视的就是铁匠,每个被他征服的国家都会把铁匠收集起来利用,铁匠在匈奴国的地位也非常高,但铁匠的还是以传统的方式来炼铁,虽然因为他们的矿石优质,练出来的优质钢铁可以比得上大汉,但效率和大汉差了不止百倍,这些铁匠也只是勉强打打刀剑维护匈奴国日常的武器消耗和农具消耗。

稽粥也想让匈奴国的铁匠打造铁甲,结果一具铁甲的成本高达10万钱,即便匈奴国纵横万里,但也装备不起如此高价格的铁甲。稽粥手中只有一支千人的铁甲军,这是他父亲冒顿单于留给他唯一的军事财产。而现在这个高炉终于让稽粥有扩大铁甲军的希望了。

稽粥以前虽然也知道汉人炼铁效率高,但听说和现在的眼见为实,差距终究还是太大,现在练出一炉钢铁,他终于知道高炉的威力,这一炉的效率就抵得上几百铁匠。

军臣却摇头道:“父亲不是这样算的,在钢铁厂用的是水力锤,能在春夏季时使用,到了冬天河道被冰封,很多和水力有关的机械就不能用。今天的产能会下降很大的比例。

而且钢铁厂不能全部只生产胸甲和武器,我匈奴国有广袤的土地,但大部分却只能作为牧场,这太浪费了,应该多生产农家,用于开垦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养活我匈奴国的百姓,还要用铁生产各种工具,提升生产效率,钢铁厂一日最多只能生产50具铁甲,两百柄刀剑,余下的钢铁产能要用在制造犁,铁锹,锄头这些工具。”

夏杰有的不满道:“军臣王子,我匈奴国更加需要刀剑,铁甲,而不是农具,觉得开垦的土地少,那么就抓更多的奴隶来种地,我们的勇士更加需要刀剑,铁甲。”

军臣看向夏杰这个蛮子,不知怎么就想到了,自己在墨子月报上看到的一个冷笑话,当年墨家明明有滑轮技术,始皇帝修长城,修皇陵,修阿房宫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研发出龙门吊来节省人力。

答曰:“因为始皇帝有百万奴隶。”

在钢铁厂打了两年铁的军臣,因为学的认真也是一个技术人员,最讨厌这种不尊重技术,只知道压榨人力的蛮子,他带着一丝怒气道:“知不知道大汉的八牛犁,马犁一日可以开垦上百亩土地,这抵得上三四百个奴隶,大汉的财富可以让几十万大军远征万里,你认为我匈奴国可以做到?

现在匈奴国不缺土地和人口,缺少的是让这片土地变得富裕的农具和工具,大汉的关中有上百座城邑,而我匈奴国比关中大好几倍,我们有几座城池?我匈奴能在马上开国,难道还能在马上建国。”

军臣越说到后面,口气越是激烈。他在长安城待了两年时间,而这两年也是大汉发展的最快的时间之一,蒸汽机全面普及,各种发明层出不穷,新式作坊不断建设,工业化规模快速提升,整个社会财富急剧增加。

军臣就有的像后世的李鸿章来到希望国一样,像看到了未来世界。而军臣和李鸿章不同之后,李鸿章是走马观花,而军臣却是在长安待了两年时间,他更加了解长安城的强大,几乎每年都可以感受到大汉变得强大,军臣悲伤的发现一个事实,匈奴国逃到西域之后,他们和大汉的实力差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拉大。

匈奴到现在都没解决饥荒问题,而大汉却是在争论工匠的福利,普通百姓教育问题,普通农户富裕问题,甚至还有他往前不动的养老金,失业金等等。

而要知道匈奴国可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即便是贵族,年老之后也基本上是被自己儿子赶走,饿死在荒野当中,也就是军臣父亲稽粥在西域重新建立匈奴国,可能是因为匈奴人口不足,也有可能是想要学会汉人的文化制度,匈奴国终于开始养老年的贵族了,好歹可以让他们活到自然老死。而大汉却已经开始由朝廷来供养这些老人了,岂雄厚的财力可见一般,匈奴的贵族也不过就和大汉的普通百姓生活的一个层次。

而他回到匈奴国之后,他却发现匈奴国的汉化的效率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快,匈奴的改革大部分集中在军事领域,在匈奴国内部,连个主体民族都没有建立好,在这个国度,有大夏人,有大宛人,有康居人,有于阗人,而他们匈奴人只认可大漠的同胞,而不认可其他人种,各个种族之间隔阂非常深。

大汉的强大和其快速发展的势头,而他在匈奴国的三个月时间,却发现匈奴国在他离开的三年多来,几乎没有多少变化,甚至单于城也没有多大变化,匈奴国和大汉简直是两个世界,这样强烈的反差,让军臣内心有一种急迫感。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大汉,即便是相隔万里的匈奴国也变得不安全,不想办法提升国力的话,大汉的军队真有可能跨过西域进攻匈奴。

稽粥对自己的爱将呵斥道:“军国大事就不要胡言乱语,还不给军臣道歉。”

夏杰虽然桀骜,但却异常听稽粥的话,他马上歉意道:“对不起,军臣王子,但某也是为了匈奴国好,在我匈奴西方还有一强国叫安息,他对我们匈奴是大敌,我们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难以对付这样的强敌。”

小兵王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豪门千金回归,怼遍全天下
豪门千金回归,怼遍全天下
流落在外二十年,却被突然告知是叶家的千金,换做旁人早就欣喜若狂了,可是我却隐隐感到事情并不简单。 在这个家里,假千金都比我受宠,而我所谓的亲人却一个比一个过分,都想压我一头。哦,对了,我还有一个素未谋面的残疾未婚夫。 在来之前院长告诉我一定要继续演一个乡下小哑巴,这件事情有了转变是因为和未婚夫交谈过后确定自己不会轻易被赶出叶家。我开始发挥我的毒舌技能,把欺负我的人都给狠狠反击了。 在所有人都觉得
佚名
幽影之潮
幽影之潮
关于幽影之潮:全球危机四伏,暗影笼罩之下,一个名为“观察者”的神秘组织正悄然操控世界的命脉。他们的计划,从裂隙到深海,从沙漠到山脉,无一不致命而隐秘。陈逸飞,新兵出身的精英突击队员,带领龙影小队迎战这一切。他们潜入深渊、穿越战火、揭开幽影核心的秘密,只为阻止终极计划“赤焰”降临。每一步都惊心动魄,每一次抉择都关乎生死。在幽影翻涌的世界中,他们能否斩断锁链,迎来光明?
皮克J
权位者的游戏【无限流】
权位者的游戏【无限流】
关于权位者的游戏【无限流】:宫伊没告诉过别人,他怎样都死不了。就这么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之后,他放弃了他摆烂了!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被拉进了一个游戏。既来之则安之,某人继续摆烂。直到游戏系统说,不参与游戏会死,消极怠工会死,怎样怎样会死……宫伊一拍手,这不巧了嘛。此后,系统让他往东他往西,系统让他捉鬼他吃鸡。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听劝。后来,甚至游戏里的鬼怪都和他混熟了,看到他来,都能说上一句,“嘿哥们儿
入梦倾小
九世轮回,冤种女配崛起
九世轮回,冤种女配崛起
穿成九世惨死的冤种女配? 不怕,这一世,她苟得剧情崩塌,一切洗牌重来。 这一世,她发现,再次苏醒过来,自己竟然就是女主,还是那种顶级世家的真千金? 最后一条命,为了能赢,她竟然选择重生在了妈妈的肚子里面。 这是从娘胎就开始的求生啊! “哦哟,一大家子的短命冤种呢!” “咦,这个小姐姐病态的样子好美捏。” “大哥坐轮椅?原来是被白月光PUA残的啊!” …… 不料,刚出生吐槽的同时,她这
佚名
重生:权势巅峰
重生:权势巅峰
关于重生:权势巅峰:有人说,官场是权力的游戏,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比江湖更险恶。刘浮生觉得,官场是情与法,黑与白,真实与谎言,更是人间正道。前世的他,唯唯诺诺,一心求稳,却遭人陷害,郁郁而终。重活一世,他早已洞悉官场,青云之路尽在眼中,挡我者,必将万劫不复!
弹剑听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