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修仙界被通缉

第400章 遇捣乱之人(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00章 遇捣乱之人

托的效应很快显现。

因为算下来,找杨明炼丹的确差不多便宜一半的费用。

而且围观的大乘也算是见多识广,多少懂一些丹药知识。

于是第一位顾客出现。

看样子很可能是一个小宗的大乘老祖,准备进阶人仙。

此次来仙市就是寻找人仙丹的。

带了八万仙石准备买一颗现成的。

但看到杨明摆摊,心思动了起来。

因为宗内还有其它几个师兄同样需要丹药。

如果自己买原材料,再找杨明炼制,则能多得一颗丹药,有可能会让自家宗门多出一位人仙老祖。

这个巨大的诱惑一直左右着他。

最后他按照自家丹方买了一份原材料,先找杨明炼炼看。

如果能成丹,他再去买第二份原材料。

查看丹方后,非常普通的一份人仙丹丹方。

直接上手处理原材料,然后升空开炼。

几天后,一颗淡红色的丹药被这位拿在手中仔细查看。

“你如果不放心,可以去仙市中找人品鉴,报酬你可以暂时不用给。”

杨明此时为了广告,竟然主动说出上面的话。

这位小宗的大乘,听见此话愣了一下,然后迅速钻入人群消失掉。

杨明其实也是想变相的再做一下广告。

如果这位跑了,顶多就损失一万仙石而已。

如果这位去而复返,那他的地摊生意可能就会好很多。

这位小宗大乘拐个弯,确认后面没有跟踪后,就去到自己相熟的一家店铺,请掌柜检查一下这颗人仙丹。

这个店铺掌柜其实是一个真仙宗门的弟子,见识颇广。

拿过丹药,看闻一个时辰后,给出确切答案,这真是一颗人仙丹。

这位出来后,还不放心,花了点仙石请某些大店铺掌柜同样品鉴一番。

得到相同的答案后。

这位又返回这几个店铺中,分别买了些原材料,再凑齐一份原材料来到杨明摊位前。

看到这位去而复返,杨明笑了起来。

而某些围观的修士也同样认得这位,于是再次细心观看起来。

确认原材料与丹方后,杨明就升空炼丹后。

毫无意外,肯定成丹。

这位大乘再次检查后,就往杨明储物袋中当着大家的面,转了两万仙石进去。

杨明对自己发出善意,自己也要回报一下。

就这样,在这位真实顾客的刺激下,杨明帮人炼制人仙丹的局面算是被打开了。

而且他把每一次的报酬就放入那个押金储物袋。

里面的仙石数量是越来越多,这让来找他炼丹的大乘越来越多。

其实都盼着这位能失败,这样里面的仙石都是自己的。

然而等到储物袋中的仙石突破十五万时,围聚在摊位前的修士越来越多。

甚至有一两个还是从杨明摆摊至今,就一直待在旁边看热闹的。

他们也是最清楚这个储物袋中有多少仙石的修士。

所以几乎每炼完一次丹,这两位就会低声报出数字,好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印象。

还别说,这广告是相当的好。

sbanjvko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逆天邪神之深渊求生
逆天邪神之深渊求生
苏醒而来的萧枫来到了逆天邪神中象征着灭之世界的苍古深渊。这里玄力至上! 渊尘弥漫,渊兽咆哮,该如何立足?
木有引力
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
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
【没看过红楼也能放心阅读】 穿越红楼世界,成为不受宠的庶子贾环,王朝末年,吏治腐败,江湖以武犯禁,庙堂结党营私。 所幸贾环觉醒金手指,加入锦衣卫步步晋升,一言不合屠戮敌人,顺带铲除贾府不干净的人物。 他的愿望很简单,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金钗环绕,权势滔天! 某一天,皇帝拟旨: “传圣命,查抄贾府,男丁皆诛,女眷充入教坊司!” 贾环骤然持刀站上金銮殿,身后尽是黄金铁甲。 “皇帝老儿,你再说一遍
院有枇杷树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小说最新章节由网友上传转载,《帝少小妻又闯祸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现代都市小说,八哥小说网免费提供最新最快的帝少小妻又闯祸了无弹窗文字章节在线全文免费阅读。
花惊鹊
装乖
装乖
(暧昧+甜宠+双洁+追妻火葬场) 男朋友跟小蜜滚在一起后,慕知暖只感觉头上绿油油。 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送上门的小奶狗娇弱又贴心,情绪价值拉满。 她可就不客气收入囊中了。 只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男人看着她给的支票,感受到了赤裸裸的羞辱:“姐姐,你确定能养得起我?” 直到一次宴会,慕知暖看着那个熟悉的男人:“什么?都养了你几年了。你竟然是顶级豪门继承人?”
红茶奶酪
大佬沦陷!诱哄美人回家放肆宠
大佬沦陷!诱哄美人回家放肆宠
我看到男人第一眼我竟就觉得安全感爆棚。 这个高大猛健的男人他是我租的廉价房子对门户,在被猥琐男跟踪尾随时,我慌乱敲开他门。 他是京市道上让人闻风丧胆的黑老虎,这么多年来用自己的雷霆手段横行霸道。 他独自与黑暗为伍,一路浴血,手段决绝,从不回头。 直到我的出现... 他从未想过他会甘心为一人折傲骨,洗余孽。 只求天长地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