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849章 提议
文宗帝看着喧闹如同菜市场的大殿只觉头疼,“诸位爱卿众说纷纭,吵得朕脑仁疼。”
他今日上朝的本意确实是为了西陲之事,听听朝臣意见,但听多了便觉得太烦躁。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文武大臣呼啦啦的跪下请罪,“陛下恕罪。”
文宗帝先让他们全起来,“众爱卿既然各有见解,便派几个代表出来说说吧。”
文官中,保守派以右相长孙睿为代表,激进派则是请出了左相林天佐来与其辩论。
这二人的政见向来不合,这次事件上也不例外,又站在了对立面,即将开启一场博弈。
武将方面也需派出两位代表来阐述,有人举荐了楚玄迟,但他的想法并不在这两派之中。
“启禀父皇,儿臣认为战事劳民伤财,着实不应继续打下去,尤其是南疆与北境也还在打仗。”
楚玄迟一身绛紫色蟒袍,双手持着笏板,即便只能坐在轮椅上,却难掩他与生俱来的贵气。
文宗帝有些诧异,“所以御王也如右相一般,主张休战,而不能乘胜追击,给西炎一个教训?”
他本以为楚玄迟乃是武将,应该会比文臣更好战些,更何况西陲的兵马大元帅可是容潇。
连他都相信容潇,愿意力排众议重用,楚玄迟那般在意辅国公府,怎反而不相信其能力呢?
不料楚玄迟道:“不,西陲将士浴血奋战才扭转了局势,又岂能白白浪费了他们的牺牲与努力。”
文宗帝听得云里雾里,实在理解不了,“御王既不支持继续打下去,那又要如何给西炎教训?”
“仗要继续打,但不要太过激进,而是只要将他们打败,再逼着他们主动向我们东陵求和!”
楚玄迟之前在南疆便有过这种战术,兵力空虚时,故意挑衅对方,挑起战火后速战速决。
这其实是虚张声势,以一场战役的胜利来打压对方气焰,也打消其对己方的不利猜测。
如今他想用的法子也差不多,就是要让西炎知道东陵有继续作战,主动进攻西炎的能力。
只要东陵表现的足够强大,西炎自会产生退缩心理,从而在继续作战与求和之间做出选择。
林天佐见他没支持自己,心有不悦,“御王这话是何意,请恕微臣理解困难,还请殿下明言。”
楚玄迟细细道来,“继续打下去,国库要支撑西陲与南疆以及北境的战事所需,定会日渐空虚。”
“但我们又要借这次西炎的机会,给南昭和北戎一个有力的警醒,让他们知难而退,早些停息战火。”
长孙睿饶有兴致,“这听起来倒是件很不错的事,但具体要如何做,殿下可方便再仔细说说?”
楚玄迟道:“本王刚才已说过,让西炎主动来求和,他们越是退缩,便越能彰显我们东陵的战力。”
钟坤沉声开口,“没错,前几朝时正是因着我们东陵主动议和,还派公主去和亲,才让他们得寸进尺。”
本朝嘉贞公主和亲南昭,也是遵循了前几朝的先例,若非这几年战况好了些,北戎那边又该和亲了。
楚玄迟说的铿锵有力,“本王想以其人之道,还治之身,让西炎公主和亲,这便是给他们的教训。”
“孤明白了。”楚玄辰若有所思,“一旦西炎答应和亲便是示弱,南昭与北戎自要重新定义我国兵力。”
“正是。”楚玄迟点头,“等到西炎休战,我们便有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南疆与北境,他们的压力会更大。”
而后他就自己的提议,又做了诸多的解释,对于其他人提出的问题,也都一一作答,且游刃有余。
一位原本是中立的武将率先表态,“御王殿下此法甚好,末将附议。”
紧接着是一位保守派的文臣,“这无疑是一举三得之法,微臣也附议。”
然后是更多的文官与武将表示支持,“臣附议!”
楚玄辰笑意盎然,“孤也觉得御王的提议比其他的建议要更好些,孤支持。”
其实何止是好一些,是好太多,但他还要顾及其他臣子的面子,尤其是两位丞相。
更何况他若过于称赞楚玄迟,便是在为其树敌,他又如何能害了自己真心相待的兄弟?
朝堂之上,楚玄迟有着舌战群儒之势,以一人之力将其他两派压下去,得到了很大的支持。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朝臣都在附议,一心想出风头,却连个机会都没有的楚玄寒便坐不住。
他提出质疑,“臣弟有件事不明白,皇兄曾是东陵战神,怎反而畏首畏尾,不愿意乘胜追击?”
为了刺激到楚玄迟,他甚至还有意揭伤疤,“可是因皇兄在战场上出了事,从此失去了那份气魄?”
楚玄迟正色道:“正因本王上过战场,亲眼见到了何为血流成河,何为尸横遍野,才不想战火延绵。”
“至于本王在战场受伤之事,这对于沙场将士来说,本就是家常便饭,本王又岂会因此而退缩?”
兵部新上任的右侍郎附和,“没错,从上战场的那一刻,我们便已做好了马革裹尸还的准备。”
狄策在被定罪后,兵部右侍郎之位空缺,文宗帝在吏部递上来的诸多候选名单中,一眼便选中他。
他原本就很钦佩楚玄迟,如今更是被他说的热血沸腾,恍惚又回到了年轻时,那时他便在战场。
楚玄迟又道:“世间人人都有过父母,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为人父母,因战火夺走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祁王生来便是天潢贵胄,受万民供养,又久居盛京城,不曾见过饿殍满地,又岂能知黎民之苦?”
后面这话说的有些重了,还带上了些嘲讽之意,因为楚玄迟对他的厌恶与日俱增,实在忍不住。
“御王说的好,臣弟附议!”楚玄霖道,“让西炎求和,早日平息西陲的战火,还百姓一个安宁。”
他虽说自小便不受文宗帝的重视,但终究是锦衣玉食,比起那些受战火荼毒的百姓要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