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之我在唐朝建设现代化

第9章 初遇李世民(求收藏,票感谢)(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9章 初遇李世民(求收藏,票感谢)

“贵人,这饭食东家管他叫红烧肉盖饭。”

村长上了年纪,所以一碗饭下去,就吃不下第二碗了,但是其他村民都是还在添第二碗,更有甚者已经第三碗了,反正东家说的管够。

“红烧肉盖饭?”

“是啊,这肉啊是猪肉”

“猪肉,不可能,贱肉我以前也吃过,不可能这么好吃”

程咬金第一个反驳到,李世民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也赞同程咬金的话,贱肉不可能这么好吃。至于尉迟敬德,管他什么肉呢,吃了再说。

“哈哈,东家以前说过,世上没有难吃的食材,只有不会料理的厨师”

村长露出仅有了几颗牙齿,咧嘴笑着。虽然和东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是自己这把老骨头明显能感觉到,东家是个一心为大家伙儿干实事的人,日子也是越来越有奔头。

听到这句话,李世民仿佛进入了一种顿悟的境界,这句话不单单是在说做饭,治国也是这个道理。这东家看来也不是普通人啊。

“不知村长能否引荐一下,我等最喜结交朋友。”

李世民对这位东家有些好奇了,刚才见其只是一少年,多少有些轻视的心,不成想还是一位少年才子。

“此时东家应该在小巫山果园那里,我腿脚不太利索,我让人带诸位贵人前去”

“有劳村长了”

“二狗,二狗,过来,你带诸位贵人去找东家。”

“是,村长”

一位身上有些邋遢的孩子听到村长的安排,当即带着几位贵人向着小巫山走去。

“小朋友,你们这地里为什么每种粮食”

路上李世民看着上好的良田却长满“杂草”有些心痛的。

“咋没种?这不是都种满了土豆和红薯吗”

小孩一边吸着鼻涕一边回答贵人的话。

“土豆红薯?”

这是什么东西,从来没听过,李世民从起义到现在也算是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了,什么东西没见过,什么东西没吃过,但还是第一次听到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

“土豆中午你们不是也吃了吗”

小孩有些不耐烦了,这些贵人是不是傻啊,中午刚吃了,就忘了?

“难道就是中午那个口感软软绵绵的东西”

李世民想起来,中午的红烧肉,就两种食材,除了猪肉,那必然就是剩下那一个了。

“对啊,那就是土豆”

“这些杂草就是土豆和红薯”

“什么杂草,这些可是亩产十四石的粮食”

小孩略有些恼怒,这可是东家带来的高产粮食,这些人居然说是杂草。

“什么亩产十四石?”

李世民三人顿时都震惊了,小孩喝假酒了吧。

“娃娃吹牛也不打草稿,嘿嘿”

即便是尉迟敬德这个闷子在听到亩产的时候也忍不住震惊,但是也就震惊了那么一小会,就笑了出来,自己几位什么场面没见过,居然会相信小孩子的鬼话。

“哼,东家说了,亩产十四石,还是最低产量,你们不信算了。”

小孩见这几人不信,有些急了。

“东家就在那里,你们自己去吧”

小孩见东家就在前面,也正好可以撂挑子。

只见少年和一群农夫在那山腰上,众人围着一棵树,少年在其中指指点点,仿佛在教学一般。这画面属实有些不协调。对啊,难道少年在教农夫种地?

亲爱的葡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综影视之司颜
综影视之司颜
关于综影视之司颜:穿越到每个影视位面去看热闹……为了追寻每一位大佬前辈的脚步,司颜毅然决然的努力考公,想成为了众多时空穿梭维护和平中的一员,奈何因为成绩太过忧郁,意思就是吊车尾啦,最后还是靠家里走了个后门,但还是被分到工资最低的养老部门,日常维护一些位面的剧情走向,开启了看热闹的摆烂生活。(会有男主哦,主要还是打酱油,是个工具人,就酱紫。)
爱吃榴莲塔
凡人:打怪升级,我享长生!
凡人:打怪升级,我享长生!
一件小背心
张小曼洛尘
张小曼洛尘
【2019最火爆新书】“一代仙尊”洛尘遭人偷袭,重生回到地球。地位普通的他,面对女朋友的鄙视,情敌的嘲讽,父母的悲惨生活,豪门大少的威逼挑衅。他发誓,一定要改变命运的不公,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告诉所有人,他洛尘,曾经来过。
洛书
左溪村走出来的修仙少年
左溪村走出来的修仙少年
关于左溪村走出来的修仙少年:一块曾经让江湖暗流涌动的玉符,竟出现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少年王若机缘巧合下得到它,命运的齿轮从此转动起来。且看他如何走出山村,踏入修仙之途,在血雨腥风、弱肉强食的修仙界收获友谊与爱情,成就自己的传奇人生。人生第一部小说,希望大家能喜欢,谢谢!
寸草心1981
通古今,我在荒年娇养被贬皇子
通古今,我在荒年娇养被贬皇子
【古穿今+饥荒+囤货+基建+种田+疯狂购物】 【女主版】 中元节祭祖,没引来父母魂魄,却引来了一个古人,以金银换取粮食。 宋茯苓只当是场梦,不想第二日古人再次出现求取物资。 宋茯苓不厌其烦,却见对方奉上家当。 很好,懂得天下没有白吃午餐的道理。 宋茯苓抽取部分佣金,权当一个搬运工,养活别人也养活自己。 然而这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要想养活一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此宋茯苓开启古代基建模式。
莲香箬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