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011章 长相思曲
“小姐,那都到后半夜了……”
夏琼竟不知说什么,骂道:“你个死妮子,就知道犟嘴。快去,把我的七弦琴拿来。我加了两条弦应和他的诗,比之前还有趣呢!”
珠儿吐了下舌头,跑去取琴。
《长相思》是词,并有曲谱留下。
她抚摸琴弦,解开那用五条线描绘的曲谱,弹唱起来——往日这弹唱,都有一个人在旁边听,那日却没有,她怅然若失。瞥了几眼瓜苗,带着些忧愁,弹给瓜苗听。至于别的听众,都是不请自来,也不在她眼中。
但这词曲却插了翅膀传开了。
只一日便传遍姑苏城,才七日,便传至汴州。在汴州酝酿数日,往洛阳和长安那边去,到了长安再辐射周边,追上了袁天青的脚步。
这速度,比脚步走得还快。
那日一名才子举着一张纸,疯子一样跑回驿站,大喊道:“好词,好词,张兄你快看,吴山点点愁,这句子把在下惊住了。”
驿站中人看疯子似的看他。
张俊平却不觉得疯,夺过那纸,扫了一遍,忽然扬起手,啪得给自己一巴掌,喊道,“都给我安静。”本就没人说话嘛,大家都在惊疑呢,只听他朗声念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好诗,好诗,好诗……”啪得又给自己一巴掌。
王福春小声嘀咕,“他疯了?”
“有点,不过他从哪弄的这词?”
袁天青怀疑,是不是信被偷了……
有此疑问的不止袁天青,驿站中的人都想知道。张俊平也想知道。
却听那才子说:“在下路过青楼时听人唱的,我问过了,是姑苏城的那位袁公子写的,夏琼小姐唱的时候,被人听到传了出来。”
王福春听懵了,推了推袁天青,轻声说:“公子,这是你作的?”
袁天青说:“寄回去的信。”
王福春噢了一声,“汴州那里?”
袁天青点点头,“低调点。”
“小的明白。”王福春暗喜,挥舞了一下手臂,再看向那些癫狂的人,忽然觉得很有意思。那些人,不知道作者就在旁边呢!
整个驿站的人都陷入词的意境中,他们开始连夜的讨论。
王福春的那点学识,根本听不懂他们讨论什么。什么写景暗寓恋情,什么直抒胸臆,什么意接流水,笔入人情……压根在他认知范围之外。不过他绝对能听懂,大家都在夸这首词,只要是夸的,他就喜欢听。
“福春,吃饭,别支棱着。”
“公子,他们说的好有道理。”
“先吃饭,他们还要聊很久呢。”
果然很久,今天聊,明天也聊,不光聊,他们几个还有意去收集袁天青的作品。尤其那张俊平,整日将那些诗词挂在嘴边,吟诵,甚至高声演唱,从中汲取养分。有时他懊恼的大叫,“我作不出,我作不出。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多我心中的话,却只有从别人的口中才能听到,我也是一个读书人……”
袁天青听到这些抱怨,挺为其心疼的,总觉得对此人太不公。
不过世间哪里又有公平二字?
他想,若他哪天不“作诗”了,恐怕今日懊恼的张俊平,第一个会跳出来指责。虽说他的存在就是不公,但也为诗词做贡献了不是?
“公子,你说如果哪天,他们知道作诗的是你,会是什么表情?”
“不过是惊讶而已吧。你别乱说。”
“小的知道,咱们要低调嘛。”
“不错。万一暴露了,咱们该去长安的没有去,被人知道了恐怕不是好事。现在就挺好,咱们既能到处转,又能去长安。”越说越觉得此法两全其美,袁天青忍不住地乐了,说,“明天你帮我把信寄出去。”
“公子,这信里又有诗句吗?”
“没有诗句,不过是记了一些见闻。”
“大家都想让你多作些诗呢。”
“世人作诗,哪有拼数量的,要有感而发,才是真的作诗。有些人一辈子作上万首诗,一咽气,全都带坟墓里去了。”
“公子,你不一样。大家都说,你一开口就是传世之诗。”
“别听他们瞎说。即使是大诗人,也不可能随口就作出传世之诗,真正的好诗,往往只是片刻的灵感带来的。人的一生,能有那么几刻神来之笔,已经足够。”袁天青说了一个普通人最可能碰到的,而不是他自己。
“但小的觉得,你就是厉害。”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低调。”
王福春闻言,低调地想,要是他有这才华,肯定不低调,肯定到处去显摆,就算有危险也不怕。要是他有才华,他就去洛阳,去长安,去把诗念给皇上听。他低调地想着不低调的事,甚至想把所有人都比下去——伴豪情入梦,是好梦。
第二日,他们又低调地出去了。
问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