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四合院

第214章 知青们来照顾生意了(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14章 知青们来照顾生意了

1970年6月6日,周六,芒种。

“师傅!师傅!”16岁的炊事员李牛,提着两篮子鱼,赤脚跑到门诊大楼后门,兴奋道:“那帮知青又在上游炸鱼了,这是我刚才在河里捡的。”

“知道了,你先去剔除鱼刺,中午做菊花鱼。”张和平随口应付了一下,就继续给白云、赵红梅,以及14个学医的临时工,讲起了医案。

南腊镇小,张和平在刚来的第一个月,就帮所有镇民义诊了一遍。

加上随后收上来的中草药,以及向上面申请到的各种药品,大部分镇民的疾病都治愈了,只有一部分老年病,还在慢慢调理。

总的来说,没什么实践机会给这16个听课的学生开眼,只能教他们处理草药,以及一些案例。

至于李牛那小子喊他师傅,那是因为他教李牛做了几道菜,就被李牛喊顺口了。

眼见张和平讲完一个医案,留下一黑板的讲义,准备去上厕所时,赵红梅举手问道:“院长,我前天去景城老爷局申请编制的时候,听他们说,城里有很多人得了疟疾,这个病你会治吗?”

“这个病,下午再说!”

张和平出了门诊竹楼,先去东边的公厕,关上竹片小门,解决了一下三急。

然后走到旁边的食堂一楼空地瞅了一眼,不满道:“老赵,你连一个邮递站都申请不下来,怎么好意思拿这么多鱼过来剥削我们小牛同志的劳动力!”

炊事员李牛身旁放着两篮剔了刺的鱼块,身前木盆前面,却还有五篮没处理的鱼,且随着河边过来的人,这鱼篮子还在增加。

“快了!我已经跑刀主任家里哭了三回穷,他已经记住我了。我下次去,就跟他提具体需求。”赵主任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刀主任还向我问了你的情况。”

“嗯!”张和平不置可否的应了一声,然后指点了李牛两下,就回门诊楼,回答学生的问题去了。

中午饭,是张和平跟16个临时工一起吃的,临时工的粮食都是自己从家里带;他们每天还会带蔬菜过来,张和平也会趁夜出门打猎。

南腊镇虽然被安了一个镇字,却跟一个村没什么区别,绝大部分人都是农户;之前农忙时,临时工都回去插过秧。

它之所以定为镇,是因为南腊镇到东、西、南三个方向的边境线都是二十多公里。

并且,它正好处在战备公路旁边,方便接收景城运过来的物资,然后辐射周边村寨。

让张和平最吐槽的是,这里没有邮局,竟然没有邮局!

号称天下第一镖局的邮局,竟然没开到这里,emmm……

为了让南腊镇赵主任学会哭穷卖惨向上面要资源,张和平硬是忍住,没有直接找刀主任安排邮局这事。

下午上课,张和平接着18岁已婚小会计赵红梅早上提的问题,说起了疟疾。

疟疾分为四种,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恶性疟,主要由雌性按蚊传播,其次是人类之间的血液传染,再次是母婴传染。

被传染疟疾后,会有7至30天的潜伏期。

若是第7天就出现打摆子的症状,那就中大奖了,恶性疟!

这年月,患上恶性疟,基本上离死不远了。

因为打摆子的同时,病人体内还在爆发各种危机,肾损伤、重度贫血、肺水肿、呼吸窘迫、肾衰竭、肝脏衰竭、肾脏破裂、脾脏破裂等等并发症都有可能出现;以现在的医疗条件,这些并发症都是很棘手的病。

若是第13天才出现打摆子症状,且间隔48小时才发作一次,那就可以稍微放宽心,患的是间日疟、卵形疟,不容易致命。

并且,西南有栽种金鸡纳树,只是云都储备的金鸡纳霜(奎宁)不多了,关键是它的治愈率低,易复发,且副作用大。

最后一种三日疟,感染者较少,潜伏期长达24至30天,且容易被金鸡纳霜一次性治好,最多有些贫血副作用。

话说,打摆子(寒颤)只是疟疾的第1阶段症状,之后会出现高热,然后会大量出汗。

最难的,其实是对疟疾的检测手段!

因为疟疾是血液疾病,很难从寒颤症状判断病人是不是疟疾,实在是能导致寒颤的病太多了,总不能一打摆子就是疟疾吧!

除非,像之前的国营红旗农场那样,一下子发现几百个中招知青,打寒颤的、发高烧的、湿身的全都有,一目了然。

“其实,古医书上,已经有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是不是听不懂?”张和平对众人笑道:

“别说你们听不懂,百分之九十九的汉人都无法搞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单说这句话里的‘青蒿’二字,实际上指的是黄花蒿,因为古时候的词汇量没现在这么大,加上交通不便,就把青蒿、黄花蒿混为一谈。”

“另外,黄花蒿在煎煮后,只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止血的功效,对疟疾的冷热症状没有缓解效果;而青蒿在煎煮后,却有清虚热、解暑热、截疟、退黄的功效,它能减缓疟疾的冷热症状。”

“因此,青蒿一握这个误解,就一直延续……”

“格老子的,干死这帮龟儿子!”

“小赤佬作死,夯杀伊!”

门外战备公路上,忽然响起一阵嘈杂。

“来生意了,准备治疗工具,去门外弄。”张和平说着,已经走向门口,“小赵记得收钱,没带钱就让他们滚蛋,一个个吃饱了撑的,只晓得打架,有这时间谈恋爱多好。”

“院长,你赚不了女知青的打胎钱了!”赵红梅抱起一个装零钱的木箱子,笑嘻嘻地说道:“我打听过了,兵团不许男女知青谈恋爱,说是首都报纸要求晚婚晚育,男青年28岁、女青年25岁才能结婚。”

“红梅,不许结婚,不就是在逼她们打胎吗?”妇科女医生白云语带深意地说了一句,然后也去门口看热闹了。

看着公路上三三两两扭打在一起的知青,盘坐在门诊楼二楼露台上的张和平,朝大门口看热闹的炊事员李牛喊道:

“小牛,丢几根木柴给他们,让他们打凶点。打半天了,都还没见血,一群孬种!”

“小赵,去拦着你叔,别让他当和事佬,我们这好不容易来点生意,别让他搅黄了。”张和平不嫌事大,又对赵红梅喊了一声,让她去拦土路上过来的人。

白医生在旁边听得好笑,同时在心底有了一丝急迫感,这个张院长的医术很厉害,又这么年轻,在这里肯定待不久,得让这些临时工加倍努力学习才是。

“对!咬他!使劲咬!”张和平大声助威,转头又对旁边的临时工学员说道:“破伤风疫苗、狂犬疫苗等会用上。”

“院长,我们好像没有这两种疫苗。”

“笨啊!青霉素兑点生理盐水,我们说是什么疫苗,就是什么疫苗!对这帮兵团知青不用客气,他们每月有28块钱工资,正好没地方花。”

张和平说着浑话,还不忘嘱咐道:“记得做皮试,有些人本来对青霉素不过敏,但因为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不同,就可能导致差异过敏,所以皮试环节不能省。”

“院长,皮试收不收费?”

“你说呢?咱们付出了劳动,不应该获得报酬吗?”张和平想了想,“皮试后,记得换针头;针头不够,就等着消毒后再用。若是不给针头消毒,就容易将疟疾、肝炎之类的血液传染病传给其他人,记住了吗?”

“记住了,院长!”

“嗯!记得把消毒费算上!”

“咳!”白医生咳嗽一声,对一众要被带歪了的临时工说道:“院长的意思是,对这帮喜欢打架的兵团知青,才这样收费,对其他人不行。伱们想想院长给镇上居民,以及那些村里老乡看病抓药时,有没有乱来?”

哗哗……

一阵大雨忽然而至,将战备公路上的两方人淋成了落汤鸡,让一场群殴突然中止了。

“格老子的!我看到这个小赤佬打摆子了,他们有传染病!”

……

七五三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天崩开局!两间破屋,还有两个娃
天崩开局!两间破屋,还有两个娃
我前脚和结婚六年没有感情的老公离婚,后脚才出民政局,穿书了。 一睁眼,我成了年代文对照组里的女配。 设计女主,表白男主不成,反被设计嫁给了生产队里的家暴狂。 女主怀孕吃肉,我怀孕吃个鸡蛋还要被丈夫打。 女主生完孩子,男主托人照顾坐月子,我生完第二天就要去地里干活。 女主带着孩子返乡参加高考上了大学,我因为偷吃了一口肉,被惨遭打死。 放眼望去,别墅成了两间破屋,家徒四壁,四处漏风,还有两个哭着喊饿
佚名
玄幻:血脉觉醒后,他一剑掌天下
玄幻:血脉觉醒后,他一剑掌天下
三年前,他成了家族唯一的希望,却在关键之时觉醒至尊血脉,无比痛苦,以至于错失比赛,家族没落。 他,成了家族的罪人。 三年后,他狼狈归来,受尽白眼,就连他的父亲都不原谅他…… 没了辉煌的家族,要这血脉何用? 畏手畏脚,不敢施展,要这天赋有何用? 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再给家族争一线生机,他提起那柄剑,誓要横扫九天八荒!
佚名
手刃渣夫后,冷血权臣求入赘
手刃渣夫后,冷血权臣求入赘
虞晚晚临死才知道自己竟然是个外室! 招来的赘婿乃是荣昌侯府世子,有妻有儿。 全侯府的人都利用她赚钱,吸她的血,算计她落两胎缠绵病榻,却鄙夷她商户出身不配进侯府为妾。 赘婿之子厌恶她活着玷污他爹娘恩爱名声,将她捅死。 可虞家女不为妾! 她恨侯府之人欺她骗她,利用她! 重活一世,她要赘婿吃进去的全都加倍吐出来,她要侯府再不复前世荣光! 只是,她自己就能要他们生不如死。这个冷血狠戾、杀人如麻的指挥使,
河岁岁
逼我换亲?另谋高嫁,医妃杀疯了
逼我换亲?另谋高嫁,医妃杀疯了
【古言宅斗】【重生复仇】【女强医妃】【团宠】 上辈子,顾芷宁从乡下回京,代替妹妹嫁给穷秀才。用嫁妆帮夫君买房置地,养大庶子,官居一品宰相。 最后多年付出,换来的是她生子——丈夫跟妹妹联手,让她一尸两命,死于难产! 一睁眼,顾芷宁回到幼时庄子,誓要让这些人血债血偿! 笑她乡下散养没文化? 她师承文学巨擘,文学大家赶着拜师! 渣妹重生要换夫? 她扮猪吃虎,笑看他们自掘坟墓! 嫁将死之人? 她医毒双全
昭昭渔火
主母操劳而死,重生后养崽摆烂了
主母操劳而死,重生后养崽摆烂了
她,小户之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前世却真心错付,给侯府婆家当了垫脚石; 夫君待他不冷不热, 老夫人嫌她生不出孙子,小姑子蛮横不讲理,她也忍了,一心侍奉夫君,将侯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他们还是对她不满…… 重生归来,她不伺候了,一心照顾女儿,只想避开祸事,不再重蹈覆辙。 至于男人…… 男人也配和女儿比? 可渐渐地,她的夫君发现:怎么夫人跟往常不一样了……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