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一千零三章满纸荒唐
第一千零三章满纸荒唐
“九天玄女是何许人,为何她会针对本宫来说这些无用的话,难道这些字也是因人而异,难道她真的算准千年之后本宫会来此吗?
本宫身俱七巧玲珑之心,世人少有能看得透的,可她似乎却对本宫要经历的事十分清楚,那么本宫前世与今生来此又有何意义呢?”
芮姬娘娘此时情绪已有些失控,语气里带着悲怯,若说一个人被天命所定,那么如此两世折腾究竞又是为了什么,这是芮姬娘娘之惑,也是天底下世人之惑。
(世人之惑,为何有轮回,而轮回之后依然还是一般,甚至要吃更多的苦,明明知道死后带不走任何东西,难道如此轮回是让人来享受人世的荣华与富贵吗?
其实这要分两方面来看,享受荣华与富贵,最后再尽数失去,这本身就是一种道显,而受尽魔难,也是在磨炼心智,此正是一阴一阳,若人能从中悟出道来,那灵魂就可以得到飞升,这或许是人生生世世轮回的意义,而生的意义也就在其中,通过享受与磨难来悟道,让灵魂得以超脱。)
“娘娘,前世未明白的道,今世你来了,再经历一番荣华,就是要让娘娘明得大道,其实九天玄女于你可也是寄以重望,像是把你当成她的徒弟一样,让你有机会经历这两世轮回,若能有得大道,那么你自然也可以像她一样,遨游于九天之上,过着逍遥无拘的生活,又何必在意世人,在意世间万物万灵的生死呢?
世间万物万灵的生死本就有道相规,非是谁可以改变的。”
王禅对于此时这些字到也越来越熟悉,因为这些字其实与他从圣人老子处所说的道德经只是换了个说法,变得更有诗意一些而已。
所以他对于九天玄女的认定也越来越清楚,此时对娘娘这般说也是想消除芮姬娘娘心中慢慢升起的那一股不服输的气劲,与对九天玄女的怨气。
“你到是好心,竟然为一个不认识的人说起话来了,我问你难道你与九天玄女有什么关系吗?”
“这到暂时没有,不过保不准将来会有,但有一点可以说明,我们修道之人共通之处,就是修的同一大道,世间只有一道,别无它道,这算不算是一种缘份呢?”
王禅的话其实已经有意透露,可此时的芮姬娘娘却没有认真的听懂王禅所言,因为她此时看着中间的一道门一样的石壁,可这门上却并没有任何机关锁口,光凸凸的。
“鬼小子,你来看看这是不是打开商亡周兴之地的门。”
王禅其实早就看到了,而且还看到旁边还有字,所以一听且也不理,只是淡淡的说道:“早就看到了,此地与其它石壁不一样,其它石壁并不光洁,而此门却十分特殊,所以应该是打开商亡周兴之地的门了。
只是依着刚才的布设,若是娘娘没有耐心看完剩下的字,我看这门上是不会显出打开的机关的。”
王禅此时已走过了门而且又看着另一侧的字。
“那你还不念出来,本宫可没有你这般好耐性。”
芮姬也知道这里必定是九天玄女的意图,先让他们看了前五千多年前天地之间的变化,想着让她明白世间更替运行之道,而后再显出对她的这些诘语,其实都是想让她明道而止,放下执着,可她却是一个无比顽固的人,越是如此,越是知道对方的好意,就越是心有不甘。
所以此时听王禅的话也是不得不相信,而她也跟着王禅快步走过中间的门去看另一边的文字。
“此间之物非特殊,来者切莫贪此利。
河图洛书本传世,黄帝心经更一般,
只是世人好名利,徒添虚名在此间。
前程往事皆轮回,天地之间有定数。
若知身前身后事,徒留世间反无意。
大道之理极易解,大道之智极易得。
大道之法极易效,大道之德极易修。
世人无知皆因知,世人无道皆是道。
修道之本在于心,明道之途在于行。
言道之不言而言,行道之无为而为,
一心有情化七巧,明道日减终归一。
何处因缘化身来,自当解缘归何处。”
这是另一侧的诗文,比之第一侧更言之切切,而且也说得更清楚一些,先是说此间并没有什稀罕之物,河图洛书已流传于世,而黄帝心经更是在前人基础之上所悟,也是普通至极。
只是世人喜好名与利,这才添了一些虚无之名、让世人贪慕之名在这个地方上。
天地之间依道法而为,也依道法而行,所有可以依道法而循,是有定数的,这与道德经中,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异由同工。
所言其实非是说圣人会什么神通,而是圣人明道归一,依着道就可以知道将来的变化与定数。
所以此地第一次所现的世间王朝更替与兴亡,到最后的结局也是天地之间道之运行的最终归宿,也是可以依道而推演的。
(唐朝的袁天罡与李淳风所留推背图大概就是根据道法来推演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缘来此看到后凭着回忆而写。)
可若世人知道前世之事,又知道后世之事,那么既然不能修得大道,对于普通世人而言,生生死死,从无到生,再从生死死,世世轮回,若是都知道了,那么就没有意义了。
命有定数,当然也有变数,而且命也让普通世人难与捉摸,这或许也是人存在的意义,经历不可预见之事,无论祸与福。
其后的四句,是讲其实道十分简单,若要悟道就必须归一,因为道生一,只有归一之后,才能明道,这是唯一的途径,可明道却又不拘一格,可以从花中明道,也可以从己心中明道,甚至可以从世间万物万灵之间明道,只要阴阳合一,就可知其中之道。
(道德经里也有论述,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不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怀褐玉。
道德经的排序本来就是老子当年故意弄乱的,而这一章应该是最后一章,对整个道德经总结,与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相对。
意思就是说我所说的道,所做的无为,其实十分简单,天下人却并不知并不能依此而行。
我所说的与所行的都是依着大道之言,大道之无为,这才不知道我所知道的。
知道我的人少之又少,能依我而行的就更少了,所以说旬表简单的东西内中却存着珍贵的宝玉,而这个就是道,却除外表之惑,明其所含之宝玉,就是明道的方法。
从庄子书说也可以看出,世间只物人若用眼观之,从来也只能看到一面,若用心观之,则可以看到两面,当把两面合一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明白事物真像。
若说一件事发生的祸与福其实就是一样,当我们面临祸事之时,心生恐惧,精神恍惚,其实是因我们没有看到事情的另一面,而另一面总是与所看的一面相背,一件事看起来是祸,实则反而就是福,这也是庄子辨证统一的最终观点。)
世上之人无知,是因为他们自以为知道,而世上之人所行之无道,而这其中也包含着道,而这道正是因为人心之欲而形成的道。
(道由心生,是本人对王阳明心学的一个理解,所谓无道,却又正是道,是因为这都是人心之欲所果,而现在的鸡汤也有如此论述,如:你所面对的安排,其实就是最好的安排。也体现了这个道理,无论祸与福都在意料之中。)
说话其实也是一种行,心之所述,所以言、写、书、思又该如何呢,言道之不言而言,就是在明道之途中所说,所写,所书、所思皆是道之引领,而非不说,说即有道。
知道而行,所行该是依道而行,而道之所为,只有生,生可以说是创造,创造阴阳,创造一种平衡而相生相克的事情,而不仅仅只是消耗。
譬如说种一下一棵树,比如说创造一个生命,比如说创造一件新的物品,其实都是无为,也是道为。
(就像本人现在在写着这一部小说,从无到有,也是一种道为,创造包括许许多多人物与故事,所以道之所为其实包含着天地之间的生老病死,而非是普通人理解的“无为”,什么也不要去做,那活着就真的没有意义了。)
“一心有情化七巧,明道日减终归一。
何处因缘化身来,自当解缘归何处。”
这四句是整个最后的四句,当王禅读到之时,已然十分明了,当然对于王禅来说也悟出了许多自己曾经不解之道。
也明白芮姬娘娘的七巧玲珑心的由来,本就是一棵圣心,只是因为化身成为人之后有七情,所以就一化为七,一心变成七心,而世间之人先有七情,再有六欲,人若无情自然无欲。
而明道日减也是圣人老子所传道德经中其一,意思是让芮姬娘娘通过两次轮回转世为人,在修道明道的过程之中,慢慢减去这七情,最后七巧玲珑心也就可以归成一心,没有七情,也没有六欲,那么对于世间之事她自然不会再有理会了。
最后两句也算是对芮姬娘娘的一个终判,从那里来,当把此劫缘解了之后,自然还是回归那里。
“荒唐,一切都是荒唐之见,看似满纸道言,其实她根本不懂人世,根本不懂天地之间,根本不懂道法。
我的七巧玲珑之心本就是七心,何来归一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