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志(文献篇)

●碑刻选(2/18)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碑刻选

关于西湖禁约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76厘米,宽85厘米,厚29厘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刻,楷书,无书者姓名,9行,行23字,字径6厘米。碑文内容为治理西湖蓄泄,以备旱潦及严禁蚕食侵占淤塞西湖。

通玄观文昌祠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17.5厘米,宽58厘米,厚24.5厘米,沈友儒撰,胡孝书,楷书,明万历七年(1579年)陶承学刻石。碑文记载文昌君之由来及建祠的用意,碑首有题额7字,吕元篆。

浙江开府镇东楼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10厘米,宽97.5厘米,厚26.7厘米,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刻,张佳胤撰文,无书者姓名,楷书,25行,行67字,字径2.5厘米,碑石较完整,碑面右下多剥蚀。碑记万历十年浙江兵变,张佳胤授命巡抚浙江,平定兵变,遂重建镇东楼。《武林坊巷志》载有此碑。

先圣小像刻石

在杭州碑林,高97厘米,宽33厘米,厚11.5厘米,吴道子作,刻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此石,中为先圣孔子立像,右上刻“先圣小像”4字,直列,篆书;左上刻“唐吴道子笔”5字,直列,楷书;左下为刻者卓明卿落款。

重修佑圣观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204.5厘米,宽98.5厘米,厚28.5厘米,张瀚撰,陈善书,楷书,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陶承学刻石。此碑记载佑圣观毁修的历史,碑首有篆额,江铎篆,四周饰以龙纹。此碑中间从右向左呈斜状断裂,大部分字迹清晰。

杭州府仁和县儒学学田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66厘米,宽84厘米,厚20.5厘米。刘洪谟撰,刻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碑文记载督学伍公不避权贵,下令有司,广开垦,以为学宫永业。碑末记学田亩数,坐落地点及佃户姓名。

报亲净业堂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59厘米,宽66.5厘米,厚18.5厘米,广镕撰,袾宏书,楷书,刻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石碑左下角残。

北门长寿庵放生池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35厘米,宽68厘米,厚17厘米,袜宏撰,刻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此碑记载建庵经过及命名“长寿”之原由。该碑自右上方至左下方斜裂。

文庙圣贤姓氏位次表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90厘米,宽89.5厘米,厚21厘米,严遂高书,楷书,刻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此碑分6列书写,1至5列为圣、贤、儒题名,第6列为姚永济撰“重修杭州府学记略”。

浙江抚宪大中丞萧公德政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98.5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曹溶撰,张天植书,楷书,刻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碑记萧起元抚浙德政,碑分5列书写,1至4列颂萧公德政,第5列为题名。

两浙文宗李公学政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89厘米,宽94厘米,厚24厘米,陈之遴撰,周继芳书,楷书,刻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碑文记李际期在浙治学政绩,碑分6列书写。5至6列风化剥蚀严重,字迹模糊不清者甚多。

建造节义庵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74厘米,宽82厘米,厚21厘米,严沆撰,姚元煐书,楷书,刻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碑记汪孺人一生苦难缠身,后入空门,众人出资建庵始末。

净慈寺第二代智觉禅师塔铭

在杭州碑林,碑高46厘米,宽62厘米,厚10.5厘米,虞淳熙书,楷书,刻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

两浙文宗金公学政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226厘米,宽103厘米,厚23厘米,胡亶撰,扬鼐书,楷书,刻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碑文分7列书写,1至4列赞金镜在浙德政,5至7列为题名,因风化严重,大部分字迹模糊。

两浙督学刘公学政碑

在杭州碑林,卢琦撰,傅感丁书,楷书,刻于清康熙年间。碑文记载刘元琬在浙督学德政,碑分6列书写,最后的题名部分因风化严重,已字迹不清。

永禁鱼花船税料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80.5厘米,宽74.5厘米,厚27厘米,刻于清康熙年间。碑记杭州府鱼花船只共一百有零,以此为生者,有数千家。过去,每船纳税三两五六钱不等,以至民不聊生,现予免除并立碑以示久远。

浙江督学陆公实政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98厘米,宽98厘米,厚23厘米,胡亶撰,严曾榘书,楷书,刻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此碑分7列书写,1至6列记陆舜在浙督学之德政,第7列为题名。因风化,不少题名模糊难识。

两浙文宗祖公学政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64.5厘米,宽84.5厘米,厚24厘米,顾豹文撰,顾祖荣书,楷书,刻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碑文分6列书写,碑颂祖泽潜在浙德政。

两浙张大中丞去思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63厘米,宽80厘米,厚23厘米,刻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碑文记载张公莅浙6年,推行教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离任时行旅萧然悉如来时旧物,故碑题用“去思”2字,以表百姓思念之情。

右军六十帖

在杭州碑林,现存9石,每石尺寸略同,高33厘米,宽90厘米,厚12厘米,清雍正三年(1725年)刻,王羲之书。多为草书,间有行楷。清匡山金轮撰集,慈水王文光勒石。其中除多数可见于《淳化阁帖》外,尚有不刊而见诸《宋拓王右军书》及《王羲之正草十七帖》者。原碑几石,今不得而知,据现存9石刻帖42计,尚缺18帖,约缺3至4石。此帖容庚《丛帖目》卷四、杨震方《碑帖叙录》等均有记载。

现存《右军六十帖》中42帖的帖名如下:适得书帖、知欲东帖、差凉帖、奉对帖、汝人帖、都邑帖、谯周帖、胡母氏帖、王帝帖、往在都帖、旃罽帖、宰相安和帖、噉豆鼠帖、秋中帖、又不能帖、疾石退帖、重熙书帖、二谢帖、不快帖、小佳帖、奉告帖、鲤鱼帖、月半帖、乡里人帖、行成帖、极寒帖、虞休帖、建安帖、追寻帖、临川帖、袁生帖、想宾帖、想弟帖、节日帖、仆可帖、定听帖、蒸湿帖、龙保帖、瞻近帖、天鼠膏帖、朱处仁帖、得邛竹枝帖。

大令鹅群帖

在杭州碑林,现存7石,每石尺寸略同,高33厘米,宽9厘米,厚11厘米,清雍正三年(1725年)刻,王献之书。多为草书,间有行书和楷书,清匡山金轮撰集,慈水王文光勒石。据《中国书法大辞典》载,此帖共39帖,然今存7石计22帖,尚缺17帖。

现存《大令鹅群帖》中22帖的帖名如下:安和帖、相彼帖、姑比目帖、思恋帖、节过岁终帖、愿余帖、适奉帖、玄度帖、忽动帖、委曲帖、阿姑帖、舍内帖、复面帖、还此帖、西问帖、月终帖、参军帖、昨日诸愿帖、不审尊体帖、嫂等帖、鄱阳归乡帖、敬祖帖。

净慈舜瞿禅师塔铭

在杭州碑林,碑高204.5厘米,宽93厘米,厚21厘米,毛奇龄撰,蔡升元书,楷书,纵6列,列34行,行14字,刻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碑断为5石,多字泐损。

米芾书王维诗碑

在杭州碑林,共6石,其中4石刻米芾行书,2石刻明清书家题识,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钱学洙勒石,林凤鸣刻,石高55厘米,宽118厘米,厚16厘米,字径约15厘米。第1石已残,仅存二小片,其中一片石面右边刻序号“壹”,再刻“天子幸新丰旌”6字,此为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五言诗起句,另一片仅存“温谷幔”3字,为第1石之末行诗句;现存第2石,序号为“叁”,行书6行,17字;第3石序号为“肆”,行书6行,19字;第4石序号为“伍”,前4行9字为诗句末尾,后两行刻“襄阳米芾’’4字之款,并有“楚国米芾”和“中岳外史”印2方;第5石,序号为“陆”,前5行刻江睿行书题识,第6行刻“鹿城顾鼎臣观”行草1行,继之刻罗伦隶书题识3行,吴宽行书题识8行,徐有贞草书题识4行,及刘经行书题识3行;第6石序号剥蚀莫辨,前2行刻董其昌行书题词“澄怀观道”,后10行刻钱学洙行书题识,石面左下角刻小楷“慈水林凤鸣镌”1行。

十六罗汉像赞刻石

在杭州碑林,共16石,石高125厘米,宽55厘米,厚21厘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刻,唐末贯休画,清乾隆书。每石刻罗汉像一尊,像之左上或右上刻罗汉位次和名号,其下刻乾隆根据梵典修改画上原罗汉位次和名号,小楷,每石还刻有乾隆为像作的题赞,行书。此刻石原藏于圣因寺(今杭州中山公园),60年代移存碑林,至今仍完好无缺。

文昌帝君阴骘女碑

在杭州碑林,共2石,石高28厘米,宽23厘米,厚10厘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刻,梁同书书,小楷。每石横6列,列5行,末尾刻“汲修堂汪氏镌送”印一方,文全,石完整。

新修杭州府儒学记碑

在杭州碑林,此碑碎为多块,今存2块,1块高123厘米,宽95.5厘米;另1块高46厘米,宽89厘米,杭世骏撰,顾震书,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陈云杓刻石。此碑记载杭州府学从南宋绍兴年间到清雍正五年毁建的历史。

葛氏祠堂祭产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06.5厘米,宽60厘米,厚17厘米,此碑刻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记碑

在杭州碑林,共3石,石高30厘米,宽79厘米,厚9厘米,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刻,许祖京撰文,梁同书书,楷书。前2石各36行,后1石15行。行16字,字径1厘米,碑石完整,碑面略剥蚀。

阅水操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175.5厘米,宽90.5厘米,厚19厘米,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刻,乾隆撰并书,五言20句,8行,行书,款下有“古稀天子之宝’,印一方。

圣因寺乐捐田赋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33厘米,宽77.5厘米,厚9厘米,奚冈撰并书,隶书,28行,每行12字,刻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碑文记载圣因寺原有海田百亩,乾隆五十年(1785年)大旱,因催赋殊迫,禅师不得已,振锡赴勃海求援,获王公乐助等事。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
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
三国系统文现代青年稀里糊涂魂穿到东汉末年,成为了西汉丞相、北平侯张苍的后人。从今以后,东汉末年这个时代便多了一个人:姓张,名禟,字匡胤。曹操:棋差一招输给张禟,我不甘心!张禟:你确定只差一招?刘备:为什么有那么多英雄豪杰跟随张禟,我不明白!张禟:你也整个系统,你就明白了。孙权:我要是早出生十年,这一切都会不一样的,我不服气!张禟:让你早出生七十一年。张禟的出现,东汉末年还会分三国吗?
顺心平淡
我真的是反派啊徐子墨
我真的是反派啊徐子墨
徐子墨发现自己重生了,带着前世一身惊天地的修为和所有的记忆。但剧本不对的是,重生不都是主角的事吗?可老子的设定是个反派啊!这是一个反派一步步成为大魔王的故事。——————————中二版:大争之世,道法齐鸣!真武圣宗的老人坐于柳岸河畔垂钓鱼台,忽闻龙吟阵阵,三千鲤鱼叩命门,化作万丈金龙,腾于苍穹,翩若惊鸿!有力士徒步丈量天地,有僧侣枯坐寺庙三千载,一朝顿悟,天降祥云,万法喝彩。血月黑夜,长虹断日。
情史尽成悔
我在异界种田封神
我在异界种田封神
亲眼目睹了魔法女神午夜陨落,奥法之劫造成的恐怖冲击。失去一切的传奇战士盖文,在月亮女神苏伦的秘密支持下,尝试穿越回过去。结果穿越变重生。盖文不仅拥有了重塑世界的机会,同时拥有了重塑自己职业的机会。为了爱人,为了所爱的世界。盖文将赌上性命,组织一系列灾难的爆发。这一世,他将是科米尔的岩地男爵,狗头人之王。科索曼的戴冠者。扎兰达女王的幕后男人。大冰川的霜巨人之王。他的狗头人建筑队伍,将会遍地开花,引
永夜骑士
武道人仙
武道人仙
莫奕琯
黑大圣:天命人,不信天命
黑大圣:天命人,不信天命
【黑神话+黑西游+天命人+脑洞+现实+解析神话】 孙圣说,我不想当天命人!老猴子说,你想,给你一根金毛! 孙圣说,我要离开黑风山!土地公说,你会回来的,我等你!孙圣扭头就走,一路打出了苍狼林。 却发现,世界不像他想的那样,天地比他想象的更恐怖!出了苍狼林,步步有难,处处遇灾,到处都是妖魔鬼怪! 凶猛的花虎妖,几百米长的双头藤蔓,蔓延二里路的巨花妖,看不清面容的怪人,占据整个山谷的树妖,披着人皮的
江左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