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奏议集录

卷一(3/4)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卷一

宪宗讣至,……公从世祖北还,因陈大计曰:「殿下太祖嫡孙,先皇母弟,前征云南,克期抚定,暨今南伐,率先取鄂,天道可知。且殿下收召贤杰,悉从人望,子育黎庶,率土归心。今先皇奄弃万国,神器无主,而殿下位亲望重,功德兼隆,天意人心,灼然可见 【元明善撰《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元文类》卷六十五)作「且收揽英贤,政为今日,神器所属,非殿下而谁!」】 。」上颇然之,且命公前行审察事变。

公闻刘太平与先朝大将霍鲁怀复至关右,又念先帝征蜀,尝留大将浑都海以骑兵四万屯守六盘,及征南诸军尚散处秦蜀。太平自先朝用事,与诸将要结,素习险诈,又畏主上英果,因关中形便,扇摇民心,惊动汾晋、河南,诚非细故。及上渡河,悉以闻,奏遣赵良弼西行,假以他故,侦伺事情 【元明善撰神道碑及《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廉希宪传》皆以此段为廉希宪奏言。】 。上深然之。

岁庚申春,上在开平,诸王宗室相继劝进,上谦让未许。公以天时人事进言曰:「阿里不哥虽殿下母弟,彼以前尝居守专制有年,设有奸人俾正位号,以玺书见征,我为后时。今若早承大统,颁告德音,彼虽迁延宿留,便名叛逆。安危逆顺,间不容发,宜早定大计。」(《元名臣事略》卷七《平章廉文正王》引高鸣撰家传)

陕蜀行省奏事

公奏:「四川降民皆散处山谷,宜申敕军吏无妄虏掠,违者自本千户以下与犯人同科。又禁诸人毋贩易生口。」由是四川遂安,降民益。(《元名臣事略》卷七《平章廉文正王》引高鸣撰家传)

诏括京兆诸郡马牛以济河西,王奏曰:「关中兵乱,凋瘵已极,岁赋不充,尚堪此役?」奏入,特复二年马牛免括。(元明善撰《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元文类》卷六十五)

请改革世官之制

公言:「国家自开创以来,凡纳土及始命之臣咸令世守,逮今垂六十年,故其子若孙并奴视所部,而郡邑长吏皆其皂隶僮使,此在古所无。宜从更张,俾考课黜陟。」始议行迁转法。(《元名臣事略》卷七《平章廉文正王》引高鸣撰家传)

言史天泽不当罢相

言者讼史丞相子侄布列中外,威权太盛,久将难制,诏王罢丞相政事待鞠。王奏曰:「知天泽深者无踰陛下,粤自潜藩,多经任使,将兵牧民,悉着治效。以其可属大任,固使丞兹相位。小人虽实有言,陛下察其心迹,果有跋扈不臣者乎?今信臣,故臣得预此旨,他日一人讼臣,臣亦入于疑矣。臣等承乏政府,上之疑信若是,何敢自保?天泽既罢,亦当罢臣。」上曰:「卿姑去。」明日召王,曰:「昨思之,天泽无对讼者。」(元明善撰《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

窦默

论治道

上 【元世祖。】 在潜邸,闻其贤,召之。既至,首以三纲五常为言。上曰:「何为三纲五常?」公一一言之。……公又言:「帝王之学,贵正心诚意,心既正,则朝廷远近莫敢不正。」自是敬待加礼,不令暂去左右。尝言及治道,上问今之明治道者为谁,公以姚枢对,遂召用之。

请用正人端士执政

【[中统]】 二年,公言于上曰:「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社稷为心。以先帝在上,奸臣擅权,总天下财赋,操执在手,贡进奇货,衒耀纷华,以娱悦上心。其扇结朋党,离间骨肉者,皆此徒也。此徒当路,陛下所以 【[不能]】 【据《元史》卷一百五十八《窦默传》补。】 尽其初心,救世一念,涵养有年矣。今天顺人应,诞登大宝,天下生民莫不欢忻踊跃,引领盛治。然平治天下,必用正人端士,唇吻小人一时功利之说,必不能定立国家基本,为子孙久远之计。其卖利献勤、乞怜取宠者,使不得行其志,斯可矣。若夫距揣摩,以利害惊动人主之意,无它,意在摈斥诸贤,独执政柄耳。此苏、张之流也,惟陛下察之。伏望别选公明有道之士,授以重任,则天下幸甚。」时平章王文统用事,故公言及之。(《元名臣事略》卷八《内翰窦文正公》引李谦撰墓志)

请置国学

公奏言 【据《元史》卷一百五十七《张文谦传》及卷一百五十八《许衡传》,时在至元八年。】 :「三代所以历数长久,风俗纯粹者,皆自设学养士所致。方今宜建学立师,博选贵族子弟以教之,以示风化之本。」于是拜许衡国子祭酒,教养冑子,皆公言发之。(同上)

论直言

公尝同太保刘公、左丞姚公等侍上前,询及治道,公言:「君有过举,为臣者当直言匡正,不可诡随,都俞吁咈,此隆古所尚。今则不然,君曰可,臣亦曰可,君曰否,臣亦以为否,莫敢少异,非嘉政也。」(同上)

姚枢

论治道八目三十条

上 【元世祖。】 在潜邸,遣故平章赵璧来征。既至,上大喜,日客遇之,俾居卫从后列,惟不直宿,时召与语,随问而言。久之,询及治道。公见上聪明神圣,才不世出,虚己受言,可大有为,感以一介见信之深,见问之切,乃许捐身躯驰宣力,尽其平生所学,敷心沥胆,为书数千百言。首以二帝三王为学之本,为治之,与治国平天下之大经,汇为八目,曰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次及救时之弊,为条三十,曰:「立省部,则庶政出一,纲举纪张,令不行于朝而变于夕。辟才行,举逸遗,慎铨选,汰职员,则不专世爵而人才出。班俸禄,则赃秽塞而公道开。定法律,审刑狱,则收生杀之权于朝,诸侯不得而专,丘山之罪不致苟免,毫发之过免罹极法,而冤抑有伸。设监司,明黜陟,则善良奸窳可得而举刺。阁征敛,则部族不横于诛求。简驿传,则州郡不困于需索。修学校,崇经术,旌节孝,以为育人才、厚风俗、美教化之基,使士不偷于文华。重农桑,宽赋税,省徭役,禁游惰,则民力纾,不趋于浮伪,且免习工技者岁加富溢,勤耕织者日就饥寒。肃军政,使田里不知行营往复之扰攘。赒匮乏,恤鳏寡,使颠连无告者有养。布屯田以实边戍,通漕运以廪京都。倚债负,则贾胡不得以子为母,如牸生牸牛,十年千头之法,破称贷之家。广储蓄、复常平以待凶荒,立平准以权物估,利便以塞幸涂,杜告讦以绝讼源。」各疏施张之方其下,本末兼该,细大不遗,文不具述。上奇其才,由是动必见询。(姚燧撰《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元文类》卷六十)

屯田以备攻宋策

公策 【元宪宗二年献此策于忽必烈。】 :「太祖承天大命,兵取天下,功未及竟而遂陟遐。太宗平金,遣二太子总大军南伐,降唐、邓、均、德安四城,拔枣阳、光化,留军戍边,襄、樊、寿、泗继亦来归。而寿、泗之民尽于军官分有,由是降附路绝。虽岁加兵淮、蜀,军将惟利剽杀,子女玉帛悉归其家,城无居民,野皆榛莽。何若以是秋去春来之兵,分屯要地,寇至则战,寇去则耕,积谷高廪。边备既实,俟时大举,则宋可平。」上善之,始置屯田经略司于汴。(同上)

举教官及言朝政兵卫事

公奏 【据《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为中统二年九月所奏。】 :「在太宗世,诏孔子五十一代孙元措仍袭封衍圣公,卒,其子与族争求嗣,为讼及潜藩。帝时曰:「第往力学,俟有成德达才,我则官之。」又闻曲阜有太常雅乐,命东平守臣辇其歌工舞郎与乐色俎豆祭服至日月山,帝亲临观,饬东平守臣员阙充补,无辍肄习。臣宣抚东平,尝闵先圣大贤之后,诗书不通,义理不究,与凡庶等,版洛士杨庸选孔、颜、孟三族诸孙俊秀者,授之经而学夫礼。盍真授庸教官,以成国家育才待聘,风动四方之美。又详议王镛亦善士,练习故实,宜令提举礼乐,庶其岁久不致崩坏。」皆从之。又具奏八事,曰:举老成以辅皇子,重省臣以振朝纲,定法制以齐庶政,立铨选以转百官;其四如兵卫、屯田、学校、农桑,皆所屡陈。又具四事:保民守信,强干弱枝,修内治外,敦本抑末。于兵卫又申奏曰:「内地之民不习武事,不耐劳苦,第可使出财赋以资国用。西京、北京诸路之民习武耐劳,可尽复其差赋,充本路保甲屯田,使进有取而出有归,可镇内窃以御外侮。汉军除守御南边,可选精勇富强三万,燕京东西分屯置营,以壮神都。」此左右中三卫起本者。(同上)

料李□叛谋

李□召其质子彦简窃归,反有□矣。帝问:「卿料如何?」对曰:「使□乘吾北征之衅,留后兵寡,濒海捣燕,闭关居庸,惶骇人心,为上策。与宋连和,负固持久,令数扰边,使吾罢于奔救,为中策。如出兵济南,待山东诸侯应援,此成擒耳。」帝曰:「若是,贼将何出?」对曰:「出下策。」(同上)

论中统政绩

公行省河东、山西,明年而归。或言中书政事大坏,帝怒天降,大臣罪有入不测者。公上言 【据《元史》卷六《世祖本纪》,至元二年闰五月以姚枢行省西京、平阳、太原等路。则此章应上于至元三年。】 :「太祖开创,跨越前古,施治未遑。自后数朝,官盛刑滥,民困财殚。陛下天资仁圣,自昔在潜,听圣典,访老成,日讲治道。如邢州、河南、陕西,皆不治之甚者,为置安抚、经略、宣抚三司,其法选人以居职,颁俸以养廉,去污滥以清政,劝农桑以富民,不及三年,号称大治。诸路之民望陛下之治己,如赤子之求母。先帝陟遐,国难并兴,天开圣人,缵承大统,即用历代遗制,内立省部,外设监司。自中统至今五六年间,外侮内叛,继继不绝,然能使官离债负,民安赋役,府库粗实,仓廪粗完,钞法粗行,国用粗足,官吏转换,政事更新,皆陛下克保祖宗之基,信用先王之法所致。今陛下于基业为守成,于治道为创始,正宜息圣心,答天心,结民心,睦亲族以固本,建储副以重祚,定大臣以当国,开经筵以格心,修边备以防虞,蓄粮饷以待歉,立学校以育才,劝农桑以厚生。是可以光先烈,可以成帝德,可以遗子孙,可以流远誉。以陛下才略,行此有余。迩者伏闻聪听日烦,朝廷政令日改月异,如始栽之木生而复移,既架之屋起而复毁,远近民臣不胜战惧,惟恐大本一废,远业难成,为陛下之后忧,国家之重害。」帝恚为释。(同上)

议征宋宜止杀安民

明年 【至元十二年。】 ,公又言:「由陛下降不杀虏之诏,伯颜济江,兵不踰时,西起蜀川,东薄海隅,降城三十,户踰百万,自古平南,未若有此之神捷者。然自夏徂秋,一城不降,皆由军官不思国之大计,不体陛下之深仁,利财剽杀是致。降城四壁之外,县邑丘虚,旷土无民,国将安用?比闻扬州、焦山、淮安人殊死战,我虽克胜,所伤亦多。宋之不能为国审矣,而临安未肯轻下。好生恶死,人之常情,盖不敢也,惟惧吾招徕止杀之信不坚,诈其来耳,是用力拒。宜申遣公干官专辅伯颜,宣布止杀之诏,有犯令者必诛无赦。若此则赏罚必立,恩信必行,圣虑不劳,军力不费。老氏有曰:大兵之后,必有凶年,疾疫随之,军虽不试,而民止得其半。今民去南亩,来岁之食将安所仰?帕首腰刀,必唱为乱,袒臂一呼,数十万不难集也。虽非劲军,壁山栅水,卒未易平,是一宋未亡,复生一宋。又南方官府,以情破法,鞭背文面,或盛竹络投诸江中。又盐铁酒酤,榷自汉代,其后因之不废,今方新附,若复征之,人必离散。」(同上)

张文谦

请择官治邢州

邢初分隶勋臣二千户为食邑,岁遣人更迭监牧,类皆不知抚治。……会郡人赴愬王府 【指忽必烈藩府,时当在元宪宗元年。】 ,公与太保 【刘秉忠。】 实为先容,合辞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救焚拯溺,宜不可缓。曷择人往治,要其成效,俾四方诸侯取法于我,则天下均受赐矣。」世祖从之。(李谦撰《中书左丞张公神道碑》,《元文类》卷五十八)

谏杀掠

初大理之役,我师至其城下,国主高祥拒命,杀我信使,一夕遁去,世祖怒欲屠之。公入言曰:「杀使拒命者,其国主耳,非民之罪。」世祖从之,特免杀掠,所活者无算。汉鄂之役,王师方启行,公数言:「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保为卿等守此言。」(同上)

财赋宜关白中书

【[中统]】 三年,阿合马领中书左、右部,总司财赋,每事欲专辄奏闻,不关白省府。诏廷臣议之,公昌言曰:「分制财用,古有是理,不关白中书,无是理也。且财、赋一事耳,中书不敢诘,天子将亲莅之乎?」世祖曰:「仲谦言是也。」(同上)

魏璠

论治道

大元庚戌,上征至潜邸。条陈三十余事,如定官号,颁俸禄,功罪有赏罚,能否有升降, 【(署)】 【[皆]】 治天下之急务。又曰:「农桑,天下之大本,不可不重,是故明君重五谷而贱金玉。告讦之俗兴,罚及无辜;侥幸之门启,官不及善。汉之常平,宋之讲筵,万世可常行也。」又荐中州名士大夫六七十人。(王恽《中堂事记下》,《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八十二)

李冶

论人才

世祖方居潜邸,岁丁巳五月,遣按忒木儿、董文用驰传来召。……既至,帝问:「汝在河南,居官者谁最佳?」公对曰:「百余年间,人才未易数。在今日论之,其险夷一节,则完颜仲德甚可嘉尚。」又问:「仲德读书否?」对曰:「仲德策论进士,观其以国忘家,以位忘身,实自读书中来。」又问:「完颜哈达及蒲瓦何如?」对曰:「二人将略俱短,少帝任之不疑,此金所以亡也。」又问:「魏征、曹彬何如?」对曰:「征忠言谠论,知无不言,实为唐朝名臣第一。彬伐江南,未尝妄杀一人,当在方叔、召虎之列,韩、白、卫、霍在所不论。」又问:「今居官之人有如魏征者否?」对曰:「今之人侧媚成风,欲比魏征,实多愧矣。」又问人材,对曰:「天下未尝乏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且今之儒生,如魏璠、王鹗、李献卿、兰光庭、赵复、郝经、王博文辈,皆可用之材,又皆贤王之所素知,已尝聘问者也。举而用之,何所不可,但恐用之不尽耳。夫四海之内,曷止此数子哉!诚能广延于外,将见云集辐辏于朝廷也。」又问:「回鹘人可用否?」对曰:「汉人中有君子小人,回鹘人亦有君子小人,但其贪财嗜利,廉谨者少,在国家择而用之耳。」(《元名臣事略》卷十三《内翰李文正公》引《王庭问对》)

论治天下难易

又问:「天下当如何而治?」对曰:「夫治天下,欲难则难于登天,欲易则易于反掌。盖有法度则治,按名责实则治,进君子退小人则治,如是而治天下,岂不易于反掌乎!无法度则乱,有名无实则乱,进小人退君子则乱,如是而治天下,岂不难于登天乎!且为治之道,不过立法度、正纪纲而已。纪纲者,上下相维持;法度者,赏罚示惩劝。今则大官小吏,下至编民,皆自纵恣,以私害公,是无法度也。有功者未必得赏,有罪者未必被罚,甚至有功者或反受辱,有罪者或反获宠,是无赏罚也。法度隳,纪纲坏,天下不变乱已为幸矣。」(同上)

论地震

又问:「昨者地震何如?」对曰:「天裂为阳不足,地动为阴有余。地道,阴也,阴太盛则变作矣。今之震动,或奸邪在侧,或女谒盛行,或谗慝宏多,或刑狱失中,或征伐骤举,五者必有一于此矣。然天之爱君,如爱其子,故出此以警之。苟能辨奸邪,去女谒,屏谗慝,减刑狱,止征伐,上当天心,下合人意,则可变咎征为休征矣。」(同上)

张德辉

论儒用、农劳、孔子庙礼、典兵宰民官

上在王邸,岁丁未,遣使来召。既见,王从容问曰:「孔子没已久,今其性安在?」对曰:「圣人与天地终始,无所往而不在。王能行圣人之道,即为圣人,性固在此帐殿中矣。」王曰:「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则武弁世爵,若论军国大计,又皆不预。其内外杂职,以儒进者三十之一,不过阅簿书,听讼理财而已。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王悦,乃询以祖宗法度具在,而未施设者甚多,将若之何?公指御前银盘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今当求谨厚者司掌,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恐有窃之而去者。」王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

王问:「农家亦劳,何衣食之不赡?」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所从出。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美者输之官,余麤恶者将以仰事俯畜。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民则鲜有不冻馁者矣。」

戊申,公释奠,致胙于王,王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居?」对曰:「孔子,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见时君尊师重道之心何如耳。」王曰:「自今而后,此礼不废。」

王又问曰:「今之典兵与宰民者,为害孰甚?」公曰:「典兵者军无纪律,专事残暴,所得不偿其失,罪固为重。若司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蠹亦非细。」王默然良久曰:「然则奈何?」公曰:「莫若更选族人之贤如口温不花者使主兵柄,勋旧如忽都虎者使主民政,则天下皆受其赐矣。」(《元名臣事略》卷十《宣慰张公》引王恽撰行状)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江湖,开局误入虎狼黑道
人在江湖,开局误入虎狼黑道
都说江湖是人情世故,但你真的见过江湖么? 江湖险,人心更险! 江湖不过一盘棋,进入局中,身不由己。 金钱?权势?不过是死不带走的东西。 看哥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什么叫做真正的江湖! 也让你知道,江湖有多大,人心就有多大。 同时让你见识见识哥的东北黑道往事……
佚名
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
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
三国系统文现代青年稀里糊涂魂穿到东汉末年,成为了西汉丞相、北平侯张苍的后人。从今以后,东汉末年这个时代便多了一个人:姓张,名禟,字匡胤。曹操:棋差一招输给张禟,我不甘心!张禟:你确定只差一招?刘备:为什么有那么多英雄豪杰跟随张禟,我不明白!张禟:你也整个系统,你就明白了。孙权:我要是早出生十年,这一切都会不一样的,我不服气!张禟:让你早出生七十一年。张禟的出现,东汉末年还会分三国吗?
顺心平淡
网游:在我眼里,你全身都是弱点!
网游:在我眼里,你全身都是弱点!
我重生了,回到了九年前,神弃游戏刚降临的时候! 【我们意识进入神弃游戏后,现实中的肉身处于“不可选中”的无敌状态,跟现实处于不同次元。】 前世我被妹妹背刺了,被挖了古神眼球,因毒素暴毙而死。 上一世,我为了保护妹妹,错过了太多,反倒遭背刺。 这一世,我只当没有这个妹妹,没了这个包袱,反倒更轻松。 【古神眼球也跟着我重生了,还激活了!】 审判之眼/古神之权:能让我进入游戏后,自动获得最高级的天赋…
佚名
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从医学院毕业后,许秋便立下宏愿,这辈子要爬上医疗金字塔的顶端,成为一名国之大医。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平庸的天赋,让许秋在医疗系统举步维艰。 一晃几十年过去,已经年近半百的许秋,也只是靠熬资历,好不容易才成为一名主治医生。 作为科室里的‘吉祥物’,许秋不再提年轻时的梦想,他早已经认命,既然继续留在医院没有任何前途,不如辞职去创业!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人近暮年,传说中的系统竟然在此时出
壹生
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
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
为了完成每个炮灰的心愿
山海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