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三
〔哭皇天〕则我这脊梁上如刀刺,打得来青间紫。飕飕的雨点下,烘烘的疼半时。怎当他无情无情的棍子,打得来连皮彻骨,夹脑通心,肉飞筋断,血溅魂消,直着我一疼来一痛来一个死。我只问你个亏心甸士,怎揣与[9]我这无名的罪儿?
〔乌夜啼〕你这短命贼怎将我来胡雕刺[10]?迭配[11]去别处官司,世不曾见这等跷蹊事。哭的我气噎声丝,诉不出一肚嗟咨[12],想天公难道不悲慈?只愿得你嫡亲伯父登时至,两下里质对个如何是?看你那能牙利齿,说我甚过犯公私[13]?
〔黄钟煞〕休休休,劝君莫把机谋使,现现现,东岳新添一个速报司。你你你,负心人信有之;咱咱咱,薄命妾自不是。快快快,就今日逐离此,行行行,可怜见,只独自。细细细,心儿里,暗忖思,苦苦苦,业身躯[14]怎动止?管管管,少不的在路上停尸。哎哟,天那!但不知那塌儿里把我来磨勒死!
【注释】
[1]罗襕:绫罗襕衫,古代儒生常穿的一种服装。
[2]不甫能:即甫能。刚刚,好不容易。“不”,以反语见义,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3]“则道是”两句:只说新婚之夜、榜上提名的时刻是人生最高兴的时候。则道,只说。可兀的,句中衬字,无义。
[4]撇吊:抛开,丢掉。
[5]途次:行途中停歇的地方。
[6]堠子:堠,古代在路旁堆土以为界碑或记里程,五里只堠,十里双堠。如今指界碑或里程碑。
[7]半张纸:这里指书信。
[8]打灭:消除,抛弃。
[9]揣与:强加,捏造。
[10]雕刺:古代向罪犯面部、臂部或他处刺刻标记的刑罚。
[11]迭配:递配,即把罪犯押送往指定的地点充军。
[12]嗟咨:冤屈,怨恨。
[13]过犯公私:犯下公罪私罪。过犯,过失,罪过。
[14]业身躯:意为受过拷打的身躯怎能经得住长途跋涉的折磨。业,即孽,此指受罪。
【鉴赏】《潇湘夜雨》,又名《潇湘雨》,简名一作《临江驿》,全名为《临江驿潇湘秋夜雨》,这里选的是第二折。写谏议大夫张天觉因触犯权贵被贬官,携女儿翠鸾乘船去江州,路上遇风翻船,父女二人失散。翠鸾被渔夫崔文远救起,收她为义女。崔文远之侄崔通(崔甸士)正要进京赴考,前来辞别伯父,崔文远便将翠鸾许配给他。崔甸士临行之际约好成名后就来迎接翠鸾。然而崔通中举做官后,情愿被试官赵钱招为女婿,携赵女赴任秦川县令。翠鸾听说崔甸士得了官,却总不见他回来迎接自己,便只身到秦川寻夫。翠鸾寻至,这时崔甸士已经变心,赵女又很凶悍善妒,崔通诬陷,便诬陷翠鸾为逃婢,把她发配沙门岛,受尽苦楚。当年翠鸾之父张天觉水中也得救,此时已升任刑廉访使,携御赐上方剑。翠鸾发配途中受尽千辛万苦,风雨之中艰难带枷赶路,与父亲在赴任途中相遇,翠鸾得到解救。张天觉听女儿诉说冤情,怒不可遏,将崔甸士和赵女绑缚治罪。崔文远及时赶到,向他求情,张翠鸾也认为自己没有再嫁之理,张天觉于是放了他们,将官还给崔甸士,让他与张翠鸾同赴任所,赵女则沦为婢妾。
整出戏以风雨贯穿始终,衬托了翠鸾的悲惨命运。丈夫走后杳无音信,传说丈夫做了官也不来接妻子,不禁使妻子对丈夫产生怀疑。翠鸾的这种凄凉心情,和她在寻夫路上的丝丝秋雨、瑟瑟秋风,交织在一片迷迷茫茫的网里,渲染了翠鸾的凄惨命运。杨显之以简洁的笔墨,描写了一个遭遇不幸、命运悲惨、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路上翻船,父女失散,生死不知;婚后三年“寡居”,后被丈夫遗弃,并被丈夫打成死犯,流放海岛,受尽了拷打和折磨。翠鸾在丈夫加给的一系列打击之下,并没有逆来顺受,而是表现出一定的反抗精神。她骂崔甸士负心,揭发了他以前的山盟海誓,并且控诉崔甸士加罪无名,勇敢地要待崔甸士的亲伯父来时对质,当被立即押解时,她说崔甸士必然得到恶报,表现出了一位封建社会的妇女对自身悲惨命运的抗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崔甸士的贪图富贵,喜新厌旧,负心毁约,在对主试官赵钱及其女儿的刻画中,淋漓尽致地烘托出崔甸士的丑恶灵魂、卑劣行径和狠毒手段。
姚 燧
〔中吕〕满庭芳
天风海涛[1],昔人曾此[2],酒圣诗豪[3]。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4]。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注释】
[1]天风海涛:形容风急浪高。
[2]昔人曾此:指昔人曾在这里。
[3]酒圣诗豪:这里指纵情豪饮后诗气凌人。诗豪,杰出的诗人。
[4]隐隐迢迢:形容天高水远,隐约迷茫。
【鉴赏】这首曲子境界开阔,景象壮观,胸怀豪迈超脱。“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写登高远眺时眼前的景观和因此而产生的思古情怀。“天风海涛”,写眼前之景壮阔无比,震荡人心,令作者顿生思古之情。“昔人曾此,酒圣诗豪”,面对浩瀚无垠出的天地自然,古人都是纵情豪饮,赋诗无数,无所羁绊。作者此时的心情无疑是激动而复杂的,他也想效仿古人,以酒诗来抒发他面对此情此景时的壮志豪情。下面两句“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说明是作者闲暇时来此登高望远的,悠然自得的心情使所见景物更加开阔。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寓情于景。“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这句写景,但又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宇宙浩瀚无垠,而处于茫茫宇宙间的人,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但作者并没有消极避世,接下来说“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人生并没有绝对的自由,所以作者不做不切实际的幻想,对功名利禄不做公然的决裂,对其中不如意之处,一笑了之。作者认为人应该追求功名,实现自我价值,但不是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待到自我价值实现之后,“不待老僧招”,就主动辞官投入壮阔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来。
〔中吕〕满庭芳
帆收钓浦[1],烟笼浅沙,水满平湖。晚来尽滩头聚,笑语相呼。鱼有剩和烟旋煮[2],酒无多带月须沽[3]。盘中物,山肴野蔌[4],且尽葫芦[5]。
【注释】
[1]钓浦:可以供人们垂钓的水湾。
[2]旋:立刻、马上。
[3]沽:买酒。
[4]山肴野蔌:用山中之物做成的菜肴。
[5]尽葫芦:尽兴而饮。葫芦,在这里指用来盛酒的葫芦。
【鉴赏】这首曲子描写傍晚渔民归来相聚喝酒的热烈场面,给我们展现了当时的民风民俗,表现了渔民豪放、乐观与朴素的生活态度。“帆收钓浦,烟笼浅沙,水满平湖”,描写了渔夫归来后的自然环境,写得简洁、形象:傍晚时分,渔帆归来,此时已升起篝火,暮霭笼罩着浅滩,碧水如镜。这种宁静、温馨的环境,烘托出了渔夫劳作一天后的轻松心情。“晚来尽滩头聚,笑语相呼”,写渔民傍晚捕鱼归来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在岸边滩头相聚,饮酒闲话。他们因收获而欢乐,为相聚而高兴。“鱼有剩和烟旋煮,酒无多带月须沽”,写煮鱼、沽酒的忙碌景象;卖剩下来的鱼,可以自己享用,拿到还冒着浓烟的篝火旁,立即煮上;酒所剩不多,趁着夜色赶紧去买。渔民的生活虽紧张忙碌,但他们是乐观坚强、团结友爱的。结尾三句“盘中物,山肴野蔌,且尽葫芦”,写出了渔民生活的朴素,表现了他们的豁达与乐观。他们尽管每天吃的是野菜野味,但是内心却无比喜悦。作品展现了渔民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赞扬了渔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首曲子通篇采用了排比和对偶句式,整齐流畅浑然天成,富有气势。
〔中吕〕普天乐
浙江秋,吴山夜[1],愁随潮去[2],恨与山叠[3]。塞雁来[4],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5]!
【注释】
[1]吴山:位于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2]愁随潮去:指愁情如潮水般汹涌而去。
[3]恨与山叠:恨像重山叠积一样,极言恨之沉重。
[4]塞雁:指从塞外飞到江南过冬的大雁。
[5]宁奈些些:宁奈,忍耐,忍受。些些,些许,一点点儿。
【鉴赏】此曲是一个秋雨之夜,作者在杭州一带送别友人之作。离别之情使一切景物大都带有一种凄凉忧郁的情调。“浙江秋,吴山夜”,交代了送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愁随潮去,恨与山叠”,抒发了作者的感受。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他的离愁比喻成钱塘江落潮时汹涌澎湃的潮水,不可阻挡;把他的别恨,比喻成吴山的峰峦叠嶂,无止无休,无比沉重,表现了对友人的无比深情。“塞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移情于景,以写景来抒发离别的苦痛。北雁南飞,叫声凄凉,听了使人哀愁;荷花枯零,满目凄怆,再加上秋雨潇潇,更加令人肝肠寸断。微弱的灯光,静寂的书房,越发叫人不知如何面对离别之苦。此情此景将离愁别恨渲染的极富感染力。“待离别怎忍离别”,采用了反问句式,更加突出了离愁别恨之苦,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是对友人也是对自己的宽慰,因为不知如何面对与朋友离别的痛苦,所以只能用醉酒来逃避。这三句更加表现出友情的炽烈深厚。
〔中吕〕醉高歌
感怀(四首)
十年燕月歌声[1],几点吴霜鬓影[2]。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荣枯枕上三更[3],傀儡场头四并[4]。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十年书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5]。月明江上别湓浦[6],愁听兰舟夜雨。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