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卷第二(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中阿含经卷第二

是时。生地诸比丘诣世尊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

世尊问曰。诸比丘。从何所来。何处夏坐。

生地诸比丘白曰。世尊。从生地来。于生地夏坐。

世尊问曰。于彼生地诸比丘中。何等比丘为诸比丘所共称誉。自少欲.知足。称说少欲.知足。自闲居。称说闲居。自精进。称说精进。自正念。称说正念。自一心。称说一心。自智慧。称说智慧。自漏尽。称说漏尽。自劝发渴仰。成就欢喜。称说劝发渴仰。成就欢喜。

生地诸比丘白曰。世尊。尊者满慈子于彼生地。为诸比丘所共称誉。自少欲.知足。称说少欲.知足。自闲居。称说闲居。自精进。称说精进。自正念。称说正念。自一心。称说一心。自智慧。称说智慧。自漏尽。称说漏尽。自劝发渴仰。成就欢喜。称说劝发渴仰。成就欢喜。

是时。尊者舍梨子在众中坐。尊者舍梨子作如是念。世尊如事问彼生地诸比丘辈。生地诸比丘极大称誉贤者满慈子。自少欲.知足。称说少欲.知足。自闲居。称说闲居。自精进。称说精进。自正念。称说正念。自一心。称说一心。自智慧。称说智慧。自漏尽。称说漏尽。自劝发渴仰。成就欢喜。称说劝发渴仰。成就欢喜。

尊者舍梨子复作是念。何时当得与贤者满慈子共聚集会。问其少义。彼或能听我之所问。

尔时。世尊于王舍城受夏坐讫。过三月已。补治衣竟。摄衣持钵。从王舍城出。向舍卫国。展转进前。至舍卫国。即住胜林给孤独园。尊者舍梨子与生地诸比丘于王舍城共住少日。摄衣持钵。向舍卫国。展转进前。至舍卫国。共住胜林给孤独园。

是时。尊者满慈子于生地受夏坐讫。过三月已。补治衣竟。摄衣持钵。从生地出。向舍卫国。展转进前。至舍卫国。亦住胜林给孤独园。尊者满慈子诣世尊所。稽首作礼。于如来前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时。尊者舍梨子问余比丘。诸贤。何者是贤者满慈子耶。

诸比丘白尊者舍梨子。唯然。尊者在如来前坐。白皙隆鼻。如鹦鹉觜。即其人也。

时。尊者舍梨子知满慈子色貌已。则善记念。

尊者满慈子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舍卫国而行乞食。食讫中后。还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檀著于肩上。至安陀林经行之处。尊者舍梨子亦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舍卫国而行乞食。食讫中后。还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檀著于肩上。至安陀林经行之处。

时。尊者满慈子到安陀林。于一树下敷尼师檀。结加趺坐。尊者舍梨子亦至安陀林。离满慈子不远。于一树下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尊者舍梨子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尊者满慈子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则问尊者满慈子曰。贤者。从沙门瞿昙修梵行耶。

答曰。如是。

云何。贤者。以戒净故。从沙门瞿昙修梵行耶。

答曰。不也。

以心净故.以见净故.以疑盖净故.以道非道知见净故.以道迹知见净故.以道迹断智净故。从沙门瞿昙修梵行耶。

答曰。不也。

又复问曰。我向问贤者从沙门瞿昙修梵行耶。则言如是。今问贤者以戒净故从沙门瞿昙修梵行耶。便言不也。以心净故.以见净故.以疑盖净故.以道非道知见净故.以道迹知见净故.以道迹断智净故。从沙门瞿昙修梵行耶。便言不也。然以何义。从沙门瞿昙修梵行耶。

答曰。贤者。以无余涅槃故。

又复问曰。云何。贤者。以戒净故。沙门瞿昙施设无余涅槃耶。

答曰。不也。

以心净故.以见净故.以疑盖净故.以道非道知见净故.以道迹知见净故.以道迹断智净故。沙门瞿昙施设无余涅槃耶。

答曰。不也。

又复问曰我向问仁。云何贤者以戒净故。沙门瞿昙施设无余涅槃耶。贤者言不。以心净故.以见净故.以疑盖净故.以道非道知见净故.以道迹知见净故.以道迹断智净故。沙门瞿昙施设无余涅槃耶。贤者言不。贤者所说为是何义。云何得知。

答曰。贤者。若以戒净故。世尊沙门瞿昙施设无余涅槃者。则以有余称说无余。以心净故.以见净故.以疑盖净故.以道非道知见净故.以道迹知见净故.以道迹断智净故。世尊沙门瞿昙施设无余涅槃者。则以有余称说无余。贤者。若离此法。世尊施设无余涅槃者。则凡夫亦当般涅槃。以凡夫亦离此法故。贤者。但以戒净故。得心净。以心净故。得见净。以见净故。得疑盖净。以疑盖净故。得道非道知见净。以道非道知见净故。得道迹知见净。以道迹知见净故。得道迹断智净。以道迹断智净故。世尊沙门瞿昙施设无余涅槃也。

贤者。复听。昔拘萨罗王波斯匿在舍卫国。于婆鸡帝有事。彼作是念。以何方便。令一日行。从舍卫国至婆鸡帝耶。复作是念。我今宁可从舍卫国至婆鸡帝。于其中间布置七车。尔时。即从舍卫国至婆鸡帝。于其中间布置七车。布七车已。从舍卫国出。至初车。乘初车。至第二车。舍初车。乘第一车。至第三车。舍第二车。乘第三车。至第四车。舍第三车。乘第四车。至第五车。舍第四车。乘第五车。至第六车。舍第五车。乘第六车。至第七车。乘第七车。于一日中至婆鸡帝。

彼于婆鸡帝办其事已。大臣围绕。坐王正殿。群臣白曰。云何。天王。以一日行从舍卫国至婆鸡帝耶。王曰。如是。云何天王。乘第一车一日从舍卫国至婆鸡帝耶。王曰。不也。乘第二车乘第三车至第七车。从舍卫国至婆鸡帝耶。王曰。不也。云何贤者。拘萨罗王波斯匿群臣复问。当云何说。

王答群臣。我在舍卫国。于婆鸡帝有事。我作是念。以何方便。令一日行。从舍卫国至婆鸡帝耶。我复作是念。我今宁可从舍卫国至婆鸡帝。于其中间布置七车。我时即从舍卫国至婆鸡帝。于其中间布置七车。布七车已。从舍卫国出。至初车。乘初车。至第二车。舍初车。乘第二车。至第三车。舍第二车。乘第三车。至第四车。舍第三车。乘第四车。至第五车。舍第四车。乘第五车。至第六车。舍第五车。乘第六车。至第七车。乘第七车。于一日中至婆鸡帝。

如是。贤者。拘萨罗王波斯匿答对群臣所问如是。如是。贤者。以戒净故。得心净。以心净故。得见净。以见净故。得疑盖净。以疑盖净故。得道非道知见净。以道非道知见净故。得道迹知见净。以道迹知见净故。得道迹断智净。以道迹断智净故。世尊施设无余涅槃。

于是。尊者舍梨子问尊者满慈子。贤者名何等。诸梵行人云何称贤者耶。

尊者满慈子答曰。贤者。我号满也。我母名慈。故诸梵行人称我为满慈子。

尊者舍梨子叹曰。善哉。善哉。贤者满慈子。为如来弟子。所作智辩聪明决定。安隐无畏。成就调御。逮大辩才。得甘露幢。于甘露界自作证成就游。以问贤者甚深义尽能报故。贤者满慈子。诸梵行人为得大利。得值贤者满慈子。随时往见。随时礼拜。我今亦得大利。随时往见。随时礼拜。诸梵行人应当萦衣顶上戴贤者满慈子。为得大利。我今亦得大利。随时往见。随时礼拜。

尊者满慈子问尊者舍梨子。贤者名何等。诸梵行人云何称贤者耶。

尊者舍梨子答曰。贤者。我字优波鞮舍。我母名舍梨。故诸梵行人称我为舍梨子。

尊者满慈子叹曰。我今与世尊弟子共论而不知。第二尊共论而不知。法将共论而不知。转法轮复转弟子共论而不知。若我知尊者舍梨子者。不能答一句。况复尔所深论。善哉。善哉。尊者舍梨子。为如来弟子。所作智辩聪明决定。安隐无畏。成就调御。逮大辩才。得甘露幢。于甘露界自作证成就游。以尊者甚深甚深问故。尊者舍梨子。诸梵行人为得大利。得值尊者舍梨子。随时往见。随时礼拜。我今亦得大利。随时往见。随时礼拜。诸梵行人应当萦衣顶上戴尊者舍梨子。为得大利。我今亦得大利。随时往见。随时礼拜。

如是二贤更相称说。更相赞善已。欢喜奉行。即从坐起。各还所止。

七车经第九竟(二千五百八字)。

(一○)中阿含七法品漏尽经第十(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以知.以见故诸漏得尽。非不知.非不见也。云何以知.以见故诸漏得尽耶。有正思惟.不正思惟。若不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若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

然凡夫愚人不得闻正法。不值真知识。不知圣法。不调御圣法。不知如真法。不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不知如真法故。不应念法而念。应念法而不念。以不应念法而念。应念法而不念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

多闻圣弟子得闻正法。值真知识。调御圣法。知如真法。不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知如真法已。不应念法不念。应念法便念。以不应念法不念。应念法便念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也。

有七断漏.烦恼.忧戚法。云何为七。有漏从见断。有漏从护断。有漏从离断。有漏从用断。有漏从忍断。有漏从除断。有漏从思惟断。

云何有漏从见断耶。凡夫愚人不得闻正法。不值真知识。不知圣法。不调御圣法。不知如真法。不正思惟故。便作是念。我有过去世。我无过去世。我何因过去世。我云何过去世耶。我有未来世。我无未来世。我何因未来世。我云何未来世耶。自疑己身何谓。是云何是耶。今此众生从何所来。当至何所。本何因有。当何因有。彼作如是不正思惟。于六见中随其见生而生真有神。此见生而生真无神。此见生而生神见神。此见生而生神见非神。此见生而生非神见神。此见生而生此是神。能语.能知.能作.教.作起.教起。生彼彼处。受善恶报。定无所从来。定不有.定不当有。是谓见之弊。为见所动。见结所系。凡夫愚人以是之故。便受生.老.病.死苦也。

多闻圣弟子得闻正法。值真知识。调御圣法。知如真法。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如是知如真已。则三结尽。身见.戒取.疑三结尽已。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便得苦际。若不知见者。则生烦恼.忧戚。知见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见断也。

云何有漏从护断耶。比丘。眼见色护眼根者。以正思惟不净观也。不护眼根者。不正思惟以净观也。若不护者。则生烦恼.忧戚。护则不生烦恼.忧戚。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护意根者。以正思惟不净观也。不护意根者。不正思惟以净观也。若不护者。则生烦恼.忧戚。护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护断也。

云何有漏从离断耶。比丘。见恶象则当远离。恶马.恶牛.恶狗.毒蛇.恶道.沟坑.屏厕.江河.深泉.山岩.恶知识.恶朋友.恶异道.恶闾里.恶居止。若诸梵行与其同处。人无疑者而使有疑。比丘者应当离。恶知识.恶朋友.恶异道.恶闾里.恶居止。若诸梵行与其同处。人无疑者而使有疑。尽当远离。若不离者。则生烦恼.忧戚。离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离断也。

云何有漏从用断耶。比丘。若用衣服。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严饰故。但为蚊虻.风雨.寒热故。以惭愧故也。若用饮食。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肥悦故。但为令身久住。除烦恼.忧戚故。以行梵行故。欲令故病断。新病不生故。久住安隐无病故也。若用居止房舍.床褥.卧具。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严饰故。但为疲惓得止息故。得静坐故也。若用汤药。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肥悦故。但为除病恼故。摄御命根故。安隐无病故。若不用者。则生烦恼.忧戚。用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用断也。

云何有漏从忍断耶。比丘。精进断恶不善。修善法故。常有起想。专心精勤。身体.皮肉.筋骨.血髓皆令干竭。不舍精进。要得所求。乃舍精进。比丘。复当堪忍饥渴.寒热.蚊虻蝇蚤虱。风日所逼。恶声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诸病。极为苦痛。至命欲绝。诸不可乐。皆能堪忍。若不忍者。则生烦恼.忧戚。忍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忍断也。

云何有漏从除断耶。比丘。生欲念不除断舍离。生恚念.害念不除断舍离。若不除者。则生烦恼.忧戚。除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除断也。

云何有漏从思惟断耶。比丘。思惟初念觉支。依离.依无欲.依于灭尽。起至出要。法精进喜息定。思惟第七舍觉支。依离依无欲依于灭尽。趣至出要。若不思惟者。则生烦恼.忧戚。思惟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思惟断也。

若使比丘有漏从见断则以见断。有漏从护断则以护断。有漏从离断则以离断。有漏从用断则以用断。有漏从忍断则以忍断。有漏从除断则以除断。有漏从思惟断则以思惟断。是谓比丘一切漏尽诸结已解。能以正智而得苦际。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漏尽经第十竟(千六百二十一字)。

中阿含经卷第二(七千九百三十四字)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单女主-日常贴贴-保证糖够-有修炼体系-背景宏大) 沈亦安穿越某网站不规范小说之中,成为头顶大草原的男主一号,大乾王朝六皇子,楚王殿下! 一个女主,N个男主,这难道不是汤姆猫多重奏,不是对纯爱战士的亵渎! 好好好,你们都去追女主,你们都喜欢草原放牧,都喜欢策马奔腾。 那女魔头我就娶走了。 你们还在为女主争风吃醋时,女魔头已经在我怀里哼哼唧唧让我别欺负她。 你们以为自己即将成功时,女魔头已经和我
纸包
悍妇嫁国公
悍妇嫁国公
盛唐地方官吏庶女温毓瑶,不顾声名,棒打皇戚,还未出阁便成为市井口中的悍妇。 可即便如此,桃花还是朵朵开,挡也挡不住。 男人本温良君子,却被她勾出内心最恶劣的欲望,在圈禁强制的边缘,他疯狂控制自己,恨不得亲手斩断温毓瑶所有的桃花,将她彻底占有。 可惜风云诡谲,温家被卷入其中,太子一党暂时失势。 温毓瑶进宫受辱一跪,跪出了温家的活路,也跪出了男人的反心。 男人龙袍加身,拉着毓瑶的手,“做我的帝后,好
脆李夫人
陛下说我命贱,那我爆兵你哭啥?
陛下说我命贱,那我爆兵你哭啥?
夏明远穿越到古代大夏,成了皇帝的私生子。 然而弟弟不尊、后娘不爱、父亲不在乎,最终被逐出京城。 “叮!爆兵系统已激活!” “爆兵速度:1兵/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夏明远激活爆兵系统,每分钟能产出一名士兵! 士兵还可以转换兵种,融合升级。 多年以后,夏明远麾下拥有十万玄甲铁骑、十万陌刀步兵、十万神机弩手…… 当他挥师南下时,整座天下都在颤抖!
小明
闪婚后,才知黏人老公来头不小
闪婚后,才知黏人老公来头不小
被迫相亲,当天她就拉了一个男人闪婚。 本以为没有爱情的婚姻就是各过各的,谁知她却三天两头被缠,天天被某人绑在身边,每次遇到危险也都是他及时出手相救。 “说好的只是合作关系呢?” “嗯?可是,你要对我负责的啊……” 某天,她看到国民老公的宠妻报道,以及底下网友的评论才知,原来自己的老公竟然是……
佚名
儒道至上?我在异界背唐诗!
儒道至上?我在异界背唐诗!
汉语言专业大学生词宋穿越异界,来到了一个儒道之上的奇特世界,在这里,只有文人才能掌控天地灵气,脱凡入圣。而当词宋惊奇的发现,这个世界没有李白,没有杜甫,而作为熟练背诵唐诗三百首的他而言,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爽文,日更,带脑慎入,看文不就图个乐?
张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