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卷第十(2/3)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中阿含经卷第十

惭愧经第五竟(四百六十二字)。

(四七)中阿含习相应品戒经第六(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若比丘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戒经第六竟(一百一十字)。

(四八)中阿含习相应品戒经第七(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害根者。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不得成。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若有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

诸贤。若比丘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不害根者。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得成就。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若有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戒经第七竟(三百九字)。

(四九)中阿含习相应品恭敬经第八(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观.不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学法已。具戒身者。必无是处。不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无是处。不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无是处。不具慧身已。具解脱身者。必无是处。不具解脱身已。具解脱知见身者。必无是处。不具解脱知见身已。具涅槃者。必无是处。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有是处。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有是处。具学法已。具戒身者。必有是处。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有是处。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有是处。具慧身已。具解脱身者。必有是处。具解脱身已。具解脱知见身者。必有是处。具解脱知见身已。具涅槃者。必有是处。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恭敬经第八竟(三百字)。

(五○)中阿含习相应品恭敬经第九(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观.不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学法已。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不具解脱已。具涅槃者。必无是处。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有是处。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有是处。具学法已。具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具解脱已。具涅槃者。必有是处。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恭敬经第九竟(二百一十七字)。

(五一)中阿含习相应品本际经第十(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有爱者。则有习。非无习。何谓有爱习。答曰。无明为习。无明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无明习。答曰。五盖为习。五盖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五盖习。答曰。三恶行为习。三恶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三恶行习。答曰。不护诸根为习。

不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护诸根习。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习。不正念.不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正念.不正智习。答曰。不正思惟为习。不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正思惟习。答曰。不信为习。不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信习。答曰。闻恶法为习。闻恶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闻恶法习。答曰。亲近恶知识为习。亲近恶知识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亲近恶知识习。答曰。恶人为习。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明.解脱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明.解脱习。答曰。七觉支为习。七觉支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七觉支习。答曰。四念处为习。四念处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四念处习。答曰。三妙行为习。三妙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三妙行习。答曰。护诸根为习。

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护诸根习。答曰。正念.正智为习。正念.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念.正智习。答曰。正思惟为习。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思惟习。答曰。信为习。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信习。答曰。闻善法为习。闻善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闻善法习。答曰。亲近善知识为习。亲近善知识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亲近善知识习。答曰。善人为习。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本际经第十竟(七百五十四字)。

(五二)中阿含习相应品食经第十一(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有爱者。则有食。非无食。何谓有爱食。答曰。无明为食。无明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无明食。答曰。五盖为食。五盖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五盖食。答曰。三恶行为食。三恶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食。答曰。不护诸根为食。

不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护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为食。不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食。答曰。闻恶法为食。闻恶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恶法食。答曰。亲近恶知识为食。亲近恶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恶知识食。答曰。恶人为食。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大海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海食。答曰。大河为食。大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河食。答曰。小河为食。小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河食。答曰。大川为食。大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川食。答曰。小川为食。小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川食。答曰。山岩溪涧.平泽为食。山岩溪涧.平泽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山岩溪涧.平泽食。答曰。雨为食。有时大雨。大雨已。则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已。则小川满。小川满已。则大川满。大川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彼大海展转成满。如是有爱亦有食。非无食。

何谓有爱食。答曰。无明为食。无明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无明食。答曰。五盖为食。五盖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五盖食。答曰。三恶行为食。三恶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食。答曰。不护诸根为食。不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护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为食。不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食。答曰。闻恶法为食。闻恶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恶法食。答曰。亲近恶知识为食。亲近恶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恶知识食。答曰。恶人为食。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明.解脱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食。答曰。七觉支为食。七觉支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食。答曰。四念处为食。四念处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食。答曰。三妙行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妙行食。答曰。护诸根为食。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护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为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思惟食。答曰。信为食。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信食。答曰。闻善法为食。闻善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善法食。答曰。亲近善知识为食。亲近善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善知识食。答曰。善人为食。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大海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海食。答曰。大河为食。大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河食。答曰。小河为食。小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河食。答曰。大川为食。大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川食。答曰。小川为食。小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川食。答曰。山岩溪涧.平泽为食。山岩溪涧.平泽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山岩溪涧.平泽食。答曰。雨为食。有时大雨。大雨已。则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已。则小川满。小川满已。则大川满。大川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彼大海展转成满。

如是明.解脱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食。答曰。七觉支为食。七觉支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食。答曰。四念处为食。四念处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食。答曰。三妙行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妙行食。答曰。护诸根为食。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护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为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思惟食。答曰。信为食。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信食。答曰。闻善法为食。闻善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善法食。答曰。亲近善知识为食。亲近善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善知识食。答曰。善人为食。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食经第十一竟(一千八百三十三字)。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书后:全家靠我心声逆天改命了
穿书后:全家靠我心声逆天改命了
【团宠+心声吃瓜+虐渣+改变王朝灭国命运】木姒婳穿成一本真假公主文里的炮灰真公主。身为炮灰工具人,她的一切都是女主的彩礼,送给反派的。 她和她的家人,朝中的忠臣,天下的百姓都为了两人的爱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还好,她绑定了吃瓜系统,只要吃够瓜,系统带她回家。 切开母后的瓜: 【娘,你那漏风假棉袄恋爱脑,联合反派把你刚送出去的绸缎加了料,等贵嫔落胎了你后位不保!】 皇后:立刻解决假公主独宠木姒婳
佚名
侯府嫡女有只哈士奇
侯府嫡女有只哈士奇
关于侯府嫡女有只哈士奇: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东阳无事
觉醒无上魔体的我,拜师无上仙体
觉醒无上魔体的我,拜师无上仙体
关于觉醒无上魔体的我,拜师无上仙体:许槐穿越至玄天界。参加第一正道圣地,太虚圣地的收徒大典,一朝领悟至尊法—太虚经,引得天地异象,漫天祥瑞。但没等许槐还没来的及高兴,却见祥瑞变为大凶之相,灵气化为无尽魔气。不是?夭寿啊!我参加个正道的收徒大典,你给我当场觉醒了一个无上至尊魔体?就在许槐以为自己要在外门长老的攻势之下,血溅当场的时候。嗯?二十四品罪业魔莲腾空而出,周护许槐左右,挡下了外门长老的攻击
十字路口的喵
改修无情到后,大佬们跪求宠我?
改修无情到后,大佬们跪求宠我?
我相伴多年的夫君为了小师妹当着全宗门面, 掏我金丹! 我呵护十年孩子对我言语苛责,赐我鞭刑! 同门师兄袖手旁观, 敬爱师尊视若无睹,我求助无果, 被硬生生折磨,含恨而终! 本已陨落,竟意外绑定系统,得以续命!再修造化! 重生后,我不再执着于情爱, 远离父子,远离宗门, 宗门师兄痛哭流涕,师尊黯然神伤, 父子二人,都在我面前跪下,恳求原谅! 然而,已经死过一次的人,连情都没有了,又谈何原谅?
佚名
我闺蜜是豪门真千金?!
我闺蜜是豪门真千金?!
喻灵欢觉醒后,发现自己是一本真假千金文中真千金的闺蜜。 原剧情里,喻灵欢得知闺蜜孟馨被认回豪门后十分嫉妒,百般刁难陷害对方,最后落得凄惨无比的下场。 喻灵欢:“……” 闺蜜成了豪门千金,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她为什么要想不开陷害闺蜜? - 从此,喻灵欢开始了跟着闺蜜混有肉吃的生活。 闺蜜孟馨因为不懂甜品种类被人看不起,喻灵欢把蛋糕
白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