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卷之九百七
《潘逍遥诗》三卷。
晁氏曰:皇朝潘阆,字逍遥,大名人。通《易》、《春秋》,尤以诗知名。太宗尝召对,赐进士第。将官使之不就。王继恩与之善。继恩下狱捕阆甚急,久之弗得。咸平初,来京师,尹收系之。真宗释其罪,以为滁州参军。后卒于泗上。与王禹称、孙何、柳开、魏野交好最密,集有祖无择序,钱易、张达皆碣其墓,附于集后。苏子瞻少年时过一山院,见壁上有句云“夜凉知有雨,院静若无僧。”而不知何人诗,今集有此联,乃阆《夏日宿西禅院》诗也。小说中谓阆坐卢多逊党,尝追捕,非也。
陈氏曰:阆尝赐及第,后坐追夺,变姓名,僧服入中条山,卒于泗州。又有严陵刻本同,但少卷末三首。
滕白诗
【文献通考】
《滕工部集》一卷。
陈氏曰:滕白撰。篇首《寄陈搏》,知为国初人,又有《右省怀山中》及《台中寄朱从事》诗,则其杨历清要亦多矣。史传亡所见未有考也。
王岩诗
【文献通考】
《王岩集》一卷。
陈氏曰:王岩撰,集中有《春日感怀》。《上滕白郎中》,盖亦国初人。又有《圣驾亲征河东》及有“甲午避寇,全家欲下荆南”之语,则是李顺乱蜀之岁,岩盖蜀人也耶?
王初诗
【文献通考】
《王初歌诗集》一卷。
陈氏曰:王初撰,未详何人,有《延平天庆观》诗,当是祥符后人也。
甘棠诗集
【文献通考】
《甘棠集》一卷。
陈氏曰:知制诰上蔡孙仅邻几,咸平元年进士第一人,后其兄何一榜,尝从何通判陕府,以所赋诗集而序之。首篇曰“甘棠思循史”,故以名集。仅兄弟皆不寿,故不大显。
钱易诗
【文献通考】
《钱氏曰歌诗》二卷。
陈氏曰:翰林学士吴越钱易希白撰。废王之子,咸平二年进士第二人,景德二年制科。初,钱氏归国,群从皆补官,独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皆第进士,昆至谏议大夫,易子彦远、明逸,又皆以贤良方正入等。宋兴,父子兄弟制举登科者,惟钱氏一门。易有集百五十卷,未见,家止有此及《滑稽集》四卷而已。
林和靖诗
【文献通考】
《林和靖诗》三卷。
晁氏曰: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刻志为学。结庐西湖之孤山。真宗闻其名,诏郡县常存遇之。善行书,喜为诗。其语孤峭澄淡。临终作一绝曰:“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初无封禅书。”或刻石置之其墓中。赐谥曰“和靖先生”。
【豫章文集】
《书林和靖》诗。
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别有《咏梅》一联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前句。不知文忠公何缘弃此而赏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李之仪《书林逋处士诗后》:西湖风物固不迁,但无和靖辈人物尔。览之怅然。姑溪老农。
【黄文献公集】
《跋林和靖诗》:子尝见先生手书诗一卷,多集中所载,此三诗则皆有之,而亦不尽同。窃意集中,是后来所改定也。
石曼卿诗
【文献通考】
《石曼卿集》一卷。
晁氏曰:石延年,字曼卿,南京宋城人。举进士不中,为三班奉职,改太常寺太祝,迁秘阁校理,气貌雄伟,喜论事,善书札,纵酒不羁,世多传其仙去。其诗如“春阴红梅”及“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莺声不逐春光老,花影常随日脚流”之句,至今讽咏焉。
陈氏曰:其诗自为序,石介复为作序,其仕以三举进士,为三班奉职,出处详见欧公所作墓志。
欧公《诗话》曰: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其气貌伟然,诗格奇峭。又工于书笔,画遒劲,体兼颜柳,为世所珍。余家尝得南唐后主澄心堂纸,曼卿为余以此纸书其《筹笔驿》诗,诗,曼卿平生所自爱者,至今藏之,号为三绝,真余家宝也。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骑一素骡,去如飞。其后又云,降于亳州一举子家,又呼举子去不得,因留诗一篇与之。余亦略记其一联云“莺声不逐春光老,花影长随日脚流。”神仙事怪不可知,其诗颇类曼卿平生语,举子不能道也。
【苏东坡集】
《书曼卿诗稿后》:范文正公
祭曼卿文,其略曰:“曼卿之才,大而无媒,不登公卿,善人是哀;曼卿之诗,气豪而奇。大爱杜甫。酷能似之;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曼卿之心,浩然无机,天地一醉,万物同归。不见曼卿,忆兮如生,希世之人,死为神明。”方此时,世未有言曼卿为神仙事,后十余年乃有芙蓉之说,不知文公偶然言之呼,抑有以知之也。
【黄文献公集】
《书石曼卿馆直诗后》:曼卿仕凡再入馆,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秘阁校理,卒于官。距作此卷时,仅四浃旬耳。安知非曼卿绝笔耶?呜呼!曼卿之卓然不可朽,固不必在是。欧阳子所谓轩昂磊落,突尤峥嵘者,览卷犹可概见也。
【李端叔姑溪集】
《跋石曼卿二墓诗》。
曼卿跌荡不羁,剧饮尚气节,视天下无复难事,不为小廉曲,谨以投瓦合,非独不为而已。一有相值,藐然不少降意,若此等辈,终身不敢辄窥藩篱也。方时天下无事,尝感慨论列,引物连类,一切取律古人,君相心奇之,而适以多事为戒,故不果用。虽在秘书,不屑夜游,浮沉里巷间,见者如遇于烟云中。与所善饮酒家,其命至无算,竟席不交一语,引去。至今指其地为神仙所降。方大醉开省西门,卧大庆庑下,卫士前呵问,已而知为曼卿也。率辟易,以手加额上,嗟恻而去,年才五十余,竟死于小官,大鹏尺晏鸟,九万里而图南与夫自抉于枪榆枋者,固不可同日语。横海之,目见目见于蹄涔杯杓之间,欲求合于一辙,盖难矣。安得不丛惊聚骇,或讥且骂邪?要亦如吾所素而无愧焉可也。文词翰墨,乃其余事,既不得用,聊复剪剪所好,姑玩胜日。而流传相夸,览之亦足以仿佛其平生尔。崇宁三年八月一日。
【晁无咎鸡肋集】
《跋曼卿诗刻》:右石公曼卿诗,自书曼卿与苏公子美齐名。两人皆欧阳文忠公所畏。《澄心堂诗》所谓曼卿子美皆奇才者也。又曼卿墓表,其略曰:曼卿先世幽州人,少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文章劲健,称其意气云。文忠公一代儒宗,曼卿于补之辈行阔四五,诗工字妙,不当从补之议,当如文忠公语也。曼卿以天圣四年来令金山,故诗为此邑人作者多,刘君一也。如题张氏园亭诗云“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尤为佳句。其地在邑东郭,近秦城古寺,盖太宗时御史张公穆之别业园,诸子之所营也。逮补之寓此,盖七十年。而荒墟废址,狐鼠之所跳嗥,独两大桧苍然犹在。其枝半死半生,蟠惊奇怪,想见山阴品汇之盛,微咏奇句,为之大息归。御史曾孙大方曰:尝试复之,崎立两亭,当为子名之,以其语一曰“乐意。”一曰“空香。”以记曼卿尝醉此,亦知子先世与曼卿厚,今不可得也。大方曰:唯岁再春,大方率清晓出郭门,或问之曰:东园壅培事,恐后会大方,犹子刍与同里郭方,又以曼卿此诗刻石,欲补之书数字石上,乃摭文忠公诗文,并附题园亭诗事。其末为夫后来益远,前辈奇伟有如石公,至不知其名字志行,终始何如人,故详出之。大方字廷贤,刍字尧询,方字进道,皆里良士,而尧询自云藏曼卿书诗犹十数。大观二年三月已已。颖川晁补之无咎题
【李昭王巳乐静集】
《跋石曼卿诗后》:右石曼卿诗三篇,为侍御史高公作也,高公初自御史,以言事忤丁晋公,出守淄川。天圣三年擢户部判官,坐试进士擅不如格,左迁监兖州酒。三年复官知单州,时曼卿为济州金乡宰,驰此诗寄之。高公志大气刚,学贯今古。论天下事有理,勇于自任,虽屡谪逐,志愈不屈,文章雅重有法度,作诗务高古,语健而志深,一时望人也。曼卿以豪伟自许,独深知其为人,执弟子礼敬事之。其诗引贾谊韩愈杜甫,以见不得其志。才不下古人,区区冀复用以发于事业。以此观之,士君子气节相与,又不可苟合,必欲致身于功名之会,惟恐汨汨以死,非特言辞取悦而已。未几,高公再入为盐铁判官,属大河决澶渊,乃疏利害。议者不喜,罢去,知陕府,卒于官。后十年,曼卿自海州通判迁秘阁校理,上书陈西夏十事,不报。既而元昊犯吾圉,边邑骚动,天子稍思其言,方试一事,不幸病且死。呜呼!高公终身力行而三踬,曼卿才一进武而遂殒厥身,窃读此诗,良可叹云。大观戊子仲秋朔,乐静堂题。
吕夷简诗
【文献通考】
《吕文靖集》五卷。
陈氏曰:丞相许国文靖公寿春吕夷简坦夫撰。文靖不以文鸣,而其诗清润和雅,未易及也。陈亚诗
【文献通考】
《陈亚之集》一卷。
晁氏曰:陈亚,字亚之,性滑稽,喜赋药名诗,仕至司封郎中。药名诗始于唐人张籍。有“江阜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下枝”之诗。人谓起于亚,实不然也。
陈氏曰:咸平五年进士,有集三卷。药名诗特其一体耳,如“马嘶曾到寺,犬吠乍行村,吏辞如贺日,民送似迎时。”皆佳句,不在此集也。
【苏东坡集】
《书陈亚之诗后》:故三司副使陈公,某不及见其人。然少时所识一时名卿胜士多推尊之尔。后前前雕丧略尽,能称颂公者,渐不复见。得其绪言遗事,当记录宝藏,况其文章乎!公之孙师仲录公之诗二十五篇以示,其三复大息,以想见公之大略云。元符四年十月二十三日,眉阳苏某书。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