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2章 隐藏的王者
当皇太极登基大封文武官员的时候,站在前面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虽然表面欢喜,心里却是万千感慨!
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万历四十年,多尔衮出生,做为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也算是努尔哈赤晚年得子,对这个孩子还是比较疼爱的。
多尔衮就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从小都被人呵护着长大,只不过多尔衮的身子却不是太好,从小就是体弱多病,看着就像一个病秧子。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神奇
在多尔衮八岁那年,多尔衮的生母因为犯错误,被努尔哈赤给放逐了出去,一直到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后才又将多尔衮的母亲给叫了回来。
这个中间足足有五年的时间是多尔衮跟着自己母亲在活着,陪着他的还有自己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
从后来多尔衮的生活来看,这五年也许是多尔衮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任何纷争,只有自己亲人陪伴着自己。
也许,多尔衮会在某一刻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段时光,眼泪只怕都会流下来。
回到沈阳之后没多久,努尔哈赤死了
刚刚失去父亲的多尔衮甚至还来不及悲伤的时候,他的哥哥皇太极就逼着多尔衮的生母殉葬了!
这一年的多尔衮也只有15岁。
这个年纪也就是我们上中学的年纪,也正是男孩子青春期最敏感的时期。
刹那之间,父母双亡,换作谁只怕都受不了这种感觉,换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可能直接就上前砍了皇太极等人也是有可能的。
只不过,对于现在的多尔衮来说,他是真的没有这个能力,即便没有外人的帮忙,多尔衮也不见得就能打过自己的这些哥哥们。
人家都是战场上立过功劳的,九死一生下来的人,在战场上见过的死人比多尔衮见到的活人都要多,这还怎么打?
所以,多尔衮只能忍耐!
总是有人说,是皇太极抢了多尔衮的皇位。
这个说法就是扯淡,不是装懂就是真的不懂,就那个时候的那种形式,多尔衮但凡敢有点脾气,估计都得被皇太极给强制殉葬了!
而关于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皇位这个部分,皇太极确实是有抢的成分在里面,只不过是和其余三大贝勒抢,至于什么四小贝勒,那个时候基本排不上号。
同年,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衣钵!
多尔衮知道,要想在后金吃的开,军功这个玩意必须要有,只有有了这个东西,梦想什么的才能够实现。
这就相当于现在的人考公务员,能力不怎么重要,一般底层的公务员干的活,基本上难度不大,可要想报考这个位置,学历就成为了敲门砖。
总之,这是必须具备的东西。
天聪二年,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多尔衮跟着皇太极去打了蒙古,皇太极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弟弟居然和自己一样是一个喜欢动脑子的人。
这场战斗以后金军队的胜利而结束,战后皇太极加封多尔衮为贝勒,并且还赐了多尔衮一个荣誉称号摩尔根岱青(聪明的战将)。
皇太极看人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多尔衮确实聪明,要不然以后也不会是睿亲王。
天聪九年,林丹汗被皇太极击败
多尔衮和岳托一起去招降原来林丹汗的旧部,注意这个人事安排很有意思。
岳托之前我们说过,这是代善的儿子,和代善关系一般,却和皇太极关系特别好,并且也是皇太极的绝对亲信。
让岳托和多尔衮一起来,颇有一些监视的意思在里面,这一点多尔衮不会不清楚。
一路上,两个人有说有笑,也没有发生什么矛盾,到了地方之后,岳托第一次见识到了多尔衮的本事,多尔衮认为自己带着大军过来,城里面的人难免会害怕,派人进去说明来意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一招也确实厉害,林丹汗的老婆带着儿子就出来投降了,不仅投降还顺带着给了多尔衮一个传国玉玺。
前面我们说过了,这个玉玺有着特殊的含义,代表着皇权继承的合法权。
皇太极心心念念的就是这玩意,你要说他事前不知道这玩意在林丹汗那里,估计也是有点扯,毕竟得到这玩意没多久皇太极就称帝改元了!
显然这是事前已经准备好的了,估计没有找到原版东西,那也得有备用的。
多尔衮将这个传国玉玺的消息报告给了皇太极之后,让皇太极非常高兴,亲自带着人出城30里去接多尔衮。
说是接多尔衮,还不如说是接传国玉玺去了。
有这个功劳在,多尔衮被封为亲王,那就顺理成章了,毕竟没有这个小老弟,皇太极还确实没办法登基称帝,毕竟唐突了一些,显得不怎么走流程。
这种不走流程的事情是会被人笑话的,而恰好大清最近的邻居就是朝鲜。
许多人都有一种错觉,认为皇太极打朝鲜是因为朝鲜和明朝走的太近,走的太近是一方面,不过这不是朝鲜挨揍的主要原因。
辽东那个地方,其实大清控制的地方都不怎么产粮食,所以经常闹饥荒,而朝鲜就像一个天然的大粮仓一样,只要皇太极这边粮食不够吃了,就得来化个缘。
可问题是,朝鲜也不是傻子,你过来化缘我就非得给你化吗?你算个屁!
朝鲜之所以有这种底气,那是因为当初明朝派李如松过来打日本的时候,明军所有的补给全部都是自己出钱!
刚开始的时候,皇太极也不怎么了解朝鲜的实力,那是用钱来买的,毕竟抢劫也弄不了多少粮食。
关于皇太极买粮食这件事情,在他和朝鲜国王的来往信件里面就有
“因归附之国多,概加赡养,所以米粟不敷……惟今岁市籴一年,以济窘乏。尔能开籴助我,方见敦睦之谊。”
我们都知道,粮食其实不值钱,而辽东和朝鲜产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人参,而人参主要购买客户就是明朝。
双方就人参的价格产生了分歧。
两个都是卖家,定价问题上面有了分歧,皇太极想要多赚一些,人参定价就是16两白银,而朝鲜不同意,觉得这个价格太高了,就坚持9两银子。
对于皇太极来说,中间这个五两银子的差价那可是不少钱呢。
对于朝鲜来说,本来朝鲜就穷,干的又是走私的买卖,对象还是天朝上国,少赚点就行了,弄那么黑干什么?
所以,双方又爆发了战争。
事实上,这场战争的起因就是因为双方分赃不均导致的结果。
这场战争我们叫丙子之役,韩国人叫丙子胡乱。
三月养闲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