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9章 猛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吴三桂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猛人!
吴三桂,祖籍江苏,后跟着父亲吴襄去了辽东,由于吴襄是明军的军官,所以吴三桂从小接触到的东西都是如何砍人!
由于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所以吴三桂问祖大寿叫舅舅。
根据记载来看,吴三桂这个人相貌堂堂,并且能文能武,又因为祖大寿的关系,所以年纪轻轻在明军的将领里面都能算排得上号了。
崇祯三年的时候,吴襄带着几百人去侦查,结果遇到了上万人的后金军队,城墙上的祖大寿看到自己妹夫吴襄被后金军队围了起来,心里着急的很,可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祖大寿看来,就算自己妹妹成为了寡妇,也比丢了城池好。
眼看着吴襄就要领盒饭了,吴三桂亲自带着人冲了出去,当着所有人的面救走了吴襄。
这件事情让祖大寿甚是好看吴三桂,而同样看好吴三桂的还有皇太极,皇太极曾经看着吴三桂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人非常猛,不禁感叹了一句,我要是能够得到此人,天下何愁不得?
崇祯十二年,经过洪承畴的推荐,吴三桂走马上任辽东总兵官,负责宁远的明军训练,在这个期间吴三桂和清军交过几次手。
崇祯十三年的时候,吴三桂更是面对清军三战三捷。
这都说明了一点,吴三桂打仗确实是厉害,不仅是厉害还非常有脑子。
前面半句是在夸吴三桂,后面那句话不是夸。
松锦之战的时候,吴三桂就私自带着人跑了,没有按照预定的路线突围,也间接导致了明军大败。
事实证明,吴三桂逃跑的本事那是相当有几把刷子,在主战场跑出来的吴三桂又遇到了清军的第二轮追击,吴三桂自己一个人硬生生的跑到了宁远。
很多人连第一波都没有撑下来!
有的时候,能在战场上成功跑出来那就是本事,不得不服。
解放战争的时候,国民党将领胡涟就特别能跑,多少人都被我军给抓了,胡涟属于为数不多参加过众多战役,还能跑到弯弯去的国民党将领。
松锦之战结束以后,明军损失太大
洪承畴做为总指挥都投降了,吴三桂虽然是临阵逃脱,可真的没人了,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就算过去了。
而崇祯也很够意思,估计是怕吴三桂投敌,还叫过来北京特意吃了顿饭。
不知道是崇祯的饭起了作用还是吴三桂本人确实是没打算投降,无论皇太极那边谁写信,吴三桂就是犹犹豫豫的,一直做不了决定。
吴三桂在观察形势,殊不知很快就要变天了,而他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清军这边,则突然爆发了一个事情
皇太极突然死了!
“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
在清史里面,皇太极的死都是一个很诡异的事情,所谓无疾而终就是没有病,突然就死了。
事实上,从崇德五年开始,皇太极的身体就一直不怎么好了,像圣躬违和这种记载非常频繁。
而到了崇德六年,松锦之战的时候,皇太极病的显然更严重了一些,鼻子一直不停的出血,皇太极基本上是走一路而流了一路。
我们都知道,大兵团作战这种事情是非常耗费人的身体的,当年粟裕指挥完了战争之后直接晕倒了过去,连续睡了好几天。
松锦之战的时候,清军基本上能动的都动了,整个国家年满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算了进去,皇太极病的这么严重,依旧亲自前来,可见操心也确实是很大。
战后,皇太极就病倒了!
根据记载来看,这一次生病病的还不轻,甚至都祈祷上天,还顺便大赦天下了,而下面的人则是集体建议皇太极少操点心。
当时的皇太极身体很明显已经不行了,因为他被迫的接受了这个建议,让几个王爷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皇太极是一个强权人物,要不然也不会找到什么借口来解决掉几个贝勒,最后独揽大权,让他能够心甘情愿的将权力交出去,只有一个可能。
身体已经支持不了高强度的工作了!
所以说,至于某些野史里面,多尔衮让孝庄毒死皇太极这种事情,基本上是不怎么可信的。
首先,多尔衮没有这个胆子!
其次,孝庄生前并不受宠,皇太极最喜欢的女人是海兰珠。
金庸曾经评价皇太极,说皇太极的能力和才干,绝对不在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历史学家之所以没有给予皇太极一个公正的评价就是因为皇太极不是汉人。
这个话,我基本认同!
不认同的地方是我个人觉得,无论是皇太极也好,还是李世民朱元璋也罢,最多一个级别,比不了汉高祖刘邦。
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基本上还是一个很原始的部落,除了大部分时间使用杀戮之外,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事情,而辽东的汉人又因为努尔哈赤的政策不断开始反击起来。
皇太极继位的时候,周边无论是蒙古人也好,还是朝鲜人,明朝也罢,这些都是敌人,而粮食也因为不够吃,卖的和毒品一个价钱。
所以,皇太极接手的是一个真正的烂摊子。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皇太极的话,后金那个时候就真的崩成好几个部落联盟,也就没有后来的大清了。
在民族政策方面,皇太极限制了满人的部分特权,让满汉两族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在农业方面,皇太极禁止宰杀耕牛,鼓励耕种,让战乱不断的辽东渐渐恢复了生机。
在军事方面,皇太极大刀阔斧,在原来的八旗制度里面,又增加了汉八旗和蒙古八旗,战斗力提高了。
至于对皇太极的评价,我想清朝的话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太宗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虽大勋未集,而世祖即位期年,中外即归于统一,盖帝之诒谋远矣”
是啊!
虽然皇太极没有带兵进关,可是清军能够进关的基础都是皇太极打下来的,这一点清朝进关的所有皇帝,没有一个敢忘记的。
三月养闲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