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02章 许婚!
乱!脑子乱死了!
赵樽心中了然,看着洪泰帝,淡然拱手。
醒过来之后,她出得卧房的门,才开始认认真真地打量这个宅子。也不晓得郑二宝那死太监贪污了多少银子,这宅子虽然不算特别宽敞,却显得小巧别致。院子里花木扶疏,优雅而不张扬,换到后世的说法,这里的装饰处处都是“小资”味道,从视觉上看不算奢华,却极有风情。
“陛下,虽说老大刚刚大丧而去,不好娶嫁,但臣妾想,天道难,事易变,不如早早择个好日子,替老十九办了吧?臣妾怕,怕再晚了,瞧不到老十九家的孩儿了……”
洪泰帝退出奉天殿之前,又特地吩咐内侍叫留了几个儿子和孙子一起去谨身殿里等候。末了,他又唤了崔英达来,差人去秦王府请“身体不适,不便上朝”的秦王赵构一起到谨身殿见驾。
洪泰帝有点受不住她像交代遗言一样的语气,声音颇为低哑。
“微臣不敢……”
其中一个不是别人,正是本应该在晋王府的梅子,还有另外一个丫头,两个丫头捧着个托盘,正窃窃私语地说着什么。一边儿说,一边儿笑着走了过来。
好半天儿,都没有旁的人说话。
刚喊出两个字,她就拍了拍嘴巴,笑嘻嘻的道,“奴婢错了,奴婢参见景宜郡主。”
“嗯?那我们慢慢考虑……”
赵樽放开薄毯,满脸都是不悦。
王侯公卿、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从奉天门外依次入内。
这样的请求有点强人所难,尤其是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可洪泰帝沉默了一下,心知他这个皇后不会有太过分的请求,总是处处为他着想的,所以,到底还是点了头。
一个国家,不管在老百姓看来是风调雨顺还是灾祸连年,在朝堂之上,永远都没有小事。如今大晏朝国力强盛,四方的附属小国都来朝贡,今日有人来请旨立后,明日有人来请旨封王,诸如此类的杂事越来越多。尤其这些日子以来,整个朝堂都在为了“立储”一事风起云涌。
有人自然会唏嘘,替赵樽不值。自古以来,飞鸟一尽,良弓必藏,享福之人都不是打天下之人。当初,在大晏遍地苍夷,四方烽烟的时候,赵樽他是领天下兵马的神武大将军。如今大晏处处沃土,歌舞升华,他成了神武大将军王,多了一个“王”字,却失去了调兵之权,空有一个头衔。
赵构面色吓得苍白,赶紧从椅子上下来,跪伏在地上。
崔英达将泡好的参茶递到了洪泰帝的手中。
正说话间,有小太监来报,说秦王殿下来了。
搔着脑袋,想着“家国大事”,很快她又走了神儿,思维不知不觉被牵引了回去,想到了被赵樽霸道地抱上大鸟飞奔时的感受,想到了当她告诉他自己已然失身给东方青玄时,他目光中那破碎的情绪,也想到他在挣扎之后说出来的几个字——他说不介意。
赵樽上前施礼,淡淡道:“儿臣一戒武夫,实在不宜参政!”
“夏爱卿以为,哪位皇子可堪大任?”
赵绵泽首先跪了下来,“皇爷爷春秋鼎盛,我父王又刚刚故去,孙儿认为立储之事,确实不必急于一时。而且,孙儿以为,孙儿才能不及十九叔,孙儿身份,也不及二叔,实在难当此重任……”
“回来啦?”
张皇后像是满意了,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些笑容来,随即又道。
停顿一下,他不再说下去,只淡淡看向赵樽。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陛下乃千古一帝,没有惯例,没有规矩,陛下就不能自行立规吗?梁国公的意思,难道是指,陛下不能与三皇五帝一争高下?”
“是,朕知道,不是许了诚国公家的女儿了吗?”
天儿还没破晓,皇帝要升殿了,内侍鸣鞭。
“好。”洪泰帝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顾不得儿孙们都跟了过来,握紧了张皇后的手,“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朕都依着你。”
“楚七……”
男人嘛,年轻的时候风流,又贵为天子,爱慕年轻女子,后宫有无数的宠妃那简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作为他的结发妻子,这张皇后打十四岁跟了洪泰帝起,却几十年如一日,不妒不焦,性格温厚,要是哪个妃嫔有了身孕,还会亲自照料着,那贤名确实是远播在外。
“陛下——”
“陛下,皇后娘娘她……不好了……”
低头看她一眼,赵樽眸色加深。
洪泰帝坐在她床边上,嘴唇动了好几下,终于哼了一声,握紧了她的手。
这会子的坤宁宫忙得不可开交。
说砍太医的头,当然不会真就砍了。
晴岚没有敢反驳,虽然才是二月入春时节,她却觉得好像入了夏,脊背上汗水连连。想想一个堂堂的郡主,整天“情郎情郎”的喊,可怎生得了?
大着嗓门出例说话的人是梁国公徐文龙。
洪泰帝以前敬她重她,但是在她生病之前,他却也如大多数的男人一样,除了例行的宫中事务,基本上不怎么会记得他这位发妻。
洪泰帝微微点下头,正准备说话,朝堂上又是一声。
打了一个响指,夏初七扯了扯过长的裙摆,笑着喊。
洪泰帝皱着眉头,拍拍她的手,“好,朕答应你。”说罢他回头看向秦王赵构,“老二,你回头找钦天监择个日子。老大不在了,你身为二哥,又是宗人令,管着宗族的婚嫁之事,该把这些责任担起来,为你弟弟好好筹备大婚。”
“够了!”
好一会儿,他才又看向赵构,“他果真如此?”
然而,张皇后这身子每况愈下,尤其自太子病逝,三子逼宫篡位之后,她就再也没有起过床。这一下,洪泰帝却是慌起神来,几乎口口都往坤宁宫跑。
洪泰帝看他一眼,为他免了礼,因他身子不好,还特地给他赐了座。才先问了他这几日身子如何,为何没有入宫看望母后云云,最后终是问到了赵析在宗人府里的情况。
赵构约摸三十六七岁的年纪,瘦得仿若一根风中竹竿,面色苍白,阴凉憔悴,一看就是久不出门的样子,从殿门口走进来都是颤颤歪歪,让人生怕他被谨身殿的风给吹跑了。
“情,情郎?”
“娘娘她吐了好多血……”
一众人都以为张皇后会趁着这个机会为赵析请命,却不曾想,她吭哧了几声,却看向了一直默然而立的赵樽,喘着气道,“陛下,这些孩子,一个个都是臣妾看着长大的,如今他们大多都已娶妻生子,臣妾唯除就放心不下老十九……二十好几的人了,屋里还没个暖心的人。”
“陛下,你先答应臣妾。”
“回禀父皇,老三他很是乖顺,在宗人府里每日就,就写写诗,写写字……不,写写经书,说是要忏悔,为大晏江山祈福,嗯,还有,还有要为父皇和母后祈福……”
快得她认为还得需要一点时间去消化。
于是乎,这个局就僵在了那里。
“不要了……都是口水……讨不讨厌……”
“父皇所言极是,儿臣就要去北平府就任了,正想向父皇请辞。如今刚好,兵符已上交,儿臣也可以赋闲在家操办大婚之事了。”
她披散着头发,伸了一个懒腰,哼着小曲儿,就准备在园子里四处转悠一下,享受这一份难得的清静。可刚走没多远,就见到厨房的方向钻出来两个人。
不过想想也好,她刚好大姨妈来了,昨儿又泡了冷水,喝这个东西正合适。
“你……”
姒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