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77章 长大后的日子
“芸芸。”冉冉递给秦芸芸一根冰棒。
这几天秦芸芸都是陪着她卖五香蚕豆,她请对方吃一根棒冰是应该的。
秦芸芸眼睛一亮,接过棒冰:“谢谢。”
“今天的棒冰格外好吃。”秦芸芸说,“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考场里考试,而我们在吃解渴解馋又解暑的棒冰。”
棒冰就是棒冰,不是神仙良药。
纪冉冉想起看到的高考生:“你这样一说,我也觉得棒冰更甜了。”
两个女孩相视一笑,有时候幸福也是要靠衬托的。
冉冉也发现了五香蚕豆在镇上的卖头越来越不大了,特别是天气热起来,熟食坏得快。可是她的钱还没有攒到多少呢,说起来凉皮虽然工序更复杂了,但是赚头还没有五香蚕豆的赚头大。
天气炎热,她倒是可以在开学前一直卖凉粉,但想到五香蚕豆的钱挣不到,心里头还是有点可惜的,要少挣大半的钱呢。
高考开始的第二天,冉冉就开始在松安卖凉粉。
冉冉的凉粉在松安镇上是头一份的,卖得很俏,每天带过去多少就能够卖掉多少,不过冉冉也没有多带,每天就卖六七十碗。
抢收开始的那天,冉冉已经卖了四天凉粉,夫妻两个不舍得家里头断了这样一个营收。一天能挣三四块钱的生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得挣了。等别人也开始卖凉粉,这钱就没这样好挣。
想着这样一回事,夫妻俩宁愿自己多出点力,也让女儿继续去镇上卖凉粉,这会儿纪利国也不想着是不是投机倒把这回事。不过磨浆晒粉的事,只得纪冉冉自个来。
家里头晒的二十多斤粉,就够冉冉卖四天的。
每天除了卖凉粉,冉冉还得磨豌豆浆,有时候狗子会搭把手,十岁的狗子已经有点力气了,也能磨两斤豆子,阿牛也能在给爸妈送水送吃食。
天天大鱼大肉是不可能的,不过送的汤水里加点糖,在饭下面卧个蛋是可以的。田地里做事情一天到晚的,天没亮就在田地里,晚上稻田里也是村里最亮堂的地方,大家要抢着插秧。
几天下来人都要脱一层皮。
知道磨豆子可以让姐姐挣到钱,狗子很是用心,下一次磨豆子的时间总比上一回长一点。虽然是卖凉粉的,不过家里头是不怎么舍得吃凉粉的,一碗凉粉能卖一毛四。阿牛跟狗子都只能够分着一碗凉粉吃,这是家里头挣钱的。
只卖凉粉一样,冉冉的钱更是被姜月明算得清楚,一天能卖几碗粉基本心里头有数,每天的钱差数最多就一毛钱,姜月明也不会跟囡儿算到那么戏,挣到的钱大头到她这儿就行。
每天差不多能卖出来65元跟10斤粮票。
把粮票折成钱,每天差不多85元。
除去成本,每天差不多挣35元。
要是顺利,一个月能挣一百块钱。
有这样一笔收入,农忙再累纪利国姜月明夫妻两个人心里头还是有点安稳的。一天累到晚,躺床前,姜月明都要记一笔账,数一数钱。
“利国,我都感觉有点不踏实。”
跟不是真的一样。
“一个月挣一百块钱,那不是跟城里人一样了。”
“今年的收成也不错,一亩地年产出以1000斤,一亩纳税60斤。今年征购粮任务是多少?一亩地120斤,家里头要交粮食540斤,夏粮交完今年任务还能有1300斤。”这会儿纪利国倒是会算账了。
姜月明说:“1300斤的稻谷加工成大米,也有九百余斤,够我们全家吃饱饭了。”
一天一斤米,可以吃到晚稻成熟。
“不过……”姜月明转了个身子,“还有杂七杂八要交的钱,比真正的皇粮国税还多,县里的镇上的乡里的,家里头要交一百三十块钱。”
(乡统筹80块钱,村提留50块钱)
挑出家里最好的540斤的谷子,卖出去也才52块钱。
另外的钱还是要卖粮食,价格能够高50,那也要卖出去五百多斤的粮食。
“这样算下来,收上来的夏粮,一半多是要得交上去的。”姜月明说,“家里头要攒钱,还得等晚稻成熟。那时候已经完成全年任务,晚稻都是自留的。多的粮食可以拿出去换钱,要是收成好,孩子们可以换新衣服……”
要是凉粉生意做下去,夏粮就不用卖掉交钱,今年就可以吃米饭到晚稻成熟。
如果算三亩地都是水稻田的情况下,双季稻亩产在1300斤。
三亩地3900斤,农税提留需要1100斤,余粮2800斤。
按照议价算,一年的收入有六百块钱。
按照平价算,一年的收入是三百块钱。
衣食住行样样得花钱,烟酒油盐酱醋,孩子的读书要钱,生病吃药要钱……
2800斤的稻谷,差不多出2000斤的大米,还不是精细的那种。
要是不会过日子的,这两千斤大米都花在吃上了,会过日子的一半的大米用来吃,当然不光是吃大米,是有粗粮补充的,只是价值上得要一千多斤的大米。
1200斤大米是主食。
剩下的800斤就是日常开销,能不能省下来钱,就看怎么花用。
纪冉冉要不要念高中,一年相差的开销能有四十块钱。
四十块钱,换成议价的大米,都有一百三四十斤。
要是算上纪冉冉在家能创造的收入,这一来一回差距就更大了。
两个人在家种地,一年到头算下来的全年收入,跟刚转正式工的青年人一年收入差不多。
如果一户人家用粮票买一百斤的米,只要14块钱,刚转正的工资+津补贴有四十来块钱。
算下来一个月还有二十多。
而纪利兴家里头这样算下来,每个月100斤的米之外,余下的都按照议价卖出每个月差不多20块钱。
“利国,你说我们家会不会真出一个大学生。”
“四弟不就是大学生。”
冉冉听到了这两句话,在被窝里发笑。
妈妈真的是对牛弹琴,姜月明说的是他们姐弟三个人里头,会不会出一个大学生。
纪利国没有参与过高考,也知道高考是很难的,是真正的一百个人里头才能出一个人的。姜月明也想起了这样一回事,没接这个话,这累了一整天她本身就困乏,闭上眼睛还未睡着就听到了丈夫的打呼声。
他倒是入睡比自己还要快。
耳边是昆虫的叫声,父亲的打呼声成了交响的鼓曲。
纪冉冉想着长大后的日子,也陷入了睡眠里。
月与列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