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訓民正音解例
制字解
天地之道,一陰陽五行而已。坤復之間爲太極,而動靜之後爲陰陽。凡有生類在天地之間者,捨陰陽而何之。故人之聲音,皆有陰陽之理,顧人不察耳。今正音之作,初非智營而力索,但因其聲音而極其理而已。理旣不二,則何得不與天地鬼神同其用也。
正音二十八字,各象其形而制之。
初聲凡十七字。
牙音,象舌根閉喉之形。
舌音,象舌附上腭之形。
脣音,象口形。
齒音,象齒形。
喉音,象喉形。
比聲出稍厲,故加劃。而,而,而,而,而,而,而,而,其因聲加劃之義皆同,而唯爲異。半舌音,半齒音,亦象舌齒之形而異其體,無加劃之義焉。
夫人之有聲本於五行。故合諸四時而不悖,叶之五音而不戾。喉邃而潤,水也。聲虛而通,如水之虛明而流通也。於時爲冬,於音爲羽。牙錯而長,木也。聲似喉而實,如木之生於水而有形也。於時爲春,於音爲角。舌銳而動,火也。聲轉而颺,如火之轉展而揚揚也。於時爲夏,於音爲徵。齒剛而斷,金也。聲屑而滯,如金之屑而鍛成也。於時爲秋,於音爲商。脣方爲合,土也。聲含而廣,如土之含蓄萬物而廣大也。於時爲季夏,於音爲宮。然水乃生物之源,火乃成物之用,故五行之中,水火爲大。喉乃出聲之門,舌乃辨聲之管,故五音之中,喉舌爲主也。喉居後而牙次之,北東之位也。舌齒又次之,南西之位也。脣居末,土無定位而寄旺四季之義也。是則初聲之中,自有陰陽五行方位之數也。
又以聲音淸濁而言之。
,爲全淸。
,爲次淸。
,爲全濁。
,爲不淸不濁。
,其聲最不厲,故次序雖在於後,而象形制字則爲之始。雖皆爲全淸,而比,聲不厲,故亦爲制字之始。唯牙之,雖舌根閉喉聲氣出鼻,而其聲與相似,故韻書疑與喩多相混用,今亦取象於喉,而不爲牙音制字之始。盖喉屬水而牙屬木,雖在牙而與相似,猶木之萌芽生於水而柔軟,尙多水氣也。木之成質,木之盛長,木之老壯,故至此乃皆取象於牙也。全淸並書則爲全濁,以其全淸之聲凝則爲全濁也。唯喉音次淸爲全濁者,盖以聲深不爲之凝,比聲淺,故凝而爲全濁也。連書脣音之下,則爲脣輕音者,以輕音脣乍合而喉聲多也。
中聲凡十一字。
舌縮而聲深,天開於子也。形之圓,象乎天也。
舌小縮而聲不深不淺,地闢於丑也。形之平,象乎地也。
舌不縮而聲淺,人生於寅也。形之立,象乎人也。
此下八聲,一闔一闢。
與同而口蹙,其形則與合而成,取天地初交之義也。
與同而口張,其形則與合而成,取天地之用發於事物待人而成也。
與同而口蹙,其形則與合而成,亦取天地初交之義也。
與同而口張,其形則與合而成,亦取天地之用發於事物待人而成也。
與同而起於。
與同而起於。
與同而起於。
與同而起於。
始於天地,爲初出也。起於而兼乎人,爲再出也。之一其圓者,取其初生之義也。之二其圓者,取其再生之義也。之圓居上與外者,以其出於天而爲陽也。之圓居下與內者,以其出於地而爲陰也。之貫於八聲者,猶陽之統陰而周流萬物也。之皆兼乎人者,以人爲萬物之靈而能參兩儀也。取象於天地人而三才之道備矣。然三才爲萬物之先,而天又爲三才之始,猶三字爲八聲之首,而又爲三字之冠也。
初生於天,天一生水之位也。次之,天三生木之位也。初生於地,地二生火之位也。次之,地四生金之位也。再生於天,天七成火之數也。次之,天九成金之數也。再生於地,地六成水之數也。次之,地八成木之數也。水火未離乎氣,陰陽交合之初,故闔。木金陰陽之定質,故闢。天五生土之位也。地十成土之數也。獨無位數者,盖以人則無極之眞,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固未可以定位成數論也。是則中聲之中,亦自有陰陽五行方位之數也。
以初聲對中聲而言之。陰陽,天道也。剛柔,地道也。中聲者,一深一淺一闔一闢,是則陰陽分而五行之氣具焉,天之用也。初聲者,或虛或實或颺或滯或重若輕,是則剛柔著而五行之質成焉,地之功也。中聲以深淺闔闢唱之於前,初聲以五音淸濁和之於後,而爲初亦爲終。亦可見萬物初生於地,復歸於地也。以初中終合成之字言之,亦有動靜互根陰陽交變之義焉。動者,天也。靜者,地也。兼互動靜者,人也。盖五行在天則神之運也,在地則質之成也,在人則仁禮信義。智神之運也,肝心脾肺腎質之成也。
初聲有發動之義,天之事也。終聲有止定之義,地之事也。中聲承初之生,接終之成,人之事也。盖字韻之要,在於中聲,初終合而成音。亦猶天地生成萬物,而其財成輔相則必賴乎人也。終聲之復用初聲者,以其動而陽者乾也,靜而陰者亦乾也,乾實分陰陽而無不君宰也。一元之氣,周流不窮,四時之運,循環無端,故貞而復元,冬而復春。初聲之,復爲終,終聲之,復爲初,亦此義也。
旴。正音作而天地萬物之理咸備,其神矣哉。是殆天啓聖心而假手焉者乎。訣曰
天地之化本一氣
陰陽五行相始終
物於兩間有形聲
元本無二理數通
正音制字尙其象
因聲之厲每加劃
音出牙舌脣齒喉
是爲初聲字十七
牙取舌根閉喉形
唯業似欲取義別
舌迺象舌附上腭
脣則實是取口形
齒喉直取齒喉象
知斯五義聲自明
又有半舌半齒音
取象同而體則異
那彌戌欲聲不厲
次序雖後象形始
配諸四時與沖氣
五行五音無不協
維喉爲水冬與羽
牙迺春木其音角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