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兄,你的寿元跟我有缘!

第34章 不说,便死!(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34章 不说,便死!

“谢兄,你这么急匆匆的要去干嘛?”

罗立刚到绿柳庭院门口,就撞见谢苗脸色沉凝的从院内出来。

“罗兄?你可算回来了!”

瞧见罗立,谢苗有些慌乱的情绪一定。

“可是院里有事情发生?”

瞧见谢苗这神态,罗立的心里升起一股不太好的预感。

“罗兄,我说了你可千万别上火啊!”

谢苗先是打了一记预防针,随后才道:“不久前,铁臂武馆张铁臂的四弟子何菲,带走了你妹妹罗莲……”

“你说什么!?”

听闻此话,罗立全身的血液,直接腾的一下炸开了!

“罗兄你先别急。”

瞧见罗立变得有些狰狞的脸,谢苗赶忙道:“何菲说,她不会伤害你妹妹的,只是带她去铁臂武馆转一圈。”

“她已经伤害到莲儿了!”

罗立声音冷硬的打断。

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被一个陌生人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罗立想想就能感受到妹妹此刻的惊恐跟无助!

“老谢,还请帮我照看一下我爹娘,我要去一趟铁臂武馆!”

罗立很快压住翻腾的情绪,向谢苗喊了一声,便是提着大黑锤,大步流星而去。

“罗立,别冲动,铁臂武馆带走你妹妹,就是为了引你去铁臂武馆,千万不要上当啊!”

“咱们去找叶头,只要叶头出面,你妹妹肯定会平安无事的!”

谢苗急声劝阻。

“不用这么麻烦,我会把莲儿从铁臂武馆接回来!”

“谁敢阻拦,我便打死谁!”

然而,罗立的步伐很快,转眼就没了踪影。

……

半个时辰后,内城南区,铁臂武馆门前。

罗立深吸一口气,将有些急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便提着大黑锤向武馆内走去。

铁臂武馆分为外院跟内院。

当罗立提着大黑锤走进武馆之时,外院的院子里,正有几十个年轻人,在一个黑脸中年的指导下练功。

“这人是谁啊,居然比卢师傅还要魁梧健壮!”

罗立现在肩宽背阔,身高直逼两米,行走之间宛如狮虎,比那个正在教众人练功的黑脸中年还要魁梧,引得一众年轻人频频侧目。

“罗立,他似乎是那个打死郑虎师傅的铁匠之子罗立!”

忽然,有人认出了罗立。

“什么?此人是罗立!?”

“他好大的胆子,打死郑虎师傅,竟然还敢来咱们铁臂武馆?简直太特么猖狂了!”

当得知罗立的身份,整个外院瞬间炸了!

但是,罗立却根本没有理会,提着大黑锤直往内院而去。

“给我站住,铁臂武馆岂是你……”

这时,那个姓卢的黑脸汉子跨步上来,沉脸呵斥。

然而,当罗立扭头向他看来,一双好似燃烧着烈焰的赤红眼睛,猛地闯入他的视野中。

黑脸汉子的脸色顿时一白,嘴里剩余的话,竟硬生生给吓了回去!

与此同时,罗立已经到了内院门口。

一扇圆形的铁门,将外院跟内院隔开着。

罗立把头转回,提在手里的大黑锤轻轻一挥。

苏狂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末世:从成为亡灵帝君开始
末世:从成为亡灵帝君开始
上一世,当了三年舔狗的齐枫灵,冒死给女神送他仅剩的食物,这不仅没换来女神的垂怜,还差一点身死丧尸潮中,正是如此,他错过了第一批的人类觉醒……可能是上天也怜悯齐枫灵,他重生了,回到了末世到来的第一天,这一次,他要改变一切,那就从获得SSS的亡灵帝君传承开始吧!…………
无暇自无尘
官途险恶,权势兄弟大助力
官途险恶,权势兄弟大助力
好不容易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谁知道喝一顿酒就被撸到最底层…… 还让不让人活了?果然是不让!于是我重生了。 重生在我大学毕业的那年,凭着前世的记忆,我找到了那个有权有势的好兄弟。 “果然,进官场打拼,还是要有靠山才行!” 于是奋不顾身的把我的“好兄弟”从危难中救了出来。 从此我的官场之路有了两大助力。 一个是我的前世记忆,第二个就是我的好兄弟~ 果然有了两大法宝之后,这是在做官
佚名
神狱塔
神狱塔
我有一塔,可镇天道,乱阴阳,覆乾坤,碎轮回!秦渊执掌神狱塔,身负混沌仙体,从神界来到下界历练,开启了一场碾压绝世天骄,通往万古不朽的至强之路!
白面刺客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一代仙尊”洛尘遭人偷袭,重生回到地球。 地位普通的他,面对女朋友的鄙视,情敌的嘲讽,父母的悲惨生活,豪门大少的威逼挑衅。他发誓,一定要改变命运的不公,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告诉所有人,他洛尘,曾经来过。
洛书
年总有病似的,一边虐妻一边宠妻
年总有病似的,一边虐妻一边宠妻
嫁给年彦臣的那天,是郁晚璃的噩梦。 她是杀父仇人的女儿,年彦臣要她用一生来赎罪忏悔。 他恨她,折磨她羞辱她,却又在暗中帮助她,深爱她。 年彦臣:“如果你怀上我的孩子,便是贱种,我会送到孤儿院。” 实际欣喜若狂,将千亿资产都转移到孩子名下。 年彦臣:“你求我也没有用,滚!” 实际背地里出手帮她扫平所有障碍。 后来郁晚璃才知道,他暗恋她十年,他给她的爱,远比恨要多得多。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