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7章 第47章
沈霁的“期末考试”结束后,很快便迎来了新的一年。
正旦朝会上,礼官宣布从这一天开始,大宋的年号更改为开宝六年。
正月初四,赵老大任命赵老二光义为开封府尹,赐袭衣、犀带、罗绮五百匹、玉鞍勒马。1
赵老二在此之前担任的职务是“大内都部署”,这是掌管大内兵马总指挥权的高级武将,非心腹与亲信不能担任。——顺便一提,四年前,即969年,赵老大伐北边的割据政权“大汉”时,沈亿陆便曾担任大内都部署。
赵老大的这个任命让朝臣们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因为开封府是大宋的首都,政治地位非同一般。
郭威建立大周后,便只有其养子兼储君郭荣曾经担任开封府尹,而自大宋建立,这个位置便一直空着,如今突然让赵老二任开封府尹,其用意是什么,朝臣们都隐约猜出来了。
当然,这些也只是朝臣们的猜测,毕竟大宋的规章制度大多数都是承袭唐朝的,它不以大周为正统,自然也不会学习大周把开封府尹视为储君的这一套。
除了给赵老二封赏之外,赵老大还升了李穆为左拾遗、知制诰。“左拾遗”为门下省的阶官,只是决定资序、俸禄之用,他实际的工作是“知制诰”,即替赵老大、宰执起草诏令等。
和他一样为“知制诰”的还有扈蒙,不过这二人的工作性质相近,编制却不一样:扈蒙是翰林学士,属于学士院的,掌内制,即以赵老大的名义发布的诏令都是他起草的;李穆是门下省的,负责起草以朝廷的名义发布的诏令,属于外制。
从一个没有具体工作内容的“太子中允”到成为赵老大的秘书,许多人都说李穆这是时来运转、苦尽甘来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是沈霁的老师的缘故,沈亿陆对他的评价颇高,赵老大这才动了重用他的念头。
不管怎样,有了“正式编制”后,李穆总算不用再住在公租房里了。他搬到了一间稍微宽敞的宅子里头,然后将她的母亲从兄长那里接了过来奉养。他的妻儿也从博州赶来汴梁与他相聚,平日安静的宅子便热闹了许多。
沈霁得知自己的老师升官了,便登门向他祝贺。不过跟她一样登门祝贺的人也不少,其中就有李穆的同门卢多逊。
沈霁心知李穆得招待卢多逊,必然没空管她们,恭贺完他后,便道:“老师有贵客,那我们还是不叨扰了。”
卢多逊问:“我有这么可怕,让你们看了我就跑吗?”
沈霁道:“卢翰林与老师都是官家的肱股之臣,肯定有很多要事处理,小子是担心打扰了你们谈大事。”
卢多逊心想,沈亿陆性子那么醇厚谨慎的人怎么生出了嘴巴这么甜的儿子?
不过这一刻他也不讨厌就是了。
“无妨,不能当你们的面讨论的事情,我们自然不会将之带出宫外,所以我们只是在叙旧闲谈罢了。”卢多逊道。
沈霁便顺势在他对面坐下,然后兴致勃勃地问:“小子听说卢翰林等修撰的礼书快修好了,是真的吗?”
沈霁所说的“礼书”是规范朝廷礼法、典制的书籍,虽说这方面的书最出名的莫过于《三礼》,然而《三礼》是很久以前的产物,它的内容大部分放到现在都不适用了,所以就需要时常修改、与时俱进,好更符合现今的观念。
唐代有唐玄宗时期根据《礼记》改编的《开元礼》,周世宗郭荣在位时也曾令窦俨等负责编撰《大周通礼》,不过后者因为赵老大陈桥兵变代周而立,及主编窦俨病逝,最终没有编撰出来。
赵老大建立大宋之后,因唐朝灭亡后,礼法、制度等都崩坏了,所以他并没有一套更好的礼法制度可以用,只能照搬唐代的礼典。
直到前年(971年),赵老大的皇位坐得稳了,他才想起来大宋还是得有自己的一套礼典,所以他就让御史中丞刘温叟、中书舍人李昉等编撰一套礼书出来。
不过刘温叟没多久就病逝了,赵老大就让翰林学士卢多逊也加入到编书的行列中来。
虽说李昉、卢多逊等人都文采斐然,知识渊博,但让他们凭空编出一套礼书来,他们也自问办不到。左思右想,只能从《开元礼》下手,打算在它的基础上修改一部分内容。
别看它只是在《开元礼》的基础上加以改编的,就认为它的工程量很小,实际上因为是官修的书,所以要比私人修撰的书要严谨,所搜集的资料也多,体量大。
加上这些“编辑”也有本职工作,只能兼职修书,所以这礼书一修,就修了两年多,最近才有风声传出说快修完了。
“修了两百卷,义纂也有七八十卷了,还未纂写完,怎么,你想看?”卢多逊问她。
“义纂”即对正文的一些补充说明。
沈霁一听光“义纂”就已经有八十多卷,对这礼书的编修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开元礼》不是只有一百五十卷吗?怎么新编修的礼书有两百卷!”沈霁道,原来她之前看的书卷数算少的了!
李穆道:“你当重新编修礼书是照搬旧书呢?”
方便面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