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位盗墓者的自传

第220章 苗寨老人(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20章 苗寨老人

他和鬼草婆九点多到养老院,我就装作蹦爆米花的,想看看这通电话是真是假,是不是真的吴爷。

时间过的很快,那天很快到了九点半。

远处闪过来一束车灯,走进了我看清楚了,正是吴爷走时开的那辆车。

我快步跑过去挡住了车。

“你干什么?”司机问。

我看着窗户喊:“你们蹦爆米花吗,一锅一块钱。”

窗户摇下来,吴爷道:“让开路。”

终于确定了是本人,我摘下了猴帽。

“我,是我啊吴爷。”

吴爷愣了愣,说怎么回事。

我直接上车,“吴爷别往前开,养老院不安全,此事说来话长,换个地方说话。”

吴爷皱眉道:“小柳倒出去,去快捷旅馆停车场。”

车子掉头离开了银杏街。

这时我才注意到车里多了两个人,一个身穿苗族服饰的老太太,估计六十多岁,耳朵上带着很大的圆耳环。

车里还有一位岁数更大的老人,看他花白的头发和脸上皱纹,估计最少也有七十多。

吴爷介绍道:“这位是广西大后山村的蛊婆,以前和阿兰是姐妹,这位是罗平县的金苗,有他们在你的问题应该能解决了。”

“二位好。”我忙打招呼。

老人和老婆婆只是看了我一眼,没有回话。

“他们听不懂普通话,你小子也算运气好,我原本以为能请来蛊婆就算好的了,没想到罗平县的金苗年轻时也认识阿兰,他们都愿意帮你。”

金苗不是个人名,在苗寨里和蛊婆一样都是一种称呼。

还记不记得之前我讲过一个小故事,当时我之所以讲那个故事是有原因的,就是金沙江上立点金石那个故事,有位奇人能控制猪帮忙找金矿那位。

那位是汉人,几辈子之后他的后人已经变成了苗人,那人的后代,就是车里这位老金苗。

他在苗寨里地位很高,地位比蛊婆还要高,就算苗寨族长见了金苗,也得恭恭敬敬,所以吴爷才会说我运气好。

广西西部深山里,大后山苗寨村的苗语很特殊,黔滇音,他们说的话属于藏语系和苗瑶语的融合,就和云南东部青苗人说的语言有些相似,但含义又不一样,很特殊,类似广东话和四川话有些发音差不多。

广东话和四川话说,穿鞋(hai)啊,扑街(gai)仔啊。

带大耳环的蛊婆语速很快,他突然指着我,叽里呱啦讲了一堆。

吴爷脸色一变,用蹩脚的苗话说您慢点说,说快了我也听不懂。(吴爷能说这种话,是因为他老伴儿阿兰就是大后山苗寨村的人。)

“这婆婆什么意思?”我问。

吴爷说:“蛊婆说他看出来了,你肚子里有虫,她可以帮你打虫,但有一个条件。”

一听这苗女老婆婆说我肚子里有虫,我害怕了,忙问:“什么条件?要钱的话可以,她开个数就行。”

吴爷脸色古怪道:“这我真没想到,蛊婆说你长得不错,治好你后,你要跟她回去,要倒插门娶她孙女。”

我好半天没反应过来,这也太离谱了!

我说:“吴爷你没听错?苗族还有倒插门?那我不成赘婿了!”

吴爷点头道:“没错。”

“你说的很对。”

云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修罗剑神王腾
修罗剑神王腾
少年天生至尊神脉,却因一颗善心坠落凡尘。滔天怨气激活神魔令,得神界无上霸主传承,十大太古凶兽真血淬体,于逆境中崛起!以凡人之躯,斗那漫天神佛,问那世间情谊斤两,道理几何?!既然神已无能为力,那就让魔来普度众生!
三寸寒芒
抗战之烽火燃血
抗战之烽火燃血
共和国特种兵莫凡穿越到惨烈的罗甸争夺战,在血肉磨坊中与一个个鲜活的前辈军人一起浴血杀敌。感受山河破碎之悲痛,决意舍生忘死,救国保家。从淞沪会战开始,带领中华热血男儿,杀倭寇,复河山。中华之威不可犯,侵略者血债血偿!
秃头小怪
废物十年,真以为谁都能踩一脚?
废物十年,真以为谁都能踩一脚?
关于废物十年,真以为谁都能踩一脚?:九世大帝叶尘,修为踏至高无上之境,兵解轮回,重生废物少年身。依靠九世记忆、九世绝技,手镇诛邪、脚踏天骄、怒斩圣人。这一世,他誓要破那天道枷锁、冲破混沌仙路、踏入无上之境、傲啸诸天苍生!
信邪
左溪村走出来的修仙少年
左溪村走出来的修仙少年
关于左溪村走出来的修仙少年:一块曾经让江湖暗流涌动的玉符,竟出现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少年王若机缘巧合下得到它,命运的齿轮从此转动起来。且看他如何走出山村,踏入修仙之途,在血雨腥风、弱肉强食的修仙界收获友谊与爱情,成就自己的传奇人生。人生第一部小说,希望大家能喜欢,谢谢!
寸草心1981
通古今,我在荒年娇养被贬皇子
通古今,我在荒年娇养被贬皇子
【古穿今+饥荒+囤货+基建+种田+疯狂购物】 【女主版】 中元节祭祖,没引来父母魂魄,却引来了一个古人,以金银换取粮食。 宋茯苓只当是场梦,不想第二日古人再次出现求取物资。 宋茯苓不厌其烦,却见对方奉上家当。 很好,懂得天下没有白吃午餐的道理。 宋茯苓抽取部分佣金,权当一个搬运工,养活别人也养活自己。 然而这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要想养活一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此宋茯苓开启古代基建模式。
莲香箬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