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44章
第 244 章 “ 一路走来一路骗
李玄霸 「 暴露 “ 了行踪 , 沿路再进入小城补给时 , 县令都会提前接待 。
因李玄霸有 「 德重恩弘 “ 的名声 , 县令无论品行 , 都知道不能用金银美人来贿赂李玄霸 。 李玄霸所到的地方都井然有序 , 县令皆穿着朴素的衣服 , 说起俗务头头是道 ,
个个都心忧黎民苍生 。
李玄霸知道这些人大部分都在伪装 , 只要对方伪装得好 , 他都会不吝啬夸奖 。 只是在离开时 , 该拆穿就拆穿 , 然后让对方朝着自己伪装的方向好好励力 。
这次赴任的交州都督可不是普通的宗室 。 胶王李玄霸是皇帝李世民的双生弟弟 , 自李世民起兵便是兄长的副手 。 讨好李玄霸 , 就相当于直接讨好皇帝陛下 , 青云不上不无可能 。
李玄霸没有学戏文里的青天大考爷明察秋毫 , 为当地百姓解决疾苦 , 惩治贪官污吊 。 他如一个普通的封建时代的钦差一样 , 优先安抚地方上的豪强士人 。
薛道衡没有为李玄霸的行为提出任何建议 。
他安静地观察弟子的手腕 。
李玄霸展现出自己的需求 , 又展现出自己不会被人欺骗的才华 , 然后告诉当地官吊豪强 , 高官厚禄就在这里 , 无论你们本心如何 , 哪怕是伪装得够好 , 都可以拿 。 我只看结果 。
上有所好 , 下有所效 。 若是有心更进一步的士人 , 一定会采取行动 。
李玄霸经过了几个县城 , 还未见到李玄霸的官吏豪强都得到了风声 , 晋王殿下此次前来没打算惩罚人 , 而是来奖赏人的 。
原本观望的豪强也不躲了 , 无论是想要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人 , 还是有异心的人 , 都想见一见这位在中原声名赫赫的晋王殿下 。
这时李玄霸的风格又改了 。
他再奢侈的宴会都参加 , 每次宴会从儒家经典谈到佛道经书 , 每句话都引经据
典 , 连薛道衡都夸赞李玄霸字字珠玑 。
他换下了便于行走的骑射常服 , 每次赴宴穿的衣服必定有宽宽的衣袖 , 风一吹就能高高瓢起的衣摆 。 他连木簪也不用了 , 而是戴着高高的头冠 , 手持一把名为折扇的他人从未见过的奇异扇子 。
赴宴时 , 他清酒浊酒都不喝 , 只喝自己带来的茶叶所泡的什么佐料都不加的清茶 ; 肉食取用很少 , 多茹素 , 岭南人常吃的鱼蟹虾他虽来者不拒 , 但只吃白水煮熟的鱼蟹虾蘸酱油 。
当有酋帅求见时 , 李玄霸不是在抚琴 , 就是在读书习字 。
陈铁牛 、 张亮带着晋王府的侍卫全身罩着防虹虫的纱套 。 每当快有人来的时候 , 他们就从阴暗的角落狂摇摇杆 , 转动手动风车 , 给李玄霸送风 。
李玄霸停下手中的雅事 , 展开双臂迎接酋帅 。 突如其来的狂风席卷着残叶落花灌满了他的衣袖 , 垂落的袍角翻滚 , 如腾云驾雾羽化成仙 。
又是一段旅程 , 比起心系百姓的聪明人 , 李玄霸高士诺仙的名声在士人和酋帅中更为响亮 。
这时不知谁又宣扬李玄霸相面谴纬和召唤天雷的种种神秘事迹 , 对神鬼之事颇为笃信的岭南人心里又慌乱又好奇 。
岭南来了个大官的事 , 普通百姓并不关心 ; 来的大官可能是个神仙 , 连山中的俚獠都听到了风声 。
岭南道群雄归顺之后 , 李世民在州中设府 , 各州长官不称刺史称都督 , 军政合一 , 实则承认归顺的当地豪强仍旧对其原本统治地方的权力 , 对岭南各州实行羁糜统治 。
岭南道因归顺豪强势力划分不同 , 分广府 、 桂府 、 交府 、 循府 、 高府 、 钦府 、
南德府 、 南康府 、 南尹府九个大府 , 大府下面又有若干小府 。
这九个大府中 , 广府 、 桂府 、 交府在隋朝时已经接受中央直接管辖 , 其都督都是隋朝旧官吏 。 归降大唐后 , 他们对大唐都较为忠心 , 没有自立的想法 , 所图都是办好了事赶紧带着家人回长安享福 。
其余六府皆由当地豪强担任总督 , 比如高府的总督便是冯盎 。
广府 、 桂府和交府便是大唐在岭南最重要的根据地 。 大唐王朝对岭南的影响都凭借这三个州辐射 。
广府原本是岭南的中心 。 隋文帝统治时期特别厌恶地方上城池做大 , 毁掉邺城 、 建康等旧都城 , 广府也被故意肢解拆分 , 且专门派贪官污吏去糟蹋广府 , 让原本繁荣的广府核心地区迅速衰败 。
大唐虽不故意针对打压广府 , 但广府现在的管辖范围较小 , 地位重要性较低 ,
现在由岭南道总管薛道衡兼任广府都督 , 没有额外派人 。
桂府有灵渠与长安连通 , 是长安控制岭南道的桥头堡
; 广府衰败后 , 交府所在的交州便承海路之便 , 能够到达岭南大部分州县 , 也能与江左 、 中原海路相连 , 所以成了岭南道东部实质上的政治经济中心 。
俚獠酋帅便在桂府和交府之间的连绵山峦中担任大小州府的总督 。
岭南的山不高 , 但所占面积过于广闻 , 不仅难以种田 , 且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 , 几乎也断绝了道路联通 。 这一片地方的酋帅虽领总督之位 , 但一直以小国国君自居 。
在众多酋帅中 , 以宁氏家族 、 冯氏家族势力最为强大 。
冯盎对大唐表示忠心后 , 李世民和李玄霸都以为岭南豪强仅有宁氏家族独木难支 , 应该会安分下来 。
薛道衡却上书 , 称钦州 ( 今北部湾一带 ) 总管宁长真有谋反意图 。 他还暗奏 ,
虽然冯盎确实对大唐忠心耿耿 , 但冯氏家族也有人试图参与谋乱 。
冯盎也上书 , 岭南局势不稳 , 他希望陛下给他跨州平叛之权 。
冯盎为高州都督 , 本也是羁糜统治中的首领 , 可自行出兵 。 他却在出兵前先请求皇帝授权 , 可见是把自己这个总督当刺史看待 , 委婉告诉皇帝 , 支持皇帝在冯家势力的自留地高州废总督府了 。
交州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 几乎与所有有谋反意图的酋帅总督都相邻 。 无论是否有谋反意图 , 酋帅总督都十分关注交州新总督的人选 。
卢祖尚拒绝赴任 , 酋帅总督又生气自己的祖地被轻视 , 又有点庆幸 。
小喱啬不来 , 晋王亲自来了 。 没异心的酋帅忙着筹集礼物 , 有异心的酋帅有点慌了 。
钦州总管宁长真对是否拜见晋王犹豫不定 。
不去拜见 , 岂不是明摆着告诉晋王自己要谋反 自己还没做好谋反准备呢 ; 去拜见 , 宁长真又担心晋王扣住自己 , 甚至直接把自己杀了 。
犹豫来犹豫去 , 宁长真就收到了另一个独自领兵的宁氏宗族子弟宁纯的书信 。
宁纯虽是钦州酋帅宁氏族人 , 但他父亲是大隋合浦郡太守 , 自己自幼是官宦子弟 , 文化层次很高 , 常以宿儒自居 , 对中原王朝的认同感也很强 。
宁氏族人全体举手要叛唐当土皇帝 , 宁纯独力反对 , 还放话别想那些有的没有的 , 你们要是敢叛 , 大唐不出手 , 我都能怎死你们 。
宁纯还一直对冯盎颇有不满 。
他的出身不如冯盎 , 更没有冼夫人这么优秀的长辈荫庇 , 也不是宁氏的族长 ,
所以不能像冯盎那样去长安拜见皇帝 。
冯盎自词忠于中原王朝 , 不仅得到皇帝厚赏 , 大儒薛公和李将军也对冯盎较为特殊 , 连魏宰辅都夸张冯盎 。
但冯盎居然厚着脸皮当高州总督 , 而不是自请陛下废总督立刺史 ! 这家伙绝对居心区测 , 辜负了大唐对他的信任 !
陛下 , 你信我啊 , 冯盎绝对要谋反 ! 不 , 他现在已经准备谋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