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838章 婚嫁之事,现实处境
温以缇听闻自家娘亲提及温晴的婚事,原本淡然的神色霎时活络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急切,连忙追问:“他亲自来寻人问您情况?”
一旁的温以柔也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好奇:“母亲,是什么婚事?我怎么从未听过?”
崔氏见两个女儿都来了兴致,先转向温以柔,细细讲了温家为温晴寻亲事的缘由。
末了,崔氏又看向温以提,语气里带着几分郑重:“估摸着那马二爷也是急了,毕竟正是壮年,内宅总不能一直没个女主人。再说他官至四品,你们是不知道,越是位高权重的官员,越离不得后宅的支撑。
男人们在外应酬打交道,女眷们在私下也有往来,若是马家后院连个体面的女主人都没有,同那些官眷打交道时,很多消息怕是要比别家慢上半拍。而且好些事,有个妥当的女眷出面,办起来才更顺理成章。”
崔氏说着,目光落在温以缇身上,带着几分担忧和提醒。
她总怕女儿当女官久了,心思都往男儿郎的路数上靠,却忽略了那些官眷在交际中的分量。
“除了女官,大多女子都守着相夫教子、打理内宅的本分,可这里面的门道,不是男人能轻易摸清的,藏着多少要紧的事呢。”
温以缇听着,唇边漾开一抹浅笑,语气温和却坚定:“娘亲,我从未小瞧过内宅的门道,您不必特意提醒我的。”
崔氏见她这般通透,也跟着笑了笑,眼底的担忧淡了些。
温以缇却敛了笑意,沉吟片刻,轻轻叹了口气,似有满腹心事。
温以柔在一旁轻声道:“若真是这样,这门婚事倒也合衬堂姐。她年岁确实不小了,如今再谈婚论嫁,总不能找个比自己小的,只能往年长些的里头挑。可三十岁上下,人品家世都过得去,又没成过亲的,实在是难寻。”
温以缇听着,眉头微微蹙起,声音里带着几分自责:“我何尝不知这些?可姐姐,娘亲……哎,是我耽误了晴姐姐啊。”
她垂下眼睫,语气里满是怅然,“本来她二十五岁就能出宫嫁人,可为了我,硬是多熬了这几年。这些年,晴姐姐处处帮衬我,我总想着能给她寻个好归宿。若是我不知道她如今的难处,怎会让娘亲跟进马家的消息。”
温以缇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甘:“可这马家纵有千般好,底下终究是有孩子的,更别提还有个年纪不小、眼看就到成婚岁数的庶子。晴姐姐一个清清白白的黄花大闺女嫁过去,终究是委屈了。”
崔氏听着,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重心长道:“傻孩子,这世间的事哪有那么多全然公平的?你且想想,若那马二爷身边没有这些年纪渐长的庶子,以他的身份,想寻一门好亲事易如反掌,又怎会考虑晴姐儿?她今年都快三十了,马家便是再不济,寻个二八年华的姑娘也不难。若不是晴姐儿有女官的出身撑着,马家怕是早就另寻他人了,何苦纠结这许久?”
她话锋一转,目光沉了沉:“再说,若没有你,温晴那丫头生在那样的吏员之家,纵使沾着温氏一族的光,凭着你祖父的几分情面,等她二十五岁以宫女身份出宫,顶破天也只能寻个八九品小官做继室,能不能成还两说,又怎能攀得上堂堂四品知府的正妻之位?”
一旁的温以柔也看出妹妹的执拗,柔声劝道:“二妹妹,你重情重义想给趟姐寻个好归宿,我们都懂。可这四品知府的分量,你该清楚,多少人家的姑娘挤破头想嫁进去?便是那马二爷其貌不扬,底下庶子庶女、妾室一堆,照样有好人家的姑娘上赶着。更别说,条件比堂姐好的姑娘也不在少数。”
她顿了顿,语气添了几分恳切:“你得明白,如今咱们温家能同马家坐下来商量这门亲事,靠的全是堂姐这女官身份,再加上祖父的面子。不然,马家怕是连考虑都不会考虑她的。”
温以缇垂着眼,半晌没再说话。
崔氏与温以柔交换了个眼神,见温以缇仍低头不语,崔氏便又温声劝道:“你大姐姐说的是实情。这人啊,总是要往高处走的。
这事若是让晴姐儿的娘家知道了,怕是连犹豫都不会有,她爹娘指不定要抢着攀这门亲呢。如今咱们不过是先同温晴透个风声,让她自己拿主意。”
说到这里,崔氏抬眼看向女儿,目光里带着几分审慎:“若她不想嫁个有分量的夫君,那便只能凭着自家这点权势,寻个未成婚配、年纪尚可的寒门子弟。或许是有些人家不介意她的年纪,可那样的婚事,从头至尾都带着算计。你想想,晴姐儿嫁过去日子能好过吗?”
她话锋微转,声音沉了沉,“若是将来那寒门子弟一朝飞黄腾达,或是咱们温家有了什么变故,到那时,晴姐儿在婆家怕是连立脚的地方都难有了。
那些年纪老大不小,还没成家立业,整日靠着家里接济的寒门子弟,人品真能靠得住吗?真要过那样的日子,反倒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个正经官太太。更何况,晴姐儿便是嫁了那样的寒门子弟,将来能不能当上官太太都未可知,若没有你祖父在朝中的帮扶,这官场路难走得很,能不能熬出头,怕是连个准数都没有。”
“想想孙家和刘家,”崔氏话说到这儿,轻轻叹了口气,末了丢下一句。
先前那家与温晴相看的顺天府八品官,最后是落到了刘家头上。
刘家那姑娘,实打实是未出阁的黄花闺女,才二八年纪,却还是给人做了填房。
说到底,无非是娘家没底气,她自己模样、品行、才学也都平平,高门攀不上。
若不是沾着温家这层姻亲,怕是连温晴这样快三十的男人,都未必能嫁得成。
刘氏与小刘氏怎能不急?可急也无用,刘家眼下没个能顶门立户的男人,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谁家娶亲不想挑个能帮衬自家的?温家再好,终究只是刘家的姻亲。
那点姻亲情分,本就随着年月渐长慢慢淡了,真要是上头的人有个三长两短,这层关系一断,刘家怕不是要落得个落魄的下场。
再说小刘氏的哥哥,如今刘家掌事的,本就是个没什么上进心的。这些年全靠着温家的帮衬,才混上了个从八品的小官,每日里得过且过,没半点自己的盘算和闯劲,更别提为家里谋划什么出路了。
温以柔跟着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怅然:“是啊,女子婚嫁本就步步是坎,处处要被掂量条件。反倒男人,只要身家样貌过得去,品行上些许瑕疵也都能被容忍。就说先前那门亲,不就有好些人家想把女儿嫁过去?这世道,终究是偏着的。”
崔氏接过话头,目光落在温以缇脸上时,分明看透了二女儿心底的盘算,便缓缓道:“都说实在不行,就找个寒门子弟。可你想,那些官宦人家,好不容易才甩掉了寒门的称呼,又怎肯选个寒门女婿?那样的人家根基浅,家底薄,女儿嫁过去,往后柴米油盐、人情往来,桩桩件件都是糟心事。
除非是庶出、家里极不受宠的,或是名声上有了瑕玷的女儿,才会被匆匆塞给寒门子弟。不然,便是像先前那样,找个没了原配的,也得是官宦之家,这便是世家与官宦之间的默契,谁也不会轻易坏了规矩。”
温以缇眼底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显然是想到了其中的种种难处。
温以柔见气氛有些沉,忙打圆场,笑着转向崔氏:“母亲,您先前说的那位马家二爷,可见着真人了?模样生得如何?品行又是怎样的?也跟二妹妹说说,回头好给堂姐当个参谋。”
崔氏细细回想了一番,才开口道:“那马家二爷,倒真是出人意料。虽说快四十的年纪,可瞧着也就三十出头的模样,保养得极好。身上带着股文人特有的清隽气,站在那里,竟有几分玉树临风的潇洒。人家毕竟是官宦世家出身,如今又是四品知府,那气度自是不同凡响,模样品行,都是挑不出错处的。”
她顿了顿,又添了句:“我还特意托了马家相熟的人打听,说这马二爷不好女色,做事又稳重妥帖,倒真是个难得的良配,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家盯着,想把女儿嫁过去。”
温以缇在一旁听着,听说模样尚可、保养得当,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至少亲姐姐嫁的不是个形容枯槁的糟老头子。
她抬眼时,正撞见温以柔投来的目光,姐妹俩心照不宣,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那点释然,忍不住相视一笑,眼底的担忧淡了几分。
母女三人说着别家的亲事,话题自然绕回了自家。
大房的温以思,二房的温以伊,眼看到了年底就要及笄,男孩那边,温英衡和三房的温英捷也都到了该相看亲事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