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神师李沐尘林蔓卿

第1109章 规矩比道理硬(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109章 规矩比道理硬

伟伦德拉微微一笑:“原来你身上真有一根黑色的肋骨啊!天邪师父告诉我的时候,我还以为他唬我呢!”

“天邪?”

马山猜测伟伦德拉说的天邪就是那个寄生在龙髓木上的域外邪神,原来它的名字叫‘天邪’。

“我知道你是在套我的话,不过没关系,反正你也活不久,告诉你也无妨。”伟伦德拉说,“你身上的那根肋骨是圣物,你只是一个凡人,根本不配拥有这样的东西。等我拿回去后,让天邪师傅修复烛龙的化石,为我所用,我就能变得和烛龙一样强大。”

马山皱了皱眉,联想到伟伦德拉的深渊之火和自己体内的魂灯之间的关系,便明白了个大概。

“原来你的三昧真火是从烛龙那里偷来的啊!”

“哼,天邪师傅帮我提炼烛龙精气,我浴火而生,怎么能说偷呢?深渊之火与我一体而存,我的意念便是火的意念。好了,我已经说的够多的了,你的第二个问题呢?”

马山原本想问的第二件事是红孩儿和婆罗门教的关系,以及大西洋城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

但是现在他改主意了。

他知道,天邪的存在是个极大的威胁。

而以天邪当年寄生在龙髓木上,以黑木神的名义在南洋的所作所为,此等邪神绝不会那么好心帮伟伦德拉成为烛龙。

马山猜测,天邪是在利用伟伦德拉,借伟伦德拉之手,拿回黑木髓,修复烛龙化石,而它正好借烛龙之骨复生。

如此看来,当年他寄生在黑木髓上并非巧合,说不定早就盯上了烛龙之躯。

而马山也同时确定了另一件事——他的魂灯——烛龙九阴灯,大概真的是烛龙之物,或许是烛龙的眼睛,或许是烛龙的心脏,甚至可能是烛龙的龙丹。

只是不知道是被哪位大能炼化成了魂灯。

“烛龙的化石在哪里?”马山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比起大西洋城这点事,这件事显然更重要。

而知道了烛龙的化石在哪,自然也就知道了天邪在哪儿。

“呵呵,你竟然会对烛龙化石感兴趣,难道你还想据为己有?”伟伦德拉轻蔑地笑了,“可惜啊,就算我告诉你,你也得不到,甚至你连去都去不了,看都看不到。就在这条船的下面,大西洋的海底,有一座水晶宫,烛龙的化石就躺在里面。怎么样,你要去看吗?哈哈哈!”

人们都以为伟伦德拉少爷在说笑,可马山并不觉得。

“水晶宫……”

他想起了在大西洋城泰姬曼哈的宫前广场上矗立的那座牌楼,上面用写着“水晶宫”三个字。

查娜丽说,那是古老的龙篆。

看来,这帮人早就发现了海底的水晶宫,并且模仿它造了一座牌楼。

那么现在水晶宫里的主人又是谁?

马山看了一眼伟伦德拉。

不可能是眼前这个骄傲幼稚的孩子,也不可能是天邪。

“喂,你穿这么红,又会喷火,你爹不会是牛魔王吧?”马山突然笑嘻嘻地问道。

伟伦德拉仿佛很反感这个问题,勃然而怒:“哼,这是第三个问题了,我没有义务再回答你的任何提问。不过,我们之间的游戏还没有结束,好好保护自己的肋骨,我会来取的。”

说罢,一甩袖子,转身走了。

伟伦德拉走出去的时候,查娜丽正好从外面进来,两人擦肩而过。

查娜丽来到马山身边坐下来,笑道:“怎么把人家孩子气成这样?”

市井仙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道德始终是引领我们走向进步的指南针。它如同璀璨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道德育人,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
喜欢九霄环佩琴的麃公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李小鱼穿越了,穿成一个抢亲,还拿嫁妆上赶着再嫁他人的小混蛋。看着小混蛋被亲爹用扁担打伤,送回家徒四壁的顾家。大家都在看笑话。看她如何欺负那位不仅瞎眼,还断了一只手和一条腿的倒霉新郎。日子一天天过去。他
家有白白一只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他,侯府庶子出身,天生废体又被侵害,所以被家族流放之道观。本以为他只能在这孤山老林中,青灯常伴,最后老死,没想到居然有奇遇。只要他打坐就可以增加道行,半日便入道,五年化婴圆满,这天下他不光能成霸,还练
佚名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渣夫哥一朝得势,命令姜岁欢自贬为妾,赶紧给他真爱让位?好好好!必须让!一纸休夫书拓印万份散播全城……渣夫前途尽毁,颠了!渣夫真爱臭名远扬,疯了!渣夫大骂:姜岁欢,你就是个变态。姜岁欢:乱葬岗中活下来的
元宝儿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她,上市公司的金牌销售,因为过劳死穿了。成了七零年代小说中的一枚恶毒女配。开局她正在霸王硬上弓男主,下一秒这个局就被她识破。作为糙汉首长,他对这种作风有问题但机敏的女子也不得不另眼高看。后来的相亲联谊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