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穿越后,三国群雄有了世界地图

第204章 不过是枚州牧印而已,她有什么接不起(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04章 不过是枚州牧印而已,她有什么接不起

袁绍:“舍得!”

冀州都舍出去了,还有什么不舍得的。

他只是又一次有了弄巧成拙的感觉,很不爽。

因了袁绍此前的宣扬,以及吕布阵营后来的歪曲,冀州百姓对张祯并不陌生,对于她接手冀州也仿佛有所预料,竟然不怎么诧异。

也可能是早诧异过了。

得知有钱可拿,拖家带口,呼朋唤友,一起拥到州牧府前领赏。

新任州牧张祯大人真是个好官,竟然给百姓发钱!

感激颂扬之声传遍整条大街。

“小的叩谢张大人!”

“张大人万福金安,步步高升!”

“大人的恩德,草民铭记于心!”

这是比较正常的祝词谢语,还有些不太正常。

比如,有人祝她“儿孙满堂,多福多寿”,有人祝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更离谱的是,有人祝她“娇妻美妾,享尽齐人之福。”

这话张祯没听见,吕布的亲随听见了,飞快跑来告诉他。

吕布脸一黑,派人赶走那刁民。

袁绍冷眼看着这喧哗热闹之景,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

一转身,回别院继续给长子写信,希望能修复父子关系。

如今他也唯有此事可做了。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

叫袁熙去跟张祯说,这钱不用还,若是还了,就是看不起袁家。

袁尚有些心疼,但也没说什么。

那十筐五铢钱,并不是来自官库,而是来自袁家私库。

官库早被吕布接了。

张祯不跟吕布借,偏跟袁家借,摆明了是要他家破财。

这女郎长得虽美,心却黑透了!

用他家的钱财收买人心!

——

张祯自然不能留在冀州,只能遥领。

与陈宫、贾诩等人商量过后,做出了一系列决议。

吕布虽也在场,但张祯说什么他都深觉有理,可忽略不计。

其一,表张辽为冀州将军、镇北将军,负责冀州军事。

赵云为翊北将军,为张辽之副。

张辽还需要哪些副将,由他自己提出。

其二,表荀彧为冀州知州,负责冀州民政。

他需要哪些官吏,也由他自己选定。

“知州”这个官职,要到宋朝才出现,为一州行政长官。

但张祯觉得合适,提前拿来用一用。

没有人感觉到奇怪,因为在这一时期,本来就有很多生造的官位。

其三,表田丰为冀州刺史,负责监察冀州官员。

他的官吏,也由他来选。

州将军、知州、刺史,齐活,往后各州都可照此办理。

州牧则要慢慢取消,这种庞然大物,存在就是对朝廷的威胁。

前两条,谁都没有意见,但说到第三条时,贾诩迟疑道,“田丰此人,我们并不了解。”

张祯:“我曾听闻,田丰为人刚直。”

而且,总不能一个袁绍旧臣都不用,总得用一些,以安冀州大族的心。

历史上,荀彧对田丰的评价是“刚而犯上”,这样的人,正适合做刺史。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没人了,实在是没人了。

陈宫、贾诩不能动,大将军府挑不出一个能派驻地方的官员。

所以必须再次下发求贤令。

袁绍阵营里,可用的她也让吕布征辟了,例如沮授、许攸、荀谌、颜良、文丑、高干、张合、淳于琼等等。

先带去长安,慢慢培养,能用了再发到各地。

还有个麴义,吕布也想要。

但他跟袁谭一起投公孙瓒了,吕布不好挖人。

一品红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军火圈大佬,杨蜜带崽找上门
我,军火圈大佬,杨蜜带崽找上门
他年仅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把控了国内各大领域之首,科研医疗军工他全部精通!某天,他却被告知自己和杨蜜有个三岁的萌娃。确认是亲生娃娃后,军火大佬摇身一变成了全职奶爸。只因萌娃一句话:“霸霸,我不想他们
佚名
认亲后,盛爷夫人她靠掉马风靡全球!
认亲后,盛爷夫人她靠掉马风靡全球!
爆!京城豪门沈家被抱错十几年的真千金从乡下回来了!传闻她初中辍学,整天浑浑噩噩,啥也不会就是个废柴?!众名媛:咦,土包子就算读上十年书,也不配跟我们相提并论!可谁知,废柴居然只是真千金摆烂的一个保护色
七只喵
被黄昏吞噬的光
被黄昏吞噬的光
订婚当天,苏瑾谙去医院拿胃镜活检结果,发现是晚期。还未来得及询问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却收到了未婚夫和别人订婚的消息。全网直播的世纪订婚宴,顾承泽和新未婚妻戴着的订婚戒竟然是自己亲自设计的款式。上面甚至还
听风
闺女别哭,爹其实是无敌神帝
闺女别哭,爹其实是无敌神帝
关于闺女别哭,爹其实是无敌神帝:叶天是高天上的玄霄神帝,借助造化轮回盘重走来时路,一步步封印修为记忆成为凡人。化凡的叶天跟隐藏身份的女帝夏凉秋,育有一女叶筱筱。夏凉秋不得已离开叶天父女二人。而叶天也因
劲爆小龙虾
重生:这府内我拒当冤大头
重生:这府内我拒当冤大头
前世,她满心赤诚,为府邸操持一切,哪怕手段强硬招来恶评也不在乎,一心只盼日子安稳,家人和睦。可命运却给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生命终结的那一刻,真相如汹涌的潮水,将她彻底淹没。那个住在府里偏僻角落,平日里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