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神医:我一心只求大道

第1698章 进入(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698章 进入

“既然你们认输了,那还不赶紧滚蛋?还要在这里丢人现眼吗?”

王铁柱不耐烦的说道。

“是是,我们立刻离开。”

西方修士慌张的说着,急匆匆的离去。

开玩笑,他们和王铁柱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根本没得打!

这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传言是真的,这个王铁柱简直是个杀神。

“王天骄,放过他们不妥啊!万一他们找来高手……”

金壮皱起眉头。

“这里刚才这么大动静,肯定会吸引高手前来的,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抓紧时间进入那个黑洞,看看所谓的神之眼,是不是真的有改造肉身的机缘。”

王铁柱说道。

“嗯,说的也是,走吧!咱们快些进去!”

金壮说道。

“嗯,好!”

众人加快脚步朝着黑洞走去。

这个黑洞在半山腰上,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在这座山的半山腰,一股庞大的压迫力从黑洞中弥漫出来,使得众人不敢轻易靠近。

王铁柱在最前面带路,确定那黑洞,并没有强大的吸力,只不过是一个不反光的山洞后,众人鱼贯而入。

渐渐地,来到黑洞深处,便是发现,这里面并没有任何东西存在,只是黑漆漆的一片,什么都看不清。

“这里面什么都没有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而且,感觉挺阴森的,不会有鬼吧?!”

鳄茫忍不住疑惑的嘀咕道。

“算了!反正都到了这里了,也没啥好犹豫的,我们走吧!”

鳄茫看着身旁的人说道,转头望向身前,随后便是迈起步伐,继续跟着众人往前走去。

一直不疾不徐走了半个钟头,在这黑洞之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门,石门上刻画着无数图案,密密麻麻,十分诡异,一条条符文交织在一块,组合成一道符纹,看上去十分古怪。

一道道奇异的波动从石门上蔓延出来,仿佛能够吞噬人类的心智。

“这是?这个石门上的东西看上去怎么像是魔族的法阵?”

王铁柱惊讶道,他有天魔九变的传承,对一些魔族的东西,也是熟悉的,一眼就看出,这石门上的法阵和魔族的符文十分的相似。

王铁柱走到石门面前,抬手,对着石门便是拍出一拳。

一声巨响传开,石门微微一震,随后石门缓缓打开,一个巨大的通道出现在王铁柱的眼前。

众人全都一怔,这石门的开门方式,倒是让他们没有想到,还以为需要参悟一下机关之类的。

王铁柱看了一眼石门,便是抬脚走了进去。

石门之内的通道十分宽阔,四周都是石壁,一排排的石壁上挂着一盏盏夜明珠。

王铁柱走在前面,后面跟着鳄茫和金壮两人。

“王天骄,小心一点!”

金壮提醒道。

“嗯。”

王铁柱点了点头,随后迈起步伐继续走去。

“轰隆!”

王铁柱刚刚迈起步伐,身后的石门便是轰鸣一声再度关闭。

“这石门是一扇封印的石门,我们好像回不去了。”

王铁柱回头看了一眼,无奈耸了耸肩提醒道。

众人一怔,而后尝试着检查石门,却被一股巨大的反震力弹开。

“真的打不开了!”

众人神色一紧。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囤积症患者穿到饥荒年代
囤积症患者穿到饥荒年代
关于囤积症患者穿到饥荒年代:赵小英被诊断出囤积症了,年轻的时候就有这病,但不知道这是一种病,直到家里堆不下的成件矿泉水,卫生纸,抽纸、吨吨杯、方便面,大米,豆油、红糖、白糖、黄豆绿豆小豆燕麦米荞麦米高粱米……老公怒了,要和她离婚!骂她:结婚十多年,崽儿没怀一个,家里净屯这些不值钱的便宜货!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
宅女赵小英
从火影开始一个又一个世界
从火影开始一个又一个世界
关于从火影开始一个又一个世界:“每当你展现价值的时候,迷途的掠夺者就会把目光投放在你的身上。”身为穿越者的商启,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随心所欲的活下去。在追寻不朽的道路上,是会被罪孽沉沦,还是能成功驱散迷雾,迎来曙光?「第一个世界:火影」「第二个世界:海贼」(简介无力,请移步正文,作者已癫,请放下脑子再行阅读,谢谢)
有了榴莲就忘饭
穿书后,被反派大佬宠翻了
穿书后,被反派大佬宠翻了
陈桃桃穿越到了昨晚读的小说里,眼前的少年正是书中差点害死主角的大坏蛋,而她自己,则是这个反派的恶毒妻子。 “老天呀!这是穿越还是要命啊!” 看着这天绝开局,陈桃桃整个人都不好了,这咋玩,现在报主角大腿来得及么? 可身边这个反派大佬,能放过自己么?为了活命! 陈桃桃决定:在反派大佬怀里撒娇!
墨初
起飞,从1973年开始
起飞,从1973年开始
刘长峰刚穿越到1973年,就遇到生产队第一美女贾秀莲求他拉帮套。为了能带刘长峰回家,贾秀莲使出了浑身解数.....
泄老板
大难不死后,我获得了通灵能力
大难不死后,我获得了通灵能力
十八岁那年,我得了一场重病,高烧不止。 父母带我去看神婆,说我是花姐命,找了替身后,我算是躲过了这一劫。 之后嫁给丈夫后,却克死了他。 但也同样发掘出了自己的能力“通灵” 于是我开始帮别人看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