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安养抄卷第一
无量寿经论释第一云。论曰。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释曰。其三界者。一是欲界○二是色界○三是无色界○如此三界愚夫之宅。皆是有漏流转无际。如幻因果相续不断。而安乐国菩萨慈悲正观之所由生。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立。四生感报缘兹远离。烦恼业系由此永绝。其有往生修道积行。入正定聚曾无退转。是故且言胜过三界(文)。安乐集上引大经赞云。妙土广大超数限。自然七宝所合成。佛本愿力庄严起。稽首清净本摄受(文)。
决一云。见佛相者。但是见彼三藏相好空无所有○肇云。诸相焕目而非形。八音盈耳而非声。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及观经等通佛收(文)。
疏云。有量有二义。一为无量之量。二为有量之量。如七百阿僧祇及八十等。是有量之量。如阿弥陀实有期限。人天莫数。是有量之无量。应佛皆为两量。逐物随缘参差长短(文)。
文句九云(寿量品)实有量而言无量。弥陀是也。实无量而言量。如此品及金光明是也。实无量而言无量。如涅槃云唯佛与佛其寿无量是也。实有量而言量。如八十唱灭是也(云云)。
补正记云。阿弥陀此云无量寿。彼是胜应之身。机息应谢。以观音为补处。即实有量言无量也(文)。
观经云。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池上作莲花想○莲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花有八万四千叶(云云)是为花座想名第七观(文)。
又云。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复有八万四千光明(文)。
心地观经二云。二者如来他受用身。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居真净土说一乘法。令诸菩萨受用大乘微妙法乐○为化十地诸菩萨众。现于十种他受用身。第一佛身坐百叶莲花。为初地菩萨说百法明门○第二佛身坐千叶莲花○乃至十地他受用坐不可说妙宝莲花(文)。
大乘同性经云。净土中成佛者悉是报身。秽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文)又云。彼经云。阿弥陀如来莲花开敷皇王如来○等诸如来清净佛刹现得道者当得道者。如是一切皆是报身佛也(云云。上如抄本经文之)。
观音授记经云。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百千亿劫。当有终极。佛涅槃后。正法住世等佛寿命。善男子。阿弥陀佛正法灭后。过中夜分明相出时。观世音菩萨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乃至云云)。
往生要集下云。问。同性经云。报身受记经云。入灭二经相违诸师何会。答。绰禅师会授记经云。此是报身现隐没相非灭度也。迦才会同性经云。此释善矣(如上迦才净土论之)。
观佛三昧经十云。过去久远有佛世尊。名毗婆尸佛。身高颈长六十由旬。其佛圆光百二十由旬。身紫金色。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无数金光(文)。
又云。同人相故说三十二。胜诸天故说八十好。为诸菩萨说八万四千诸妙相好(云云。往生集引此文)。
大论八十八云。有国土。佛为现千万相。或无量阿僧祇相。或五六三四相。随天竺所好故现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文)。
心地观经三云。如是十佛成正觉。各坐七宝菩提树。前佛入灭后佛成。不同化佛经劫现(文)。
七卷章七云○为十地众○现他受用身。初地见佛坐百叶花○且阿弥陀佛眼如四大海水。眉间豪相如五须弥山。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应是初地菩萨所见。二地见佛坐千叶花。乃至十地所见转大。此他受用虽有父母示现受生。不先处天方下成佛。鼓音王经说。阿弥陀佛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无垢称。魔王名无胜。调达名寂(云云)无量寿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是报土无实。女人佛及菩萨化为母。所化分段身故现此相○报土中有实魔事。然大菩萨化为魔王。障他受用时现有之。观音授记经说。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千万亿劫。当有终极。灭度之后。观世音菩萨。明相出时。于菩提树下成○觉○普光功德○十地机宜先已淳熟故。彼类即身成佛。不说先住何处何天后来补处。即以此身就座成佛。则是他受用。大悲所宣生因所生成佛之相(云云)。
又云(如上抄之)。无性摄论(如上抄之)。
无量寿论释第四云(智光撰)初地菩萨所见之佛坐百叶花。二地千叶。三地万叶。后后初地展转增胜。乃至十地金刚心菩萨将成佛时。净居天上乃有大宝莲花。相显周圆如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量菩萨坐之而成正觉○无量佛所坐宝花有八万四千花。当是四地所见之佛。由斯有言。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菩萨。如实义者。无量寿佛总是十地菩萨所见。如说皆是一生补处。乃至得百法明门等。举始指中间应知(文)兴记下云。问。此弥陀佛是何身耶。答。远云。应身。有始终故。如观音授记经说。弥陀般涅槃观音补佛处。若真身者常住无变○诸根相好皆遍法界。既有灭。故知应非真。有言。报身。净土身故。如大乘同性经说。阿弥陀如来○清净佛刹现得道者当得道者。即是报身。浊世中现成佛者。当皆是应身○问。报身常住。何须灭耶。答。此是报身现隐没相故。经云。弥陀灭后。复有善根深厚众生。还见如故。又摄论解报身相云。何别别异异见种种变。问。若依初师。同性经文何通耶。答。然实净土得通二种。谓实报身与变化身。然为简彼秽土故。成佛一向变化。举胜简耳(文)。
安乐集上云。问曰。今现在阿弥陀佛是何身。乐极国是何土。答曰。现在阿弥陀佛是报佛。极乐宝庄严国是报净土。古旧相传皆云。阿弥陀佛是化身。土亦是化。此为大失也。若尔者。秽土亦化身所居。净土亦化身所居者。未审如来报身更依何土也。今依大乘同性经辨定报化净秽者。经云。净土中成佛者悉是报身。秽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乃至)问曰。如来报身常住。云何观音授记经云。阿弥陀佛入涅槃后。观音菩萨次补佛处也。答曰。此是报身。示现隐没相。非灭度也。彼经曰。阿弥陀佛入涅槃后。复有深厚善根众生。还见如来如故。即其证也(文)又云。又宝性论云。报身有五种相。说法及可见诸业不休息及休息隐没示现不实体。即其证也。问曰。释迦如来报身报土在何方也。答曰。涅槃经云。西方去此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无胜。彼土所有庄严亦如西方极乐世界等无有异。我于彼土出现于世。为化众生故来在此娑婆国土。非但我出此土。一切如来亦复如是。即其证也。问曰。鼓音经云阿弥陀佛有父母。若有父母。明知非是报佛报土也。答曰。但闻名不究经旨致有此疑。可谓错之毫毛失之千里(文)观经玄义分(善导)云。问曰。弥陀净国为当是报是化也。答曰。是报非化。云何得知。如大乘同性经说。西方安乐阿弥陀佛是报佛报土。又无量寿经云。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又观经中上辈三人临命终时。皆言阿弥陀佛及与化佛来迎此人。然报身兼化共来授手故名为与。以此文证故知是报。然报应身者眼目之异名。前翻报作应。后翻应作报。凡言报者。因行不虚定招来果。以果应因故名为报○问曰。既言报者。报身常住永无生灭。何故观音授记经说阿弥陀佛亦有入涅槃时。此之一义若为通释。答曰。入不入义者。唯是诸佛境界。尚非三乘浅智所关。岂况小凡辄能知也。虽然必欲知者。能引佛经以为明证。何者。如大品经涅槃非化品中说云。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有化人作化人。是化颇有实事不空者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色即是化。受想行识即是化。乃至一切种智即是化。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世间法是化。出世间法亦是化○佛告须菩提。若有法生灭相者是变化。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法非变化。佛言。若法无生无灭是非变化。须菩提言。何是不生不灭非变化。佛言。无诳相涅槃是法非变化○若新发意菩萨闻是一切法皆毕竟性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者。心则惊怖。为是新发意菩萨故。分别生灭者如化不生灭者不如化耶。今既以斯圣教验知。弥陀定是报也。纵使后入涅槃。其义无妨。诸有智者应知。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论众生垢障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文)。
阿弥陀经疏云(基)第一言叙佛身者。问。往生者见佛何身。答。见二种身。若登地菩萨见佛受用身。若地前菩萨凡夫二乘见变化身。问。依何得知。答。摄论云。若离应身登地菩萨善根则不得成就。若离化身声闻缘觉及愿乐位中菩萨所有善根亦不成就。故往生者见二种身。问。西方有二弥陀耶。答。约报即一。若化即百亿弥陀。问。彼报化两身为同处现生者皆见。为别处现诸往生但见一佛耶。答。同一三千界内各见不同。若登地菩萨即见他受用身。亦见百亿化身。若地前人等但见一身。问。若同处不异者。何故入大乘论云。诸佛色身于欲界成道。法性生身者住净居天。其处即异。菩萨生者应生净居。众生生者应生欲界。云何同处。答。上下虽殊。同是一报所生之境。但上生者正见受用土无处非净居。众生生者即见化土在阎浮提。故真谛云。菩萨于净土见佛。此约报土一向纯说。波颇三藏云。应佛净土有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报佛净土唯大菩萨。如此经说佛有无量声闻弟子及诸菩萨者。此约化佛说。问。众生生彼亦知是下界不。及知佛是化身不。答。下界即知之。佛谓真佛。问。彼若佛有报化者。何故大乘同性经云。如我今释迦牟尼及西方阿弥陀佛皆是报身耶。答。此约本身说。谓极乐国土是一报佛所王之土。然百亿四天下中者即是化佛。如释迦莲花藏世界中者即是报身。百亿阎浮提中者是化身。问。弥陀何不但现一实身令凡圣同见。答。由机福力不同故。身现有其粗妙。问。如彼观经云。彼佛身长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又鼓音经所说是刹利种者。彼并是何身。答。如彼观经者是报身。鼓音经者是化身。问。云何知之。答。准净居天身身量皆大。如来报身皆在净居色究竟天。实报净土故报身大也。若在阎浮示有种性父母生处。及有得道菩提树。如无量寿经说。其树高四百万里。鼓音经说。其所生城纵广十千由旬。又观音授记经。弥陀灭后观音补处。据上因缘此身即小。又去来生灭故知是化。问。若是化者。众生生彼即见化身佛。至得初地之时复见何身。答。若登地已上即见报身。问。登地见报身者。为灭前化相而见报身。为不灭而见。答。即于前所见相身之上而见妙身。如人服药惺时。即于针上见草。如是地地见佛身相转转胜妙。唯佛与佛见常不异无增减相(文)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中云。有说。随彼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以佛神力故。纵小道树不相妨碍。若尔所余宫殿不应各称其形大小故。今彼经佛量既他受用身故。此道树即化土故。不相违也(文)观经疏云(惠远)然佛寿命有真有应。真如虚空毕竟无尽。应身寿命有长有短。今此所论是应非真故。彼观音授记经云。无量寿佛命虽长久亦有终尽。故知是应。此佛应寿长久无边。非余凡夫二乘能测。故曰无量命限称寿(文)。
观经疏下云(同)问。此阿弥陀佛是何身。答。此是利他亦受用亦变化身摄。如释迦牟尼亦有此身○当知释迦佛更有清净国土。如阿弥陀佛国阿弥陀佛亦有不庄严国土。如释迦佛国但使净土成佛有份量身。如阿弥陀佛卢舍那佛等皆是亦受用亦变化身摄。若自利唯受用身无份量遍周法界。唯佛乃能知之。十地菩萨不能知之(文)。
无量寿经述义记下云。座功德者(乃至云云)
如是花台有其二种。一者化相所现外座。二者实德所依内座。化相所现外座者。如观经中第七观说。百宝色花有八万四千叶(云云)此说化身所坐座相。受用身座广大无量。随十地见其量不定。实德所依内座者。谓二宝性真如法界一切功德所依处故(文)。
问。安养为上品净土为当云何(二)。
疏云。凡圣同居上品净土也(云云)。
显要记上云(源清述)上品者。且约彼无诸恶以望娑婆故云上耳名疏一云。一云。净者如花光土。虽非恶世愿说三乘○问。净土亦得开渐教者。香积菩萨何故惊怪。答。本愿说故(文)。
妙记云。本愿说者。上品净土不须开渐故云因愿乃可。有说。香积无愿故不得记不说不闻故来问也。如安养界树说苦空人开罗汉。既不云愿。验土非高(文)。
大论九十三云。佛出五浊恶世。于一乘道分为三乘。问。若尔阿弥陀佛阿閦佛等。不于五浊世生。何以彼有三乘。答○诸佛初发心时见诸佛以三乘度众生。自发愿言。我亦当以三乘度众生(云云)。
双观经上云。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下至三千大千世界声闻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文)譬喻品云。花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文)。
记五云。土净唯一酬愿说三。即施即废。问。何处愿说。答。准大悲空藏经。于六十劫行菩萨道。因婆罗门乞眼退时愿成佛日开三乘法(文)。
补五云。愿说三者。但遂本愿非被权机(文)。
净土论上云(迦才)○如东方妙喜世界是下净土。杂男女故。西方极乐世界是中净土。杂二乘故。上方众香世界是上净土。无二乘故(文)。
阿弥陀经义记云(天台)若望贤首犹是下品。但比娑婆故言极乐(文)阿弥陀经略记云。贤首是胜莲花国佛也(文)。
大阿弥陀经上云。阿弥陀佛国为最快。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国中众善之王。诸佛国中之雄。诸佛国中之宝。诸佛国中寿之极长久也。诸佛国中之众杰。诸佛国中之广大也。诸佛国中之都。自然之无为。最快明好甚乐之无极。所以者何。阿弥陀佛本为菩萨时。所愿勇猛精进不息累德所致故能尔耳(文)。
观经嘉祥疏云。问。佛普现十方净土。天人何意愿生西方阿弥陀耶。经云。如花严所辨百方阿僧祇品净土。西方弥陀最是下品。既是下品。何故愿往生耶。故云。始舍秽入净。余净不易可阶。为是因缘唯得往生西方净土也(文)。
阿弥陀略记云○又上下八方无央数净土庄严妙事。皆摄在极乐。岂各别土为胜。总摄处为劣耶。问。花严经寿量品说。娑婆一劫为极乐一日夜。极乐一劫为袈裟憧国一日夜。如是展转乃至佛刹尘数。最后世界一劫为胜莲花世界一日夜。寿量果报庄严亦然(云云)明极乐是下品。解曰。望彼虽尔。非望一切。故义记云。若望贤首犹是下品。但比娑婆故名极乐(文)。
无量寿经上说法藏比丘愿中云。譬如恒沙诸佛世界复不可计无数佛土。光明悉照遍此诸国。如是精进威神难量。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到我国快乐安稳(文。平等觉经同之)。
同经述义记中云(寂法师)水净土中二颂举多佛国。三颂愿自土胜。求中愿齐余佛。求中愿胜余土者。身中约实德故。求齐余圣土中据化宜故求胜余土。此倚互义显理则齐也(文)。
同经连义述文赞中云(憬兴)经曰令我作佛至而无等双者。述云。此次对求胜土。国土者即今极乐世界。第一者即诸相庄严。言奇妙者即众第一。道场者即座第一。如泥洹者即快乐第一○彼土快乐可次涅槃。故譬。而无等双者国土第一。泛言第一者即对下之称。不尔便违花严。如前已说故(文)。
无量寿经上云。其佛国土自然七宝○清净庄严照逾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文)。
同经义疏上云(法位)清净下诸方无比(文)。
同经述义记中云(寂法师)悲花经说观世音菩萨发愿言(乃至)宝花如来即授记云。无量寿佛般涅槃已。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初夜分中正法灭尽。夜后分中土转名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所有种种庄严无量无边。安乐世界所不及也。汝于后夜坐金刚座。
于一念中成阿○菩提。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文)。
又云。问。若法藏比丘尔时已发证发心者。何故论云。法积比丘功德力薄不能得见上妙国土。是故阿弥陀国不如花积世界。答。国土胜劣其义不定。彼望上位所见。是故不如花积世界。尔时始登初地位故。又先为说二百一十亿土。此时未登初地位故(文)。
阿弥陀经疏云(基)花严经云。娑婆世界一劫当阿弥陀国一日一夜。彼国一劫当袈裟憧世界一日一夜。又首楞严经云。文殊未来于南方成佛。名普现色身。其土胜阿弥陀国不可为喻。又观音授记经云。过去金光师子游戏佛土及观世音未来成佛土。胜今阿弥陀土无量(文)。
观无量寿经云。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花。复有国土如自在宫。复有国土如颇梨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文)。
同经义疏云(惠远)问曰。韦提乐生安养。何不望直为现彼国而通现乎。若不通现无由得显弥陀最胜增甚深乐。故通现之(周疏同之)同云。土有粗妙。粗处杂少。妙处唯大。又复粗国通分段凡夫往生。妙土唯有变易圣人。弥陀佛国净土中粗更有妙刹。此经不说。花严具辨(文)。
同经序分义云(善导)此明夫人总见十方佛国并悉积花欲比极乐庄严全非比况。故云我令乐生安乐国也。问曰。十方诸佛断惑无殊。行毕果圆亦应无二。何以一种净土即有斯优劣也。答曰。但是法王神通自在。优之与劣非凡我所知。隐显随机望存化益。或可故隐彼为优独显西方为胜(文)。
问。安养界去此量何耶(三)。
观经云。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文)。
疏云。去此不远者。安乐国土去此十万亿佛刹。一一刹恒沙世界。何云不远。解云。以佛力故欲见即见(云云)。
请观音经云。去此不远○西方有佛○名无量寿(文)。
请观音经疏云。言不远者。西方去此二十恒河沙那言不远。解云。于凡是远。于圣不远。今解不尔。若机缘未熟。虽近而远。若机缘熟虽远而近。故言不远(文)。
阿弥陀经云。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文)。
双观经上云(同阿弥陀经。云云)。
阿弥陀义记云(天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国名极乐(文)。
止观二云。念西方阿弥陀佛去此十万亿佛刹(文)。
净土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千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文)。
称赞净土经云。去此百千俱胝那由他国土(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