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穿成炮灰把家卖了去下乡

第48章 华国人不骗华国人(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8章 华国人不骗华国人

走了大约一刻钟,二人在一个不起眼的宅子前停下,男子三长两短的扣了门,就听屋子里有人开口:“谁?”

男子回道:“大哥,是我,发桂啊”

“等着!”

鹿闻笙有些尴尬,不是,全世界的黑市都是这一个套路吗?都住暗巷,都有暗号,都是三长两短……

她突然不合时宜的想起以前看的电影:

问道:天王盖地虎!

答曰:王八镇河妖?

就在她胡思乱想之际,那扇破旧的房门吱呀一声从里面打开了,露出一颗白白胖胖富富态态的脑袋来。

这是……此间的黑市老大?

跟陈程完全两个类型啊简直是!

鹿闻笙趁着二人说话的机会又偷渡了90斤菇茑果进背篓,好再她拿出来的是一个超大号的背篓,刚好能装一百斤

这时,二人也谈妥了,白胖男子朝鹿闻笙招手,示意她进去。

鹿闻笙也不扭捏,推着自行车就进了院子,转头一看带路的男子已经走了

“发桂说你有好东西?”

“对。”

“嗯,拿出来吧!”

鹿闻笙先是把背篓拿下来放到男子面前道:“这是菇茑果,有一百斤。”

又把自行车后座上的麻袋解下来打开:“狍子,公的。也有两百多斤吧!”

白胖老大看见那一堆菇茑果的时候就已经很欢喜了,县长喜欢吃这个东西,可是市面上没有卖的,这个小兄弟手里竟然有这么多,让他怎么能不高兴!

在听到还有狍子的时候,他就更兴奋了,努力克制着自己的表情,大手一挥道:“要了,开价吧!”

鹿闻笙哪知道开什么价啊,多了少了的,就顺势吧皮球踢了回去:

“还是老大做主吧,我家还有两头野猪,价格合适的话我过一阵再给您送来。”

白胖老大闻言大喜,追问道:“真的?”

鹿闻笙:“嗯,真的,华国人不骗华国人”

“好!小兄弟够本事!这样吧狍子市面上是五毛一斤,我给你五毛五,这一共是二百三十斤,一共是一百二十六块五毛钱,我给你凑一百三。

菇茑果三毛一斤,一百斤一共三十。

狍子加菇茑果一共是一百六。”

鹿闻笙闻言沉思了一会儿,道:“一共一百八,成就成,不成拉倒。”

白胖老大一脸惊讶的看着他:“小兄弟,你到底懂不懂行情呀。一百八是真的不行。”

鹿闻笙坚定道:“你不成的话我就去找别人。”

白胖老大实在没办法,干脆心一横道:“最多一百七,不同意的话你就走吧!”

鹿闻笙感觉也基本到头了,就点头同意了:

“成交!”

二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这样交易完成,且宾主尽欢!

鹿闻笙走之前又问了一句:“粮食要吗?”

“要!”

“好的”

“你真的有野猪?”

“真有!”

“好好好,那你有空给哥哥送来。”

“好!”

“那什么,我叫白大壮!”

鹿闻笙:……贴切!

说完就跨上自行车走了。

她确实没骗人,她是真的有野猪,就是还在山上,没来得及去抓而已。

鹿闻笙走到半路又突然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又倒了回去,敲开门问道:

“大哥。你有弓箭吗?弓弩也行。木仓也不是不可以……”

白大壮:……!

“你说什么呢?不要命了?”

鹿闻笙连忙捂住了嘴巴,在白大壮的示意下又进了屋。

“我只有弓弩。”

“要!要!我要!”

鹿闻笙:好激动,她就知道县城没有白来。

白大壮……

棠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1985:从车间小工到商业帝国
重生1985:从车间小工到商业帝国
故事横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为背景,聚焦江州市国营红星食品厂,一个前世悲惨的男人重生至1985年,从工厂普工逐渐缔造出民族食品商业帝国。剧中贯穿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醋溜肥肠
我当天下第一的那些年
我当天下第一的那些年
关于我当天下第一的那些年:三十七年,踏冥山巅。劫云压顶,天雷滚滚。江湖上公认的天下第一,想要渡劫成仙!天劫之下,那位天下第一魂飞魄散,彻底消散天地之间。————“我叫林错,曾经的……天下第一。”
赵树下
八零:三年没见面,提离婚冷面军少红了眼
八零:三年没见面,提离婚冷面军少红了眼
【年代+军婚+双洁+打脸+虐渣】温茯苓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成了年代文里的悲惨女配——爹妈早逝,舅舅一家把她当摇钱树,还差点被厂长儿子强暴。原主上吊自杀的结局?不不不,她可不想重蹈覆辙!温茯苓开启了逆袭
苏拾
我去上坟,爷爷从坟里出来了!
我去上坟,爷爷从坟里出来了!
关于我去上坟,爷爷从坟里出来了!:“爷爷你让我赚套房,丫鬟我给你送满堂,爷爷保佑我买宝马,我让你住的更豪华,爷爷你让我财运发,我保证你元宝有的花,爷爷保佑我中大奖,鞭炮给你整十万响!”“乖孙,清明节是
清风浮云
你照顾你闺蜜老公,我照顾你闺蜜
你照顾你闺蜜老公,我照顾你闺蜜
姜远出车祸而死,重生归来要让奸夫淫妇付出代价,也要将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狠狠踩在脚下,看我股市搅风云。
佚名